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的授课方式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2011-08-15吴军
☆吴军
(宝应范水高级中学,江苏宝应 225819)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正日趋提高。而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则是信息技术学科开展的关键。我校作为扬州市“信息技术现代化学校”承接了对该项课题的研究,从“艺术的授课方式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根据本课题组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及实践调查,本文拟就如下几个方面探讨艺术的授课方式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课堂引入方式的艺术性是前提
根据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同,导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导入,都要有启发性、趣味性,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愿望。比如:我们在引入Word教学时选用了一幅精心编排的新年贺卡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见到画面,都由衷地发出了感叹与羡慕,都有一种想自己制作的冲动。此时教师也表现出羡慕的神色对这幅图像进行赞叹,然后说“同学们,大家想不想做出如此精美的海报呀”,同学们一致回答“想”,这样一种渴求知识的氛围自然就形成了。又如:同学们上机时经常会偷偷地玩游戏,对于此问题,如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了解游戏大体制作的流程,则不难激发学生编游戏的兴趣,进而可以很自然地进行程序设计的讲解。因此,对于课堂的引入,教师应力求能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就像一曲优美的乐章总能在序曲就吸引住观众,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也应该如此,激起他们思想的浪花,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他们充满激情、怀着期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正如教育学家洛克所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要想达到此境界,我们则更应该精心设计导入语言。
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根本
因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计算机操作娴熟却忽视了语言的讲解,常常是学生对着冰冷的屏幕发呆,对教师的操作是百思不得其解,长此以往,必将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要适时地对语言进行提炼,采用“比喻法”、“悬念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教学的效果。比如:我们在讲解“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抽屉”,“文件”比作抽屉里摆放的“物品”,或将“文件夹”比作“房间”,“文件”比作房间里的“人”或“物品”。又如:在讲解“内存”的概念时,我们比喻“内存”为超市货架上的货物,而更多的物品则存放在库房里(“库房”则指外部存储器)。这些语言既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自然易于学生理解。当然,信息技术课更应注意讲与练的得体配合,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不能不着边际和不得要领。
三、艺术的课堂氛围是升华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宰课堂,大多是单向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抑制了学生思维,难以形成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如果教师以冰冷的面孔出现,甚至对接受能力欠佳而致操作有失误的学生冷眼相看,必然使学生害怕教师,出现敬而远之的现象,不敢问,害怕问,甚至不懂装懂,这种课堂氛围是十分有害的。其实根据建构主义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氛围的创设,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一般是在机房里进行,师生的交互比较多,教师的“教”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的“学”更多的是自我发现,因此,课堂更易采取一些开放性的、游戏性的、探究性的教学,活跃起课堂的氛围。比如:我在教学指法练习时,要求学生对键盘上的每一个字母键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我给每台计算机上安装了金山打字通CAI软件,里面有吃苹果、打地鼠、警察捉小偷等教学性键位练习游戏。借助它们,学生们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很快在头脑中形成了各个字母键位的表象,有的同学还根据游戏中的音乐自创了字母键位歌来帮助自己识记。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师生交流的机会比较多,教师应能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矫正。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应热情解决,允许学生犯错误,从错误中给学生以机会,以思考,寻找新的突破点,这样,才会给学生以信心,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才能赢得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是关键
我们清醒地看到对信息的获取、分析、传递、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将成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养,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达到此要求,是否选择了艺术的教学方法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为注重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学;变死记操作步骤的“封闭式”教学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式”教学;变“注入式”单一教学为师生互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要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和问题环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探索。提供机会并调控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断获取“任务”完成的成功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取到一种学习的方法,最终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当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相长。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的结合点,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业务水平,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知识,努力设计和探索信息技术的模式,创设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艺术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教育以素质为本的特色。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时间还不长,而课堂教学艺术却博大精深,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讲课艺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