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走向课堂教学核心的好工具

2011-11-19

中小学电教 2011年2期
关键词:白板电子白板整合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江苏徐州 221009)

传统的课堂上由于教学工具、方法和手段的限制,课程中的一些抽象内容难以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也往往缺乏协作互动,隐性知识难以显性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不能充分共享。这些都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还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背景下,很多中小学尝试着利用先进的交互白板技术作为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那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什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哪些方面顺应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电子白板在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我国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论述很多,大多具有宏观的性质。张建平、熊才平主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和王继新主编的《信息化教育概论》[2]都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宏观目标:“建设数字化教学与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从教学实践层面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表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具有微观的性质。宏观目标明确了方向具有指导意义;微观目标明确了行为价值,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离开了微观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那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微观目标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整合”主要表现为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达到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放大课堂教学过程的实现。从实践层面来看,新课程实行以来,无论课程教学还是学业测评,都开始从过分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转向关注思维发展、能力发展和方法培养,关注“过程与方法”的实践,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种变化与倡导教学方式变革、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宏观目标是一致的。同时,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素质教育也是新课程的要求。总之,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微观意义在于“优化”和“放大”,即优化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教学目标、放大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实现。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整合”的目的不是技术展示,不是为了追求技术的完美而盲目地追求技术的先进与新颖,而是优化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新型人才。[3]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异军突起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发掘课程内涵、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放大课堂教学过程的好工具。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形态、课堂评估和教学资源再生等几个方面阐述电子白板以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在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方式、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交互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黑板、屏幕投影和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视觉媒体的典型代表,经研究发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于黑板、屏幕投影的较强的教学优势,这里列举交互式电子白板与黑板、屏幕投影的教学功能进行比较。

表1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黑板、屏幕投影的教学功能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和传统教学媒介黑板的操作性、适用范围、操作位置、学生参与程度等几个因素进行比较发现:

(1)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传统黑板的直观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黑板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涂改均一目了然,可视性较强。

(2)由于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进行教学时,通常都是站在控制台前,这样就会导致跟学生的距离比较远,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性。而在用电子白板和黑板进行教学的教师则是站在白板和黑板前,其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3)由于多媒体投影和黑板只能由教师单向来操作演示,学生只能“被接受”,电子白板则不同,其控制方向是双向的,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对白板进行操作,这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动手机会方面提供了技术平台,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和学生与白板的互动也多了起来,总之,互动的种类和互动频率均多了很多。

(4)多媒体投影和黑板的单向传递和缺乏交互性的特点导致了其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即均为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型教学,然而,电子白板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其交互性很强,那么,相应的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如:“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在此教学形态下,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点符合且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5)从人文关怀角度分析,传统的黑板其粉笔灰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多教师因此得了咽炎,电子白板则不必担心这点,电子白板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是一个绿色教学环境。

(6)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让学生在白板上对知识内容进行操作,如擦写、标记、注释、保存等等,也就是说,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可以通过白板记录存储,为保存为资源共享提供方便,同时,这些学习过程的记录也可以作为评估学生的一个手段或工具。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实现传统与现代教育结合的一款全新的、功能强大的高科技教学工具,其特殊的技术正好能够适合课堂教学的发展需求,它既继承了普通黑板这一教学手段的优点,又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还拥有许多一般多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优势。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走向课堂教学核心的好工具

1.注重“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学目标的设计

《纲要》中新的三个维度教学目标体系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这是针对传统的教学设计即重视知识与技能教学,忽视学习主体的参与过程与学习者学习方法的培养与形成;强调学生记忆性、模仿性、重复性学习,忽视对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的倾向,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课程改革整体目标实现的现实提出来的。如:在传统的教学目标中,一位教师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设计中,就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讲述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运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类型让学生直观感知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殊不知“通过讲述”和“运用多媒体”讲的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与通过学习获得的相关方法。

另一位教师在《三角形的分类》的设计与实施中,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及方法,体会每类三角形特征,并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的游戏,即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多个三角形,通过观察进行分类,并要求学生说出其分类的依据。”在这个教学设计中,白板为学生创造了“画一画、比一比”的条件,为学生的学习和讨论提供了观察与思考的材料。

在该维度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过程中起着技术平台的支撑作用。教师可以用白板组织教学,在白板上完成操作,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白板操作系统中的某些功能进行学习,切身感知知识、建构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总之,交互白板给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一个平台,或者说是学生认知的工具,真正体现了《纲要》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方法。

2.增强教学中过程性内容的可视化

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如常用的PPT)虽然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展示效率,但过程性的内容却可能被忽略,如公式的推演、几何图形的变换等。而且教师只能以事先安排好的课件顺序依次演示,很难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由于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只能跟着教师的演示而被动的进行学习。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则不同,白板操作系统扩展、丰富了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更加提高了视觉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利用交互式白板进行教学,在确保教学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多方位展示过程性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操作白板的过程中可以使一些原本只能用言语描绘或难以表达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展示出来,反馈给教师,这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教师掌握学生对概念、原理的学习程度是非常有益的。[4]

在数理生物等抽象强的课程中,图片的显示、视频或者Flash动画播放、教学软件的应用等主要是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抽象概念或者现象。例如:用图片显示分数的概念,用动画表达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获得的、大气气流的运动方式、细胞的裂变,用拖动、复制、旋转等操作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通过剪裁与拼接获得、数列中的规律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在语文课中,视频与图片的作用是为了文本动态地或者视觉化地展示出来,例如巨大的榕树、钱塘江大潮、岁月的流逝等等,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境与情感。书写与标注功能常被教师用来分析课文,而各种对对象的操作,诸如复制、拖动等主要应用于练习当中;英语课中,常见的动画Flash播放是为了听力练习,辅助理解与记忆。聚光灯、拉幕等功能常被教师用来以游戏的形式辅助字词练习与记忆。如果有网络的课堂,教师可以方便地调用网上资源,例如:给圣诞老人发送邮件的网站,既达到写作的练习,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与真实感。美术课堂中的教师经常运用各种图形标注库中的素材来组合图形,分析图形要素等。还有教师在原有图片的帮助下快速地绘制图形轮廓,提高了课堂效率。

3.推动教学方式或手段的改革,形成多元化的教学形态

基于白板的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创设了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教师从单向灌输知识的角色转化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交流与讨论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活动评价中的首席;而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探究者、合作者与评价者。正如蒋鸣和教授强调的“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工具性的交流要转化为人与人的交流,即更多地落实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去。”交互式白板应用的核心是交互,要创设对话与交流的环境,创设更多的师生交互的机会,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促进生成。最突出的有三种课堂教学形态:问题引导的师生互动教学形态、教师指导下的基于计算机的自主学习、学生主持的课堂学习。[5]

(1)“问题引导的师生互动”形态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不断地提出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活动所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同伴交流、或小组讨论,寻求问题的解答。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环境,即问题环境、对话与交流的环境和动手做的环境。所谓问题环境,即问题引导教学,通过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整体教学活动,但问题不能太多,而要精,要让学生理解透;对话与交流的环境,即要改变单一的传授现象,通过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主动参与的一份子,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动手做的环境就是体验的环境,让学生“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等,“动手做”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类型的课堂中,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教师一样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课程的流程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显示的内容进行控制,交互式电子白板主要起引入讨论问题、提供讨论对象、展示概念解释以及提供在白板上的操作练习等作用。

(2)“教师指导下的基于计算机的自主学习”这类课堂中,教师布置探索任务,或者是练习任务。例如:让学生利用教学软件探究相遇问题、研究各种诗歌表现的人物形象,或者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创作美术作品等。在探究或者创作结束后,学生会讲解自主学习结果,或者是展示作品成果。计算机教室中配备广播设备,可以将学生机屏幕上的内容广播到所有计算机上,以便分享学生的探究成果或者作品。在这种类型的课堂中,交互式电子白板更多地作为一个展示学生机界面的终端设备。

(3)如果说上述两种形态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那么“学生主持的课堂学习”这种教学形态就是一种创新的形态。在这种课堂中,学生负责整个的课程流程,他们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组织讨论,对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最后对课程进行总结。在课堂中,学生自己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编辑课件,所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互动。

4.构建课堂教学评估的新环境

反馈与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反馈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地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在传统的班级规模较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实时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掌握全班学生的全面学习情况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美国学者的一项调查表明,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有30分钟的实践目光是在和优秀的学生交流。评价手段的落后,使得信息反馈的过程被大大延迟,失去了时效性。[6]同时,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参与感而造成注意力的分散,降低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长期以来,尽管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了很多尝试,以增强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科学性,但效果均不理想。

电子白板利用数字化聚合技术,重构出新的课堂教学环境,正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展互动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有的参与活动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诊断和评估,从而确立下一步的教学策略和步骤,直至达成教学目标。

5.增强教学资源的及时生成性

交互白板的教学不是常见的课件展示讲解的教学过程,交互式电子白板内设置多种资源库,并且每一种资源库都可以建立各自的树形目录结构,按学科和班级等进一步分类,方便查找和调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目标,应用资源库中的素材形成自己的教案,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用户名,保存自己的图片。在使用的时候,从图库中简单地一拖就可以显示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交互式电子白板使教师应用资源库中的资源生成数字化教案的过程变得非常方便。教师可以针对白板课件中未预设的内容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生成和调整,对已经预设好的内容也可以根据需要出示或者不出示。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够依据各自的需要,对资源进行调整、修改、增删,并可以迅速自动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同时,白板课件即时生成性强,过程性注释可以得到保存与回放,即能够完整记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并使之自动形成完整记录师生教与学全过程的、可以重复使用的再生资源。

四、结束语

利用技术革新课堂教学,这是教育技术的首要问题,而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也是为优化教学目标,重视学习的学习过程,创设和谐教学环境的实现服务,这恰恰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精髓所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从技术的角度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优化课堂信息化环境、促进学习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推动教育的信息化进程,而且还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与张建平教授和王继新教授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宏观目标相吻合。

[1]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2)[J].电化教育研究,2005,(5):21-26.

[5]吴平颐,范世卫.我国电子白板研究现状——基于中国知网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 增刊):5-12.

[6]孙卫国.数字化聚合:构建基于评估的课堂教学新环境[G].电化教育研究,2007,(5).

猜你喜欢

白板电子白板整合
巧用希沃白板 助力英语课堂
巧用白板奏出识字教学新乐章
希沃白板在初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生肖之龙
巧用电子白板 激活英语课堂
电子白板助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