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新世纪中职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2011-08-15明虎斌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0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素质

明虎斌

(平顶山市卫生学校,河南 平顶山 467013)

解析新世纪中职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明虎斌

(平顶山市卫生学校,河南 平顶山 467013)

中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途径

新世纪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对医疗卫生服务对象进行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全面照顾,护理服务的内容延伸至人群的保健、康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等各方面,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人文素质要求。而在我国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中,中职护理人员仍占很大比例,中职护理教育仍然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卫生职业教育中,加强对护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很有必要。

1 中职护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在中职护理教育中,不重视中职护生人文知识的学习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长期而普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育思想过于功利化

由于人文课程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出不了“硬”成果,学科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导致人文社会学科人才流失严重,相当一部分中职教育管理者对人文素质教育不重视,以至于师资队伍不稳,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与医学学科相比,人文课程还很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并没有成立相应的教研室。

1.2 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实施的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护理教育也是围绕着传统的护理模式开展,重视护理知识的传授和护理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

1.3 护生人文基础较差

中职卫校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品行参差不齐,造成了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

1.4 护生对人文素质的认识有偏差

大多数护生认为,上中职卫校是为了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将来找个合适的工作。至于哲学、美学、文学、伦理学、思想品德等课程,既无助于就业,也无助于升学,学不学无所谓。因此,人文学科教学备受冷落,人文学科的书籍则被束之高阁,抛于脑后,护生在人文知识的学习上形成了薄弱环节。

1.5 师资短缺,教育观念过于陈旧

人文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较为理想的跨学科专业结构的教师。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一部分教师也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思想。他们往往只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而没有认识到人文知识的积累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1.6 人文素质评价体系不完善

大多数中职卫校对护生的评价,仅仅是根据护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来评选“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员”等,而对于人文课程的评价要么是忽略不计,要么是走形式,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人文素质评价体系。

2 人文素质教育改革途径

2.1 改变教育思想理念,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先导。时代的发展对今天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以人为本”的现代整体护理模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者、管理者高瞻远瞩,树立综合教育思想,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战略性地位,把握住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独特内涵,培养由“专才”向“通才”转化的护生。

2.2 优化人文素质课程,合理设置核心课程

所谓核心课程,就是将一些相关领域的重要基本论题予以重新组合的一种课程安排和设计,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的学识背景的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的设置既要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逻辑关系,也要符合护理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及护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应大幅度增加一些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尤其是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强制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办法,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既体现出专业特色,又渗透着人文教育。

2.3 重视隐性课程,营造学校的人文环境

建设校园文化,营造人文教育氛围是人文教育的保障。在人文领域,情感体验永远比理论对人的影响大。人文素质教育应是全方位的,不能把护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全部寄托在开设几门课上,应在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人文素质的渗透教育。除第一课堂外,还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的辅助作用。可以有计划地定期开展人文知识系列讲座,可倡导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开展演讲、书法、歌咏比赛。通过多种方式,为护生提供施展才华、增强人文素养的广阔舞台,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实现教育目标[2]。

2.4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实践证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被动,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护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应摒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向着以护生为中心的方向转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护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其合作精神,为日后与其他医务人员的协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5 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突出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而绝不仅仅是教给护生一些人文知识。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不能生硬地加到专业课中,而要与专业内容融和在一起,浸润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3]。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要求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讲授专业课的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生的人文修养。

2.6 建立护理人文实践基地,强化专业素质

充分发挥第三课堂(社会课堂)的作用,组织护生到医院、社区、孤儿院、养老院及护理实践基地进行实习,通过对护理职业崇高性的感性认识,使护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牢固的专业护理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来自实践的人文素质教育远比课堂灌输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

2.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榜样

中职卫校护生入校时年龄尚小,教师是护生模仿的榜样,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仪态风貌等都会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塑造、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取向产生影响。因此,加强师资队伍人文素质的建设不容忽视。要整合人文师资力量,通过经常性的师资培训,加强对专门从事人文素质教学教师的培养,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4]。

2.8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完善护生考评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护理人文教育的有效措施。对护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护生培养的整体规划中,完善护生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形成综合评估体系。比如将护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以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与护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各项评优挂钩;把护生见习、实习期间人文修养的表现与护生的实习点分配、就业推荐挂钩,逐步完善护生人文素质的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

总之,对卫生职业教育而言,其培养对象是直接为人类健康服务及卫生保健的专业人才。护生人文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健康服务的效果,从而影响护生的就业率。因此,在卫生职业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很有必要。

[1]张寿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勇勤.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4,26(13):33~34.

[3]史瑞芬,闭晓君.在护理专业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51~453.

[4]刘颖.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21(4):166~167.

G630

A

1671-1246(2011)20-0106-02

Vol.29 2011 No.20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素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