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点滴谈
2011-10-19胡文池
☆ 胡文池
(泰安乡饮乡中心学校,山东泰安 271403)
一般教师都会说,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上网打游戏;网络世界异彩纷呈,夺人眼球,学生怎么会没有兴趣呢?其实不然。学生固然喜欢打游戏、看网络电视,但是对于这样挂一漏万的偏好,怎么能说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兴趣呢?近几年来取消了初中生的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与音、体、美、劳一起被纳入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成为“两A两C”中的一员,这对于由传统意识“种田人望稻,读书人望考”影响的农村学生来说,无疑使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较之以前淡化了。这是不争的现实状况。
在农村学生信息学习意识淡化、弱化的背景下,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绝不能随波逐流,或放羊式地走过场。面对上级教育部门调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我们教师是无权干预的,但是面对学科教学,我们依然是掌握着主动权的。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必须调整我们的教学思想,调整教学策略,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从多侧面多角度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定能妙手回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是成功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任何人做一件事,如果感兴趣了,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不但不会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而且会兴致勃勃地干下去。所以,兴趣是探究学问的一种内驱力,也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兴趣浓郁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望异常强烈,学习也没有心理压力,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就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诚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也是非常之多的,犹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下面将笔者就近几年来尝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方式方法以引玉之砖抛出来,敞开胸怀向同仁请教。
一、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
曾听到有一位任教信息技术的同行叹息:新课改改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啊!学生不愿听课,一进机房只想玩游戏。你管得严了,学生就烦你。笔者真为同行的叹息而叹息:教书育人绝不是单打一的上课而上课就完事的,而是象雕刻家雕刻花岗石似的必须先苦苦探求其纹路,然后找准并坚忍不拔地沿着那纹路雕刻才有成功的希望。
君须深切解悟: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无疑是沟通师生情感,确保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得以顺利实施的奠基工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知识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灵魂的对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炽热的教学情感去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情感,用“心”去交换“心”,以“爱”去交换“爱”。这样在双向交流过程中,使师生在思想感情、认知理解、思维方法等方面求得认同、产生共振,何愁师生不融洽、不亲和。
君须知:“亲其师而信其道效其道。”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智力因素属于情感领域,教学中只有重视情感领域,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的善意。而兴趣与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感情表现比较明显。他们往往是对某个老师亲近而有感情,就对某个老师教的功课产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会因为喜欢一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反之,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如何漂亮,他们也许会不屑一顾的,甚至会捕风捉影地诉说老师坏话。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这也是一门不浅的学问。因此,教学时多使用一些“激励性用语”,忌用“武断性否定语”。“激励性用语”对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十分有益。“武断性否定用语”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乃至膨胀,甚至走向极端的也不乏其例,教训不浅啊!
二、让学生“点菜”,自主性选取学习内容是发展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为了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没有依照信息技术教科书的内容和编排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对教科书的内容以及先后编排顺序重新做了调整和整合,这样可以腾出一部分课时交由学生安排选学内容,或者说把教学主动权由教师独霸转向师生共享,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决定学习内容,成为“点菜者”,或者教师提供有差别的“菜单”,让学生自己“点菜”,并允许修改“菜单”,以此凸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精神。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每组4-6人。由每个小组成员讨论、协商后确定提出选学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教科书上的,也可以是教科书外的,可以是网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于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自主性选学内容的积极性。
例如:初二某班有一个小组在给笔者的电子邮件中提到要我帮助他们如何在Word中输入分式、根式、开n次方之类。缘于该班本学期换了个数学老师。而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要求各个小组每个章节学习后拟出一份测试题,小组之间交换测试。为了卷面书写字迹工整,数学老师辅导学生运用Word自带的数学“公式编辑器3.0”插入数学字符,编写数学运算式子。但是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行距不齐整,字体样式、字号、颜色调整等困难,以及计算机有时候出现死机现象,因此困惑不少。根据学生提出的要求,于是笔者指导和帮助他们采用Word域功能来编写数学表达式,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还提示学生编写、使用和保存数学表达式的有关注意事项,学生很是高兴。这样就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教学结构,或者说在尝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笔者指导学生编写的几个简单而常用的数学公式及其域代码,举例如表1。
表1
例如:有一小组提出,遇到生字,他们就无法直接使用智能ABC输入了,怎么办呢?于是笔者和他们一起学习和讨论了搜狗拼音输入法中的“u模式笔画输入”法。所谓“u模式笔画输入”法,就是碰到生字、冷僻字,一时无法使用拼音输入,那就可以采用笔画输入。具体操作步骤:先按一下引导键,即“u”键后,然后依次输入该字的笔顺代码,再从选项中查找,就可以得到该字。笔者调出软键盘反复多次给予演示与讲解,使学生都掌握了。同时为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笔者还把五种笔画的笔顺代码整理成表格形式印发给学生,并提示学生使用“u模式笔画输入”法的一些小窍门,很受学生欢迎。随之带来的效应却是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亲合力。而且老师在学生面前“良师益友”的形象和教学威信也自然而然地树立了。所谓教学威信,无非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学识技能魅力,一个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两者缺一不可。
小提示:(u模式笔画输入法)五种笔画的笔顺代码示意,如表2。
表2
附注:提( )视作横,点(丶)视作捺,竖勾向左( )为竖,竖勾( )向右为折,所有带弯勾转折为折。树心的笔顺是点点竖(nns),而不是竖点点。
三、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是提升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教学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促进学生不断地激发求知兴趣,全心投入到学习中来。记得有一位伟人曾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如果学生学习了某种知识或技能而不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或在实际学习活动中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那么对这种知识或技能就很难产生兴趣,同时也易于遗忘。如果学生学会了某种知识和技能后,就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练习,充分发挥想象,并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自己或为别人解决了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又在使用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和技能,那么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之情就会溢于言表,于是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功课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学习干劲也会鼓足起来,那么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学习兴趣。
在此讲一个小插曲。期中考试前,我在初一年级某班驻班,快下课时有一位平时小动作特多的男生手里拿着语文练习题来问我说,老师,“高山( )止,遐( )闻名”,这两个填空填什么字?我一看,愣了,由于自己语文知识基础不扎实,只好说,“不好意思,老师也忘了,要不你再去问你们的语文老师吧。”“我不敢”这小男孩嘟嚷着,“这样吧,下课时到我办公室,我们上网查查”,他笑着点点头,一开始这学生傻愣着不知如何下手,我就告诉他如何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高山( )止-成语”,就能查到。“Yeah,找到了,老师,谢谢了,另一个我知道了怎么搜索了。”
随之,学生在其它学科学习时遇到需要查找的信息,也往往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帮助,每次我都笑脸相迎,随时给以指导。可谓学生慕名而来,乘胜而归,一次次体验成功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也会伴随着学习兴趣的一次次提升。而且主要的还是在教师这样的引导和帮助下,在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精神,以及搜索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保存信息的各种信息能力得以有效培养的同时,促使他们不但明确了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而且明确了学好这门功课却成为学习其它学科的有效工具。
四、创设教学情境,是持久地激发学习兴趣的不竭动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有意识地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多多地运用新鲜、有趣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生活,建构学生的知识意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网上交流这块内容时,考虑到小摩尔的形象同学们都喜欢,所以就利用它来当向导,把它加在课件中。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小摩尔一出场马上就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在它的引导下通过一段简短的flash视频,将那些从古至今如烽火烟台、快马加鞭、飞鸽传书、漂流瓶、传统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深深地活跃在学生们的脑海中,而且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形式,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抑的形式下,充满兴趣地思考,提出问题的假设,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从而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持久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同时初中生的理性认识还比较薄弱,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今后学好、用好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通讯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学科整合,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源头活水
在新课程中,各学科教材中大量存在着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篇目或章节。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可以营造和建构一种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各个学科的思维能力,一举多得。为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腾出时间,花些功夫,帮助其它学科教师做课件、做Flash动画,把一段干巴巴的文字制作成为图文并茂的动画片,在喜闻乐见的观赏中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掌握,在轻松愉快中把知识学到手了。毋庸置疑,这样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活泼的通过整合后的教学情境,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地被激发出来的源头活水。
[1]李豫颖.信息技术教学论.
[2]何克抗.当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孔子教育思想给我们的警示.
[3]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5]如何使信息技术课堂不再成为学生的“失乐园”?信息教研周刊,2009,(9).
[6]方国才主编.怎样教得更精彩.
[7]李冲锋编著.教学技能应用指导.
[8]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
[9]天极网.用EQ域再复杂的数学公式也能轻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