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合思想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2011-08-15赵祖地韩继伟

关键词:受教育者事物政治

赵祖地 韩继伟

(1.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和合”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其内涵更多地表现为以平和的价值观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调和各种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学习和发掘“和合”思想中的合理智慧,找寻“和合”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契合点,挖掘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价值,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策略和建议,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进步。

一、“和合”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形态,“和合学”最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后来又出版了专著《和合学概论》。张立文教授对“和合”解释如下:“和合就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形相、无形相之间相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变化过程中诸多形相、无形相之间和合为新的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1]。

(一)“和合”思想的内涵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所倡导的内容千差万别,但是,如果我们追索根源,就不难发现这些思想理论的阐述只有两个根本的核心关系,一个是天人关系,一个是人人的关系,同样,两个关系也是传统“和合”思想的核心范畴。

1.有关天与人的关系。自从人类诞生,人们就开始把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区别开来并开始思考自身与环境的关系。早期的和合文化意识反映的就是一种天人关系,在这中间,顺应自然、稳定平和成了和合文化的原始形态,根植于在原始氏族部落生活中并孕育出了人与自然交往的原始准则。同时,我们还发现,这段时期的天人关系之中的天,往往带有神的意义,夏商周三代,古人都奉神敬天,尤其统治者往往给自己披上“天命”的外衣,号称自己奉应天命而治理天下。春秋战国之后,虽然神的意味逐渐淡去,但天人关系的处理仍然是当时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关注的中心,西汉司马迁所推崇的通古今之变和究天人之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奋斗的目标。因此,和合思想中,关于天与人关系的内涵通常指的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摒弃对立,天人交融,适应、顺应并合理利用,以达到天地和合之境。[2]

2.有关人与人的关系。早期人类社会中,统治者通常借助鬼神来发号施令,以维护统治秩序,统治阶层也相应地垄断了与神鬼沟通的权利,以对一般民众进行统治,这时开始产生了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问题。[3]在古代,音乐与饮食往往与宗教仪式密不可分,在与神沟通的宗教和巫术仪式过程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分工以便进行合作,这也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此时“和合”中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讲求等级和尊卑有序。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际,几乎所有学说的思想体系中都包含有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内容。特别是儒家学说,其核心就是人伦关系。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围绕人与人关系的问题,产生了丰富且不同的理论:老庄的与世无争、儒家的仁者爱人、墨家的兼爱非攻、佛家的无我无相等等竞相出现,这些思想理论都在尽力探索一种和合的人际关系理论模式。“和合”思想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是追求和而不同,兼容并包,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和合”思想的内涵主要指的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如何处理天与人相通、人与人共处的一种思想理论。

(二)“和合”思想的价值

“和合”思想的内涵着力于解决天人和人人两种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思想引导作用,究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观念的角度讲,在事物发展中达到和合的状态或境界是和合思想的价值导向,寻求整体和合,对人与自然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对人与社会强调“保合太和”,对人际关系强调“以和为贵”,对人身心内外则强调“安身立命”。

2.从认识的角度讲,和合思想讲求事物主客体在认识上达到契合,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注重和而不同,强调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独立的、特殊的生存发展方式,尊重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并基于此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3.从方法的角度讲,和合思想强调冲突融合,化解矛盾,通过化解事物内部矛盾与调节事物内部关系,推动事物的发展进而化生出新事物。在这个意义上,和合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与策略,其目的在于让不同的因素和合地互补与共存。

4.从过程的角度讲,在和合的过程中,事物之间各个因素要比例协调,互为适用,以保证事物的平稳运行和发展。与此同时,要善于发现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矛盾点与细节点,从而完善整个过程,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二、“和合”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契合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

“和合”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最重要的就是找出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就如同两个齿轮一样,只要两者相契合,它们的结合才能够发挥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运用“和合”思想的合理因素,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有益的尝试,这就需要科学准确地定位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契合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和合”思想

“和合”思想的内涵之一是天人关系,讲求在处理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顺应自然规律、针对不同环境运用不同的方法,使环境与人的关系达到和合平稳的状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环境与人的关系时刻伴随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例如,社会大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系、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的特点往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具有新特点的环境与人的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的复杂关系呼唤“和合”思想

“和合”思想的另一内涵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主要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处理。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这些出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当代青年学生个性鲜明,他们生在不同文化交互碰撞的变革时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在面对丰富多彩、个性易变的学生对象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清晰认识和了解时代背景下受教育者的个性与需求,就会无形中形成“代沟”,严重影响教育的效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贴近社会现实、了解学生思想实际,解答学生的问题困惑,平时要深入学生实际之中,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其所思所想,要保持与学生交流渠道的畅通,平等民主交流,了解关心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教育的针对性[5]。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应当扬弃“和合”思想

“扬弃”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传统文化思想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延伸和发展起来的,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历史时期带有历史的烙印,“和合”思想也是如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运用“和合”思想,就要科学地面对“和合”思想的整体文化系统,在继承和发扬其积极因素的同时,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

一要高扬“和合”思想积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缺失文化积淀的现状下,大力汲取“和合”思想中的优秀资源和积极因素,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二要摒弃“和合”思想中消极因素。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和合”思想由于其广博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调节范围,在很多朝代都被奉为治理国家和管理人民的工具,不乏有一些统治者为达到愚民或者专政的目的,利用“和合”思想强大的影响力辅之以手中的权力为其专制统治服务。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对“和合”思想的消极因素进行摒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挥其积极影响和应有的作用。[6]

三、“和合”思想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运用的具体对策

(一)树立和合的观念

观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思想理念,不同的观念往往影响着人们做出不同的实践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至今,往往与其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观念意识有重要关系。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无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进步,这个时候,就需要树立新的观念,以指导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开展。

1.和合的教育者观。所谓和合的教育者观是指每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和合”精神。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达到“和合”的境界,即身心和合、德才合一;另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与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个体达到和合与平衡,形成一个“和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团队。

2.和合的受教育者观。“和合”思想有关环境与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两大内涵对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具有有效的指导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归根结底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用“和合”思维培养具有“和合”意识的新时代人才。因此,在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时,应该以“和合”思想的内涵为指导,树立和合的受教育者观,努力培养具有“和合”意识的世纪人才。

3.和合的教育活动观。“和合”思想认为,世间百态都蕴涵着和合,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体现着和合。同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也蕴涵着和合,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存在冲突、融合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树立和合的教育活动观。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要努力融合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二)认识和合过程中的关键点

“和合”思想要求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抓住关键点,进而推动事物本身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在认识到整个教育过程的关键点基础之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

1.高度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确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伦理观的基本思想。对于如何做到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我们不仅要深入研究受教育者的需要,还要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

2.强调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和合思想之于现代社会的根本价值与目标体现,这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作用,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功能。新的历史时期下,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但也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3.整体过程的协调统一。“和合”思想的价值追求在于事物的整体全面发展,兼容并包,和生共进,这就要求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应该整体协调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注重调节教育过程中不同的对立因素和矛盾,将不同的教育因素有机协调、统一在完整的教育过程中,兼顾统筹,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最优效能,在形成权威机制的同时还要创新协调方式。

(三)运用和合的方法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是一定的时代内容、理论内容、环境内容决定一定的方法”[7]。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强烈的价值介入,它需要受教育者在自由意愿的基础上,主动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在民主、开放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工具理性的教育理念和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必然导致受教育者的反感和抵触,使传输的内容难以被受教育者主动接受,从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势在必行。从方法的角度将和合思想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就是要转变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方式。

1.教育理念的转变。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是最根本的价值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和合思想中要求尊重每个人的相对独立个体的意义也在于此;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文关怀,健全生活指导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开始就不是孤立的,而是置身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其他环节一起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如果忽视了其中某个环节的作用,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做到重视团队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团队组织的凝聚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教育方式的创新。首先,要变闭门灌输为开放疏导。在不断变革、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采取开放疏导的办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要整合学科,吸收并应用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再次,要拓展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不仅要勇于开发并利用高科技创新手段,而且要发掘和提高传统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创新与继承相结合,形成高效创新模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最后,要善于运用信息化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研究和把握信息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特点,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让网络成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

(四)重视和合过程中的重点和细节

和合思想认为,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矛盾点与细节点往往会对事物和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影响整个发展过程。因此,一定要重视对事物和合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一些环节和细节,从而完善整个过程,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除了主要因素之外,还有一些经常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处理好这些细节问题,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合发展进步的“东风”。笔者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自我和合人格塑造。市场经济的发展赋予了人们空前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新思想、新观念不断被人们接受,追求个性鲜明、自我创造成为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认识误区,导致一些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之时非但没有强化自己的个性优势,反而抹杀个性甚至牺牲自我,这个时候,自我和合人格的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自我和合人格的塑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自我身心的和合、人际关系的和合、群己关系的和合。“和合”思想的内涵价值就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群己关系,只有科学地认识到人际关系、群己关系,才能促进自我身心的发展,塑造和合人格,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2.正确处理知和行的关系。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问题,各家学说对其论述不一,和合思想中,关于知行关系讲求知行合一,即客体顺应主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的运用彼此密不可分,互为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正确处理知行关系,可以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深入整个教育活动中去,达到良好的效果。一方面,要深刻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辅相成与互为促进。时代背景下,人们受新思潮的影响,往往追求另类文化,主张个性发展。这时,我们就要充分认识到,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并不是两个相互割裂的过程,而是相互促进,互为依托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8];另一方面,在快速发展的物质经济和多元化的价值观面前,人们往往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归属感,这些负面情绪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培养人们的融入意识、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确立群己和合统一的价值观,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

[1]张立文.和合哲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

[2]张立文.弘扬传统和合思想,建构现代和谐社会[J].人民论坛,2005(2):49-50.

[3]叶芸.和合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J].福建理论学习,2006(11):32-33.

[4]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5]聂月岩.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45.

[6]张祥浩,石开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5):56-59.

[7]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4-36.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4.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事物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