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创新思路与对策
2011-08-15袁永友
袁永友
(武汉纺织大学 外经贸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创新思路与对策
袁永友
(武汉纺织大学 外经贸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随着当代国际贸易学科研究的深入,培养服务贸易人才正在成为国贸专业建设的迫切问题,但长期以来,国贸专业形成了以“货物贸易”为中心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服务贸易呈现“专业空白”,服务贸易人才培养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促进服务贸易专业创新的趋势及机理,提出了服务贸易专业创新的若干对策思路。
服务贸易;学科;专业;创新
一、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创新的学科背景
上世纪末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方向不断拓展,除贸易与投资、贸易与产业、贸易与全球化等研究外,不断出现新的研究领域,如贸易与环境、贸易与人文、贸易与服务等,为推动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主要表现有:
(一)贸易与环境的研究
处理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揭开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序幕,使全球贸易与环境的研究也逐步深入。20世纪 70年代初,以Baumol(1971)、Magee 和 Ford(1972)、Walter(1973)等的经典文献和OECD出版的相关小册子为代表,是贸易与环境研究的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始于 1990年代,以Grossman Krueger(1993;1995)的两个重要的假说,即环境库茨涅兹曲线(EKC)和污染避难所假说(PHH)为标志性成果,如大气臭氧层减少,全球气候变暖以及酸雨等等,使贸易和环境问题成为经济学理论前沿课题之一;第三次浪潮由Stern(2006)推动,围绕气候变化展开。由于国际组织和学术团体的重视,围绕《京都议定书》和气候变暖问题,将贸易和环境问题作为“国家安全的经济学”。在全球范围内,WTO常设机构“贸易和环境委员会”、UN(IPCC),UNEP以及World Bank等经常召开环境和贸易方面的会议并发布相关报告;国际学者甚至主张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转变为所谓的“贸易和环境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贸易和环境成为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并成为国内外高校学生的博士和硕士论文选题;国内已有高校设立“贸易和环境”专业(硕士)。
(二)贸易与人文的研究
现代人文主义思想认为,国际贸易不仅要重视人类生存环境,还要关注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人文贸易理念代表了国际贸易学科发展的一种新方向。该理念强调全球在发展贸易的同时,还须承担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责任,贸易行为要符合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标准的要求,做到“人与人”、人与地”和“人与天”平等与和谐。其中“人与地”和“人与天”的理念则强调人与自然“和睦相处”,贸易发展不能超过自然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并保护濒危物种,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及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和谐,包括国家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员工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国际贸易发展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要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滥用,建立新型贸易秩序,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社会福利效应。
当前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中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和低效益严重损害了长远利益,不符合人文贸易的理念,更不能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而发展服务贸易对优化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学者采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证明:服务贸易出口、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潘爱民2006)因此,发展服务贸易符合人文贸易独特的价值理念,有利于依托人类的深厚文化底蕴,开掘与发展WTO精神。
(三)贸易与服务的研究
在主流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服务贸易的理论研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更谈不上学科的发展。随着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出了经济服务化趋势,服务贸易不仅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学科研究的组成部分。自霍尔(T.P.Hill)于 1977年提出的服务概念后,巴格瓦蒂(J.N.Bhagwatti)(1984年)及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R.Snape )(1985年)相继扩展了霍尔的“服务”概念,并同传统的货物贸易清楚地区别开来,为服务贸易的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其研究没有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相区别,巴格瓦蒂等人提出把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区分为暂时流动和永久流动,服务贸易属于前者,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属于后者,人力在国际间的永久流动则是国际移民。
1988年的蒙特利尔会议明确把国际直接投资和移民排除在服务贸易的范畴之外,使服务贸易学科研究范畴更为明确。GATT乌拉圭回合协议把服务贸易定义为:“(1)从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2)在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3)一缔约方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商业存在而提供服务;(4)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即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的定义)规范了服务贸易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学者汪尧田、周汉民等在90年代也曾指出广义与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以后国内不少学者陆续出版了《国际服务贸易》的专著和教材,为拓展国际贸易学科基础作出了贡献。
二、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创新的趋势
专业创新的基本条件是学科发展、市场需求、运行机制与制度安排。为发展服务贸易专业,2009年以来,浙江树人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共同组建了国内第一所现代服务业学院,苏州、杭州、宁波、西安、重庆和长沙等地一批服务外包学院和专业兴起,代表了我国服务贸易专业创新的趋势。
(一)服务贸易专业与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早在本世纪初,鉴于很多高校界定的学科研究和专业范围比较狭窄,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教育部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教高[2001]5号)中指出:“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的新机制”,并明确提出“要以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可见,服务贸易专业创新与我国教育机制改革与调整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服务贸易专业与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201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并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三部分提出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等内容,强调“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这说明鼓励创新专业和人才培养方式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服务贸易专业创新符合国家教育规划与改革方针的要求。
(三)服务贸易专业与中国入世后经济环境变迁
中国入世之后,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其中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已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2006年,商务部开始启动发展服务贸易的“千百十工程”。2009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20个中心城市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贸易人才需求缺口极大,对现有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服务贸易涉及的领域大,行业多,是我国未来重点开拓的领域。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其他领域拓展,才能适应我国外经贸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
(四)服务贸易专业与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我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是,从贸易结构、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及贸易环境来看,仍存在着发展基础较为脆弱,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贸易环境日趋严峻的问题。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发展服务贸易我们并不具备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外向型高级人才更是缺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方面的差距。目前我国开设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高校很少,国际服务贸易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上是空白,与我国服务贸易人才需求紧迫性要求极不适应。因此,发展服务贸易专业,大力培养新型贸易人才,可以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创新的思路及对策
(一)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按WTO设定的框架结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是国际贸易的核心内容,但作为知识体系三者是不同的。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国贸专业教学局限于“货物贸易”单一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专业建设创新有很大制约。服务贸易专业建设毫无疑问要以服务贸易为核心内容。在确定培养目标时,不能照搬传统模式。特别是处理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和技术贸易知识的比例关系,体现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规律。同时要重视服务贸易知识体系的通识知识基础与专业知识基础的区别,立足于贸易角度,体现人才培养特色。设定的能力和素质定位,不应是单一型的,而应该是高级复合型和应用型的。
(二)服务贸易专业知识体系创新
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导向,以外语、计算机学和服务贸易知识为基础内容,构建服务贸易核心知识体系,为培养国际服务贸易人才提供条件。服务贸易的课程内容紧密围绕国际服务贸易人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教学,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形成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服务贸易的各项教材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服务贸易内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协调。鉴于目前教材的缺乏,教材建设应成为当务之急。教材编写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而要关注整个行业岗位群或职业群所需的各个方面知识技能。其中包括国际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服务管理、WTO规则、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法规、进出口业务流程、外贸合同商订等知识技能模块。
(三)服务贸易专业师资队伍保障
由于服务贸易专业建设滞后,当前普遍缺乏服务贸易教学队伍;原有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服务贸易发展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尤其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这将成为服务贸易专业发展的瓶颈。要创造条件,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一是校企合作,物色具有重点服务贸易(如有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与学校一起成为办学主体,建立起结构性伙伴关系,校企之间师资的互补和有计划流动。二是鼓励教师进修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培养新一代服务贸易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支具有学术底蕴和广阔视野的服务贸易师资队伍。三是积极引进人才,重视培养青年教师,鼓励教师开展“国际服务贸易”的研究与教学,为服务贸易专业的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有力保证。
(四)服务贸易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重要方式,也是有效地解决服务贸易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发挥产学研结合积极作用的主要途径。在创办过程中,一是可以成立由行业协会、知名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组成的服务贸易教学与实习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实习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二是利用学院实训室,研发和购置教学软件,进行仿真实训;三是利用校外基地促进实习。武汉是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武汉“中国光谷”服务贸易型的中外企业众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是服务贸易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服务贸易专业学生就业渠道拓展
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如服务外包产业)通过承接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依托国内资源,在境内实现人力资源出口,是我国产业转移后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服务贸易方向毕业生就业的新渠道。全球1000强企业98%都在制定服务外包计划,而且看好中国的人力资源,加快向服务外包业输送“白领”,是高校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对服务外包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为市场培养输出新型合格人才,打造学生就业的“接口”,是解决国际服务贸易经营人才缺口,适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尹晓波.国际贸易与我国生态安全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
[2] 潘爱民.中国服务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3] 袁永友.国际商务专业适应市场需求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
[4] 袁永友.“高位嫁接”——国贸专业建设创新和方向定位[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1).
Thoughts and Measures on the Innovation to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Majors
YUAN Yong-you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With in-depth research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ade disciplines,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and trade talents is becoming an urgent issu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However, for a long time,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specialty has formed single training model which centers on the “goods trade”, while service trade has shown the “specialty blank”. Thus, the training of service trade talents is lagged far behind the need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ends and principle of service trade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roposes some approaches during the service trade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Service Trade; Disciplines; Specialty; Innovation
F74
A
1009-5160(2011)02-0042-03
袁永友(1954-),男,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JY083);湖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09Y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