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MindMapper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西师版《角》为例

2011-11-19迟丽敏陈兴华李雨霖

中小学电教 2011年2期
关键词:导图建构学习者

☆ 迟丽敏 陈兴华 李雨霖

(1.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2.北碚朝阳小学,重庆北碚 400715)

思维导图最初是为了改善传统笔记而设计的,随着它的发展,逐渐地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工具,通过图示化呈现知识,能使小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为数学课堂提供活跃的氛围,最终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MindMapper软件在小学数学《角》这一具体知识点中的运用为例,对数学课堂中复习导入、教授新课、总结三环节的一些细节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源于英文Mind Mapping,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改进传统笔记方法不易记忆,通常以线性方式呈现给学习者,不宜刺激他们及时回忆知识点,同时也浪费时间等缺点,英国人Tony Buzan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形表示方法,由于这种新方法仅仅通过关键词和它们之间的连线形成图的方式来表示整个思维的过程,因此,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通常从一个主要的概念开始,随着个人思维的延伸,向周围发散为一个树状的结构,能同时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利于学习者发散思维的形成,根据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能较快地理清思维的整个过程。

从思维导图自身特点来看,我们既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图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首先,把它视为图形,主要是从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的形式来说,它把学习者线性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用图形的方式组织起来,这不仅从表面上美化了笔记形式,而且有利于唤起学习者对先前知识的刺激,更有利于他们之间对各自隐性知识的获得,对学习群体将有大的促进作用;把思维导图视为一种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它自身的优点,来辅助我们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达成学习目的。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目前教学中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与学习理论。它注重个人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身的先前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学习者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根据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的;个人认知结构需经过同化、顺应两个过程得以完成。建构主义强调环境对学习者的重要性,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理想环境下必不可少的四个方面。从建构主义理论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正是基于个体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结合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个人或合作的方式,把内部建构的知识用图形形象地表现出来的过程,关注了学习者内部变化。

2.双重编码理论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在知识获取、加工的过程中,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同时以视觉和语言形式呈现的信息能够增强个体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思维导图注重图形与文字的结合,将知识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某种程度上来说,使得个体隐形知识可视化,也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减少了不同学习风格差异给学习者带来的不适感,减少认知负荷,提升个体学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势分析

小学高年级主要指4-5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在这一阶段学习者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这一阶段他们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很好地操作MindMapper软件,利用该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组织创作。针对这一阶段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点内容相对较多不易梳理,且难以理解的特点,把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有如下的优势。

1.优化知识表示,提升思维

个体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围绕一个主题来建构知识点的,教师经过加工用图形呈现的信息,形象直观、易于理解,能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关键词和连线有序呈现的抽象复杂知识,能激发学习者的灵感知识,引发个体头脑风暴,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学习者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无论是进行个人建构还是理解他人的创作,都将促进个人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形成。

2.利于小组合作,增强信心

对学习者来说,思维导图能使知识结构可视化。小组合作的思维导图与单独制作的相比,更能全面地概括知识和知识间的联系,它集合了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发挥群体成员的力量,能考虑到个人想不到的点。在小组合作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是知识的贡献者,学习者能从中体验到成就感。学习者根据自己建立的思维导图,判断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清楚自己的认知水平,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减少个人学习焦虑感,有效提升学习信心。

3.加强师生对话,促进反思

思维导图给教师和学习者创建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教师和学习者围绕一个主体进行共同的构建,教师能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课堂教学作出及时的调整,学习者也能通过参考他人的构图,反思自己学习进程,适时地对自己的概念图作出更改和调整。

四、利用mindmapper软件设计《角》教学过程

MindMapper是一款专业的可视化思维导图智能工具软件,它能快速地捕获脑中的想法,把混乱、无序的思维整理表示为有序的形式,能很好地帮助个人进行自身知识管理,使思维得到发展。和其他众多的思维导图工具相比,MindMapper有着友好的界面,便于初学者使用。在教学中,不仅可以提供给学习者整理个人思路,还可以作为教师实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下面以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角》为例,针对教学过程的复习导入、教授新课、深化总结三个环节,利用MindMapper对数学课堂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

1.复习导入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不仅要告诉学习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也要为他们搭建合适的脚手架,提供学习者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他们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所要努力的方向。思维导图在给学习者创设情景、提供指引方面将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学习者在学习《角》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他们最终目的要能快速识别不同的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和直角。利用MindMapper制作的复习如图1所示:

图1 复习导入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习者掌握了角由顶点和边组成,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出这样形象直观的图形,可以有效地刺激学习者的兴趣,使他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快速地组织好自己的思维。

2.教授新课

根据这一节课教授重点,在中心写上关键词角。结合学习者课前的预习,集思广益,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从中心发散出学生认识的不同角,可以使用角的名称或是图形来表示。

图2认识角

图2 是其中的一种表示方式。制作者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设置不同的分支和字体,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多种特性,每一节点都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不断延伸发展,清晰地记录整个思维的过程。在集体智慧下绘制出了共有的一个知识框架,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知识点,做上合适的标记,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在图2中,针对平角和周角两个不易理解的角,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的绘制,通过在“做中学”,使学习者很好地理解这几个角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各种能力。

3.深化总结

思维导图很好地把知识呈现给学习者,简化了小学生的理解,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快速转变。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制作出的思维导图,可以方便的保存,或是发布在班级学习平台上,或是打印为纸质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学习者随时进行学习。其次,学生也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再一次利用思维导图绘制自己的结构图,对比课堂中的图形,了解自己在认知结构方面的不足,这不仅有利于学习者自身进行评价,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使得严谨的课堂增添了活跃的氛围,使得教师能更好地为学习者搭建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桥梁,促进了师生课堂中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应灵活的应用,把握住学生的特点,及时地归纳总结规律、方法,而不只是简单地照搬课本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在国外应用得非常广泛,在我国除台湾外,几乎使用得很少,这是否意味着,在教学中思维导图存在着极大的潜力,有待我们去发掘。

[1]田添.从“在线”走向“泛在”的思维导图工具 MindMeister[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

[2]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08).

[3]韩振国.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利用思维导图上好复习课[J].中国电化教育,2004,(08).

[4]孙福万.思维导图MindMapper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教学系统设计”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7).

[5]吴志丹.协作建构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7).

[6]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7]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

猜你喜欢

导图建构学习者
烃思维导图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建构游戏玩不够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