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对1995~2011年间287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

2011-08-15张向民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0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量表

张向民,张 静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我国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对1995~2011年间287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

张向民,张 静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开始对青少年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展开研究,虽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在对主观幸福感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现阶段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测量工具以及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并着重对影响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针对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工具、内容以及干预展开新的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文献综述

“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也是心理健康的追求。青少年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问题理应得到广泛关注。尽管我国学者对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笔者分别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以及“学生主观幸福感”为题目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了1995~2011年期间的全部文献(1995年之前的文献几乎没有),剔除非学术性论文以及重复出现的论文,共搜到287篇。现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和帮助。

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和特点

1967年,Wanner Wislson《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一文的发表,标志着西方现代意义上幸福感研究的开始。自此,国外学者对主观幸福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我国学者普遍比较认同Diener 1984年提出的看法: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也就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它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体验、消极情感体验3个因素。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我国学者同样认同Diener的观点,认为主观幸福感有3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主观性: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通常人们是根据自己而非他人设定的标准进行评价。一般采用幸福感指数作为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二是相对的稳定性:主观幸福感测定的是长期而非短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满意度。三是整体性: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的评价,它既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也包含着对认知的判断,是一种综合的心理指标。

2 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及测评

2.1 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

国外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研究的描述和理论建构阶段,目前已进入理论深化阶段,近二三十年来已经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且发展迅速。我国关于主观幸福感(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数量和内容都不多。20世纪90年代,我国关于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借助国外量表对青少年学生(主要是大学生群体,对中学生的研究几乎没有)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简单调查。如段建华、景淑华、张积家等人的研究。

2000年以后,我国学者对青少年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内容得以极大扩展,不再仅限于现状调查,更多地展开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因素的研究,以及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如严标宾、郑雪等人进行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也有了更多突破,不再仅限于量表的引进,更多地从本土适应性角度,对国外的量表进行修订,编制适合我国青少年学生本土特点的测量量表。

2.2 研究方法及测量工具

目前,我国学者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是使用自评量表对其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和相关因素以及跨文化进行研究。

目前,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多为自评式测量问卷,我国研究者测评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时多采用以下6种量表:(1)Ed Diener等人(1995年)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由郑雪等人修订的主观幸福感量表)。(2)Campbell(1976)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用于检测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感程度。(3)Fraio(1997)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指定的一种定时性的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者对幸福感的陈述。(4)Andrew和Withey(1976)编制的人面量表,是一种有关主观幸福感的非语言性的评定量表。(5)Kamman和Flett(1983)编制的情感量表,是以被试者近期内体验到的积极和消极情感之间的平衡为基础,测查其主观幸福感。(6)Fazio(1977)编制的整体幸福感状况量表。

从总体上看,运用这些量表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群体进行实测,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是,由于文化差异,我们在使用这些量表时,不得不注意量表使用的文化适应性。目前,我国学者已经开始尝试编制符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本土化测量量表。如,吉楠、李幼穗编制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王极盛(2003)编制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

3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学者对影响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归纳为2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青少年学生所处的特定的生活环境,以及其在适应生活环境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等。二是内部因素:青少年学生自身的人格特质、认知方式、归因、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等。

3.1 外部因素

3.1.1 人口统计学变量 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的调查总会涉及许多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年级、城乡、学历、独生子女等。综合近些年来有关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十分有限。从现有研究中,我国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如从性别上看,郑雪、刘永恒等研究发现,在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要维度生活满意度上,女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或略高于男生。

3.1.2 生活事件 综合所有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发现,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大影响。生活事件是指青少年学生在其家庭、学习、生活和生活支持中出现的各种刺激的总和,涉及与青少年生活相关的各种外部因素。关于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研究:(1)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事件量表进行综合研究。如王极盛、肖建伟、石国兴、周末等人的研究。从他们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的生活事件与其主观幸福感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2)从生活事件的具体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社会支持、家庭因素等。①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影响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诸多因素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学习压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主观体验。学习压力对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学校类型和年级的差异,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其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重点学校的学生,初一学生的学习幸福感较高,初二学生的学习幸福感较低。马颖等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不仅直接影响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还通过学习体验产生间接影响。②人际交往。在影响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诸多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问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幸福感,而劣性人际关系则会降低幸福感。孙翠香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同伴接纳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情感之间无相关性。张灵、郑雪等人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惑的4个维度对其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成分有着不同的预测作用。③社会支持。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增加人们的主观幸福感,而劣性社会支持则会降低主观幸福感。关于社会支持和主观性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很多,且研究结果一致认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严标宾、郑雪的研究指出,以往单纯地对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这些研究仅仅考虑到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会产生影响,却忽略了社会支持是怎样通过调节人的情绪、情感、自尊等心理变量最终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他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通过自尊这个中介变量对主观幸福感起作用。④家庭因素。研究表明,家庭因素的各个维度都会对青少年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家庭结构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因素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而且还通过人格、自尊、应对方式等诸多中介因素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马颖等通过调查发现,家庭亲密和适应性均与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个体在家庭中的亲密度越高,家庭的适应性越强,个体越感到幸福。

3.2 内部因素

3.2.1 人格特征 研究表明,具有稳定性特征的主观幸福感与稳定的人格特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人格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稳定的、良好的预测作用。德尼夫研究发现,幸福感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特质有关的变量。综合王极盛、郑雪、孔德生等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一致的结论,五大人格因素都与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但这5个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果不同。且这一结论不仅具有跨年级的一致性,而且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如Costa等的研究以及Patrick有关澳大利亚青少年学生的研究就是最好的证明。

3.2.2 应对方式 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个体在面对压力情景时为了减轻压力而采取的应对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王极盛、岳颂华、佟月华、周末等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应对方式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别,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对于主观幸福感有着很好的预测作用。

3.2.3 自尊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自我的关注加强,自尊就成为影响其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Diener等人在对31个国家的13 118名大学生进行跨文化研究中发现,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自尊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47。张雯、郑日昌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自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37。但综合我国的相关研究发现,这种正相关关系并不具有普遍性,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性,在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社会文化中,高自尊感并不一定会有高的幸福感。

3.2.4 控制感与自我效能感 在控制感上,研究结果表明,个体越倾向于外控,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低;反之,越倾向于内控的个体,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在自我效能感上,段建华、余鹏等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抑郁水平和焦虑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不仅对个体的焦虑水平有较强的直接影响,同时还通过影响焦虑水平的高低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4 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近些年,我国学者关于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针对现阶段研究的现状,笔者认为今后有关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以下4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4.1 在研究对象上

从研究对象角度来看,在未来研究中,以下2点需要我们注意:(1)我国学者对青少年学生的研究,多为单一研究,即只研究青少年学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而未把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连续的、发展的群体进行分析。(2)在现有研究中,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初、高中学生的研究较少。中学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关注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影响他们获得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对于制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健措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为青少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理论基础。

4.2 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上

目前,国内学者对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大都停留在使用测量工具对主观幸福感的现状、相关因素及影响因素等进行测量、分析。使用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工具也较为简单。对目前国外一些新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工具,如生活事件记忆测量法、朋友报告法等,则使用很少。同时,现在使用的测量量表大都针对成人群体,学者在研究青少年群体时往往是在这些量表的基础上略加修订便进行测量。虽然这些修订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拥有更多的独特性。因此,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性,拓展新的测量方法,编制符合他们的测量工具,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国外优秀的、最新的研究方法的引进,同时,根据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发展适合我国的本土化的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

4.3 在研究内容上

我国学者在对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的本土研究,大都停留在相关因素的分析阶段,对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阐述较少,而遗传因素、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都可以在个人成长中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从而对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假定2者之间的逻辑推理具有合理性,探讨遗传因素、后天环境通过何种方式影响主观幸福感,从而反向论证推理的正确性,有可能是此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视角。因此,我国学者可以立足于中国本土,在研究相关因素广度扩展上进行深入研究。

4.4 在干预措施上

对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然而,目前关于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尚未展开。罗曾让、王佳利提出了树立科学的“三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健康的班集体等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但这些策略仅止于策略而已,缺少实证支持,而且,要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涉及到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全面展开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应该是今后主观幸福感研究的重要方面,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郑雪,严标宾,邱林.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4):33.

[3]刘永恒,高占海.不同来源、性别、专业的地方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6(1):29~30.

[4]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2):96~99.

[5]肖建伟,石兴国.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3):45~46.

[6]周末,巢传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7(4):122~124.

[7]马颖.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74~79.

[8]段建华.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1996(1):46~51.

[9]孙翠香.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青少年研究,2005(2):19~21.

[10]张灵,郑雪.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1):16~121.

[11]崔丽娟,秦茵.家庭寄养儿童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5):143~147.

[12]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60~64.

[13]吴明霞.三十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96~97.

[14]张力为,梁展鹏.运动员的生活满意感:个人自尊与集体自尊的贡献[J].心理学报,2002(2):111~113.

[15]段建华.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1996,4(1):46~54.

[16]余鹏,宿淑华.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46~51.

G526.5

A

1671-1246(2011)20-0032-03

Vol.29 2011 No.20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量表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