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1-08-15方木水毛慕华彭才圣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3期
关键词:创新型医学教育医学

肖 凤,方木水,毛慕华,彭才圣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0)

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肖 凤,方木水,毛慕华,彭才圣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0)

综合性大学;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医学和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推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我国现行医学教育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1]。如何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构建优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界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为此,井冈山大学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和定位进行了大讨论,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修订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在构建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1 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向的深刻认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学国际化趋势,医学正面临着3个转变,即“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服务从单纯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医生的角色由“诊断—治疗”型转变为“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型。这些转变必然要求医生成为除具备医学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素养和集“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大医学观的创新型医学人才。而现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专业知识传播为主,忽视综合能力和情感态度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专业必修课越来越多,公共选修课则越来越少,学生自主性和选择性极差;(2)理论课多,实验实践课少,基础与临床脱节,导致学生临床思维及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差;(3)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性越来越大,而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越来越少,极大束缚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和以知识获取为主要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但对卓越医学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造成了极大阻碍,而且也不利于大部分普通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

总结已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培养的临床医学人才应是紧贴医疗、保健、康复全能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素质,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

2 凝练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和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受教育理念指导,决定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思路,反映学校对社会的服务方向[3,4]。我们根据临床医学的培养目标,凝练了“德术并重”的教育理念,并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为参照,以《中国医学教育本科标准》为依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全院师生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讨论,经专家论证,提出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立足当地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学校厚实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教育资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教学模式为重点,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凝练教育理念,探索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努力建立适应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需要、符合医学学科发展规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3 精心设计,构建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为达到培养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这一目标,我们梳理了课程体系并调整了课程设置。如,压缩必修课总课时,增设选修课,特别是人文、自然科学类选修课程;压缩理论课课时,增加实验实践课课时。课程设置主要由6个课程模块共17个课程群构成。

3.1 人文社科模块(含3个课程群)

(1)思想政治课程群: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井冈山精神。(2)医学人文课程群:医学导论、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3)人文素质课程群:大学语文、人文科学知识基础。

3.2 公共基础模块(含4个课程群)

(1)数理化课程群:高等数学、医用化学、医用物理学。(2)英语课程群:英语。(3)信息技术课程群: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4)军事和体育课程群:军事理论、大学体育。

3.3 结构和功能模块(含3个课程群)

(1)结构学课程群: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2)功能学课程群: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3)病因学课程群:微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

3.4 技能模块(含2个课程群)

(1)基础医学技能课程群:机能实验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形态学实验(组织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等)。(2)临床医学技能课程群:实验诊断学、手术学基础、物理诊断学(体格检查、病史采集)。

3.5 临床专业课模块(含3个课程群)

(1)辅助诊断类课程群:实验诊断、放射诊断学、心电图、核医学、物理诊断学。(2)临床核心类课程群: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3)临床拓宽课程群:中医学、耳鼻喉科学、眼科学、精神医学、传染病学、口腔医学、皮肤性病学、急诊医学、危重病医学、康复医学、全科医学。

3.6 预防医学和科研素质模块(含2个课程群)

(1)预防类课程群:预防医学、临床营养学。(2)科研素质课程群:科技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科研方法、循证医学。

另外,培养方案还包括军训、社会实践、病例讨论、集中见习、集中临床技能培训、课外科技活动等项目,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

4 积极探索,构建“四段式”教学模式

传统医学教学多采用“8+2”模式,即前8个学期在学校完成理论教学,后2个学期到医院临床实习[4]。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医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存在严重地基础与临床脱节、缺乏逻辑连贯性等不足,已不能适应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趋势[5]。针对该问题,我们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了“基础学习—临床学习、见习—临床实习—知识强化”4段式教学模式。具体安排:(1)基础学习阶段(1~5学期),增设医学导论课程,增加综合性、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尽早了解医学和接触临床,激发学习热情,强化科研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培养;(2)临床课程学习阶段(6~7学期),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增加临床病例讨论分析、循证医学课程学习和临床集中见习及临床技能集中训练,强化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临床实习阶段(8~9学期),强化临床医学理论与实践、医学人文与职业态度的培养;(4)知识强化提升阶段(第10学期),学生返校后通过课程学习、专题讲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培训等形式,综合、升华、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另外,始终坚持“实习前强化训练考核—实习期间出科考核—实习末期临床技能多站式综合考核—毕业前综合考试”的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体系。总之,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体现了基础医学理论与实验、临床医学理论与实践、医学人文与职业态度、科研素养与创新精神培养4方面内容的贯通。

通过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均有明显提高。2011年的临床医学毕业生、研究生考取率高达34.0%;2011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华东区)临床技能竞赛荣获三等奖;并有多位学生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但我们深知,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理论问题,又是一项重大实践工作,它贯穿高等医学教育各环节。因此,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1]谢翔天,钟遂平.对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1010~1011.

[2]孙宝志,于晓松,路振富,等.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11):11~20.

[3]肖纯凌.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33~34.

[4]杨桂华.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高等医学教育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7(6):4~7.

[5]李国熊,施岚.围绕“医学教育中国标准”,积极推进医学教育改革[J].健康研究,2009,29(4):313~316.

G420

A

1671-1246(2011)23-0015-02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JXJG-09-15-7)

猜你喜欢

创新型医学教育医学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