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2011-08-15许雪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3期
关键词:德育心理课堂教学

许雪娟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409)

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许雪娟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409)

德育;渗透;课堂教学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护理模式的转变,21世纪的医学更加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医务人员不能只简单满足于看病和治病,应更加重视心理支持,以满足患者身心需要,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首先要有虔诚的爱心,其次是有精湛的护理技术,用真诚的爱去抚平患者心灵的创伤,用真情去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用精湛的医术去挽救患者生命,这就是“关爱他人,珍惜生命”。要想使学生具备这些特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非常必要。

1 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出生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信息快速化的特殊时代,思维活跃、朝气蓬勃,由于受社会、传媒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在行为、情感、思维及认知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很多学生都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心理严重,抗挫能力弱。近些年,在国内发生的“马家爵事件”、“李刚门”、“药家鑫事件”都向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要想让学生毕业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是让学生成人;其次,才是让学生成才。只有重视学生德育,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

2 对策

医学院校的德育是医务工作者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最重要的培育基地,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将德育恰当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

2.1 教师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

2.1.1 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直接说出了教师的表率作用,即言传身教。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做好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高。首先,教师要爱岗,热爱本职工作,以高度热情和事业心投入本职工作,实现工作的卓越和自我的超越。其次,要敬业,敬业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崇高体现,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尊重和接受;教师通过表率作用,使学生懂得敬业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只有敬业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敬业。再者,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吸收新知识来武装自己,使自己变得充实、自信,在学生中树立和巩固威信。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明白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这些道理,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医学技术水平,成为一名适应新形势的医学卫生技术人才,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1.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多年教师生涯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要懂得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耐心去感化学生,用真心去打动学生,用行动去引导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当有目的、有意识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形成尊重学生的良好教风,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思想、情感、人格等,不能高高在上,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故意讽刺、挖苦、嘲笑、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其次,教师要善于借助平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看法、意见、思想等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就是这个道理。再者,教师还要学会欣赏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进步与成功,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赞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闪光点,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心里尊重、喜爱教师,喜爱本专业。

2.2 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2.2.1 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使学生重视心理护理 现代护理理念,不仅仅局限于治愈疾病,使患者摆脱病痛的折磨,而且要使患者走出疾病所造成的心理阴影,使患者愈后能回归社会。因此,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正是培养学生学会心理护理的最佳平台。通过德育,培养学生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使他们能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以高度责任感了解和满足患者心理需要,以高度事业心创造一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环境,以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因此,笔者一向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让学生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如在讲述“小儿肺炎”这一章节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肺炎患儿的相关护理知识,而且要熟悉该病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的紧张、烦躁、焦虑及忧郁等不良心理,做好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适时给予安慰、鼓励,使之消除不良心理,与疾病作斗争。取得家长的配合,对治愈小儿肺炎会起到一定的“正效应”作用。

2.2.2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换位思考,了解患者疾苦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进行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年代,“换位思考”是加深医患之间互相了解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在校期间学会换位思考,能更好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能更深层次了解患者疾苦。因此,在进行实践课教学时,笔者一般要求学生先仔细阅读相关病例,在完成课堂练习的同时,让他们根据提供的病例进行医护人员与患者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该病的理解,从而了解患者疾苦;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具体地体验医护人员、患者的角色,尤其是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身心痛苦及因自身形象改变而使其产生的自卑心理,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心、爱心、责任心”,使他们明白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光荣与责任,能更快地适应临床实习。

2.2.3 在课堂上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抗压能力 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只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工作的职业性质、特殊环境、复杂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评价不公平等均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压力,直接影响护士身心健康,阻碍了护理事业的发展[1]。当今时代的青年,由于生活环境优越、衣食无忧,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心理严重,抗挫能力弱,很多在校学生意志薄弱,自立精神和生存能力较差,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很多在校学生都觉得护士这一职业风险太高、工作太辛苦,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重,对今后是否从事护士职业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高他们抗压能力,教会他们应对压力的技巧,使他们懂得适中的压力是一种动力。人通过压力而成长,压力不可避免、无法逃避,我们应树立一种生活态度,即接受压力、喜欢压力,并战胜它。在校期间,学生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到附属医院见习提升抗压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从容地应对压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总之,要想让学生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教师必须重视德育,授课时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而且要使学生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医学治病救人的崇高目标。成为既具有高尚道德,又具备精湛医学技术、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2]。

[1]魏金华.护士压力与对策[J].当代医学,2008(149):128~129.

[2]李继伟.儿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J].今日科苑,2009(5):125.

G421

B

1671-1246(2011)23-0068-02

猜你喜欢

德育心理课堂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心理感受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