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军事旅游资源开发的传播学思考——以媒介地理学的视角
2011-08-15王鸳珍
王鸳珍
(浙江海洋学院校报编辑部,浙江 舟山 316000)
岱山军事旅游资源开发的传播学思考
——以媒介地理学的视角
王鸳珍
(浙江海洋学院校报编辑部,浙江 舟山 316000)
军事旅游资源作为一种人文、地理景观,其旅游传播效应的形成,得益于其自然地理景观的魅力,以及其军事历史意义的深化与重塑。本文在摸清岱山军事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媒介地理学的视角,剖析其旅游景观开发的不足与潜力所在,提出兴建军事主题公园、开发军事体验项目等相应的开发设想,以期形成岱山军事旅游的品牌与规模效应,实现传播最大化。
军事文化;旅游开发;景观媒介;想象地理;传播效应
浙江舟山群岛现已被确定为新区,海岛旅游开发迎来了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格局。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军事旅游资源开发成为延伸旅游价值链的重要一环。岱山是舟山第二大岛,又称东海蓬莱,地理景观美不胜收。舟山海防要塞的地理标签,使岱山在历史上几度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更是国军撤离大陆前的最后防守据点。挖掘开发岱山的“红色”军事旅游资源,势在必行。
游客到某地体验军事旅游,本是对该地军事旅游资源所包含的地理景观与军事历史人文价值景观的符号消费。军事旅游资源作为一种景观媒介,实现了传播价值的最大化,也实现了旅游品牌效应的最大化。以媒介地理学的观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媒介的形态与个性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媒介的描述与解释也使真实地理的呈现充满了想象与虚构[1]。现实中的地理要素与文化层面的内容交织成游客眼中“想象的地理”。这种“想象的地理”,包含了真实存在的物质地理,也包含了符号解构中的文化地理。军事旅游景点中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最终解码为游客眼中“想象的地理”。军事旅游资源开发,其目的就是让地理景观悦目的同时,人文景观更具军事价值,更具有“红色”教育意义。
一、真实的景观与想象的文化地理:岱山县军事旅游资源状况
军事旅游景观,多以军事设施遗址、军事博物馆、军事主题公园、纪念塔或纪念碑、陈列室、纪念馆、名人故居为主,通过图片、实物、建筑物、雕塑、碑刻等符号载体,解说军事历史,游客在解码过程中,完成对此处景观所承载的“文化地理”的符号消费。军事旅游项目,有观光式旅游,也有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的体验式旅游,后者更是方兴未艾。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走访岱山重大军事事件的亲历者基础上,经实地考察,岱山军事旅游景观主要有10余处,大致可分为6类。
(一)军事设施遗址类
主要有岱山机场、废弃的碉堡群与坑道等,尚未作为景点开放。岱山机场是研究国军撤退舟山时重要战事的活标本。作为景观媒介,它向游客提供了“华东第一机场”前世今生的历史符号消费。岱山机场于1949年7月由国军耗资200万银圆始建,是国军轰炸上海、杭州等地的主要空军基地。1950年5月岱山解放前夕被撤离舟山的国军炸毁;后由海军航空兵部队管理使用并进行了修复与扩建,扩建后号称“华东第一机场”;1983年部队撤出,曾作为军事旅游景点开放,之后又一度荒废。
废弃的碉堡群原是扎驻岱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修建的防御工事,以防止国军反扑大陆。现散落于后沙洋海坛景区附近农田与小山包上。岱山境内还有大大小小坑道500余条,以中国海防博物馆的坑道最为典型,它通向东海第一哨所——东海了望哨所。
(二)军事博物馆类
主要有中国海防博物馆,是惟一一处推出体验式旅游的景点。中国海防博物馆是一个兼具观光与军事基地游览体验的景观,整个园区分中心展览区、边缘展览区、隧道展览区、休闲旅游区等4大区域。博物馆原址曾驻守过军队,2004年撤出时留下了大量营房、战壕、坑道、碉堡、弹药库等军事设施。这使它的展览区除了展示海防史的图片,还有重型武器、碉堡、坑道、炮位等实物,并充分利用军事设施开展休闲旅游,设置了坑道探险区和战地野餐区等项目设施,使游客感受到博物馆的“新、奇、险、特”。
(三)烈士纪念塔或纪念碑类
主要有大鱼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石马岙革命烈士陵园等,主要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鱼山革命烈士纪念塔是“海岛狼牙山之战”的历史见证。1944年8月20日,新四军浙东纵队海防大队一中队76名指战员面对8倍于我方的敌人,英勇地抗击了日伪联合部队海、陆、空三面夹击的多次轮番进攻,37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在浙东抗战史上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2]。石马岙革命烈士陵园是献身岱山解放战斗的全体英雄的安息地,从1954年始,为岱山革命和建设事业牺牲的烈士陆续安葬于此。烈士陵园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主入口、广场区、悼念纪念碑区、烈士墓区、同志墓区五大部分。
(四)军事陈列室、纪念馆类
分娩是一个很自然的生理过程,但是分娩阵痛使产妇们的阴道分娩顺应性大大下降。有研究提示,大约98%的孕妇对自然分娩有恐惧感,约82%的孕妇对住院有心理负担,尤其是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使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2]。另外,在产妇进行分娩时,会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使产妇出现心率加快、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增多、产程延长等影响自然分娩[2.3]。因此营造轻松的环境,在最艰难、最痛苦的时刻,有专业导乐师及亲人陪伴,不断受到支持鼓励,疼痛的减轻,产程的缩短,是促进自然分娩的关键。
主要有东岳宫盐民暴动纪念馆、中共东海工委旧址、岱西植新小学革命史陈列室(又称岱西中共地下党联络站)、“保二”中队革命斗争纪念馆等,其中前三者已列入岱山红色一日游线路。
东岳宫盐民暴动纪念馆是这些景观中最具文化与艺术价值的景观。东岳宫是岱山合境之主庙,始建于宋宣和年间(1119-1125)[3],现还保存有宋代的照壁与台门,修葺一新的前后大殿、左右厢房及戏台,巨型石碑等景观。1936年7月13日,岱山岛上发生了大规模的盐渔民暴动,数千渔民在东岳宫集会游行,事件曾震惊沪浙一带。
中共东海工委旧址,1943年至1948年间为中共定海地下党领导机关“三东工委”、“东海工委”所在地,是浙东中共地下党员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岱西植新小学是岱西抗日斗争的地下联络站,期间不少共产党员先后到该校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保二”中队革命斗争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镇东沙镇的保恩寺内。定海县警察局保安警察第二中队,简称“保二”,是一支隐蔽在国军番号下的武装力量,为掩护党的地下活动,策应和支援东海游击总队和舟山群岛游击支队活动作出过重要贡献。
(五)名人故居类
主要有金维映故居、金维映烈士铜雕像,已列入岱山红色一日游线路。“定海女将”金维映先后担任过中共江苏省委妇委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动员武装部副部长等,是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30位女战士之一。故居内陈列着金维映烈士生前用过的床、衣柜、橱等遗物10余件,展板54块,珍贵照片130余张及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4幅。金维映烈士铜雕像位于岱山人民广场中央。
(六)抗倭斗争遗迹
主要有倭井潭、阵亡义勇冢遗址,后者尚未作为景点开发。位于岱山长涂的倭井潭是一山泉水潭,花岗岩石质砌筑,正面刻“抗倭碑”三个大字,背面为碑文,是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间长涂人民与倭寇进行斗争的实证。阵亡义勇冢位于岱山大峧岙凸肚山上[3],是岱山抗英斗争的历史符号,与民族英雄郑国鸿之子郑鼎臣的抗英壮举休戚相关。同为抗倭斗争,倭井潭中所指的明朝“倭寇”多是由日本浪人、中国海上商人组成的“海盗”,而与阵亡义勇冢相关的“倭寇”,则是清朝鸦片战争中的英国殖民者。
二、想象地理的缺失:岱山军事旅游开发现状及不足
(一)军事文化景观从形式与内容上都过于单薄,美誉度低,军事文化影响力小。许多景点以小型陈列室为主,陈列内容多为图片,实物较少,也没有视频等现代化设备,更不用提声、光、电等现代化自控技术的应用,来艺术化地再现重大军事历史的发展历程。
(二)旅游项目品种单一,吸引游客不足。如军事设施遗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地理景观,不少以原址原貌吸引顾客的观光欲望。而这些军事设施遗址往往缺乏美感,要吸引爱好观光的顾客,需要人文景观的相辅相成,或开展军事体验吸引游客。而岱山军事旅游景点的旅游项目都很单一,根本满足不了游客悦目、娱乐、增知、益智等多元化需求。目前,体验式旅游项目只限于在中国海防博物馆开展。此外,岱山还尚未开发出军事特色旅游纪念品。
(三)景点分散,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景点的规模效益无疑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而岱山的军事旅游点多零散分布于乡村、山岗及偏远小岛上,且各个景点之间即使距离很近也没有相互关联。本身景点规模就小,又各自为政,旅游吸引力自然不足。如岱西的岱山机场与东岳宫,车程就四五分钟,完全可以合在一起加以开发。
(四)交通不便,宣传不到位。交通是旅游点火爆的重要因素。同为军事旅游景点,交通便利的甘肃嘉峪关已被列入AAAAA级旅游区,交通不便利的河南函谷关一个月接不到一个旅游团。而岱山的军事旅游景点大多位处偏僻,而岱山岛际交通又极为不便,公交车线路少,时间间隔长,搭乘计乘车也极不方便,回程往往叫不到车,严重影响了客源的拓展。宣传不到位是另一瓶颈。如狼牙山之战家喻户晓,而大鱼山之战其实比狼牙山之战更惨烈,海、陆、空的作战方式远比前者复杂,涉及人物也更多。而今关于这重大军事事件的记录,却只有一座乏人问津的纪念碑。
(五)不少景观破坏相当严重,急需保护。岱山许多极具军事历史价值的遗址尚无人看管与保护,如岱山机场曾一度荒废,近期才恢复为军用机场;岱山抗日斗争地下联络站所在地岱西植新小学整体搬迁,许多有价值的碑刻、联络站原址等处于荒废状态;位于保恩寺庙内的“保二”中队革命斗争纪念馆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已多年未对外开放等。
物质地理景观单调乏味,文化地理景观缺少内涵提炼,是岱山军事旅游景点的弊端所在,其旅游开发只限于最原始的初级阶段。
三、想象地理的重塑:对岱山军事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旅游业的价值链基本包括资源、产品、渠道、客户等四个环节,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受旅游资源价值、吸引力、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及旅游者行为特征、区域旅游开发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军事旅游资源,往往同战争与和平紧密相关。岱山作为“海防要塞”的独特地理条件的可利用性,在于反映了海洋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民族融合问题、分裂与统一问题、阶级斗争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社会问题。深化设计物质地理景观,挖掘提炼文化地理景观,重塑游客眼中的“想象地理”,是岱山军事旅游开发的出发点。
(一)以岱山机场为基础,深挖文化地理要素,强化军事价值开发
就军事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而言,岱山机场有其军事资源的独特性,其文化地理意义远胜物质地理景观。国军与中共在岱山的最后对绝,出动兵力30万之众,苏俄军直接参战,在解放战争中可谓史无前例。国军造岱山机场所占据的大片良田、撤退时带走的一大批青年壮丁,在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打下了深刻烙印,而产生出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要素。至今,舟山是浙江省在台湾的“大陆新娘”的聚集地,涉台婚姻占了六成之巨。
现不少重大军事科技基地都作为旅游景点开发,如甘肃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是一个对外开放的航天城。有着“国共最后对决的历史见证”符号意义的岱山机场现将恢复为军用机场,其旅游开发创意要在对该景区其它遗址进行合理规划与资源整合上,深挖其在弘扬祖国军事文化、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的文化地理要素,把它打造成集旅游观光、科普和国防教育为一体的军事文化景点。岱山机场的防空洞、炮阵地、飞行员宿舍和指挥塔等遗址好好予以开发利用,必然能吸引军事爱好者的眼球。也可以考虑在机场旁建设一所国共战争研究馆,主要收藏展示国共战争的相关研究资料、文献、书刊等。
(二)以大鱼山革命烈士纪念塔为基础兴建军事主题公园,增强军事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狼牙山五壮士”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得益于文学的巨大感召力,一部电影成就了5位永垂不朽的英雄。就编写文学剧本而言,大鱼山之战应该比狼牙山之战更有看点:特务告密、我方海陆空四面受敌、生还者海上逃生、百姓誓死保护生还者。狼牙山之战只是山地之战,大鱼山之战不但有陆战,还有空战、海战,更为立体丰满。若沈绍初选择写大鱼山战役,岱山大鱼山或许早已名扬天下。
而大鱼山之战的历史军事价值,可以从当时新华通讯社发血战大鱼山岛战报、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广播、浙东战斗报社出版《血战大鱼山岛》连环画[2]可以看出。大鱼山地理位置险要,扼舟山往上海航路,完全可以把它开发成一个国防教育训练园式的军事主题公园。可以在当时的战争遗址上,利用声、光、电等自控技术与艺术手段,制作大型作战沙盘或模型,模拟当时的战争场景,不但可以成为舟山本地驻军的军事训练基地,也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大渔山之战的壮烈伟大;可以在纪念碑旁建设一个纪念馆,籍以宣传历史知识,进行军事文化理论知识教育;充实纪念碑的内容,设计人物浮雕、背景画等艺术景观。
(三)以东岳宫、中国海防博物馆为基础,在文物保护与趣味体验中延伸旅游价值链
雕龙画凤、色彩鲜艳的岱山东岳宫,不但是“革命胜地”,还是文物古迹,其历史建筑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浙江省其它地方如台州等也建有东岳宫,而岱山的东岳宫,盐民暴动纪念馆是其亮点所在,但该纪念馆目前的陈列品种还比较单一,以大型图片为主,军事旅游开发空间很大。其一,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向游客展示“岱山贡盐”的生产过程,以及盐民暴动盛况;其二,增加趣味体验项目,让游客体验渔盐拌红的过程;其三,增加一些实物展示,如盐务局剥削盐民所用的“盐板”、“牌号”等;其四,陈列一批反映旧社会盐务局剥削盐民的蜡像等。藉此做好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工作。
体验式旅游项目是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中国海防博物馆可以利用原有的营房、战壕、坑道、碉堡、弹药库等军事设施遗址开发多种体验式旅游项目。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岱山“博物馆之岛”的优势,形成连锁与规模效应。
(四)结合岱山海岛特色旅游以形成规模效应,让军事文化旅游与渔家乐相得益彰
岱山军事旅游景点分布于各海岛,不少景点附近就是岱山的著名旅游景观。岱山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岛、海洋文化之乡,海水、沙滩、礁石、海鲜、渔火是其旅游特色。岱山军事旅游开发,完全可以与当地景观旅游开发结合起来,让军事文化旅游与渔家乐相得益彰。如中共东海工委旧址军事旅游可以与所在地东沙古镇的古镇门楼、海天一览亭旧址、羊府宫石碑文、北畚斗新石器文化遗址等旅游景观一起开发;大鱼山岛保持有较好的小岛自然景观风貌,岛上林木茏葱,盛产潮间带海洋物种,军事旅游开发可以考虑海钓、海岛野外生存体验项目;中国海防博物馆可以在北部海湾辟海钓休闲区和观潮点,并积极拓展成“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验基地等。
岱山军事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开发建设尚缺乏一个高水平的总体规划。现有的军事旅游资源规模小,内容单薄,又各自为政,品牌效应非常不明显,军事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更是空白点。应抓住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大开发的契机,拓展岛际交通,利用岱山绝佳的海岛地理、丛林条件开展体验式军事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利用现代化自控技术提升军事文化景观品味,强化规模效应的同时促进物质地理景观、文化地理景观与当地区域文化要素的有机结合,做好民俗娱乐与国防教育两篇文章,并派生出富有海岛特色的军事旅游纪念品,是岱山军事旅游开发的努力方向。
[1]邵培仁,潘祥辉.论媒介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6(1):131-136.
[2]岱山县委党史办.血战大鱼山[C]//林通屿.岱山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1986:70-81.
[3]岱山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612.
[4]王鸳珍.地市级党报发展史上的新闻传奇——媒介地理学视野下全国第一张渔业报《舟山报》的地域特色与版面风格[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110-114.
Reflections on How to Develop Military Tourism Resources in Daisha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Media
WANG Yuan-zhen
(Editorial Department,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It’s known that military tourism resource is both humane and geographical landscape,which,benefiting from its glamour and significance in history,shapes the effect of tourism communicat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military tourism resource in Daishan,the paper analyses the shortage and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tourism landscap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media.Besides,some conceptions are put forward,such as building a theme park and exploring tour program on military,in order to form a new brand and achieve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Daishan military tourism in the greatest scale.
military culture;tourism exploration;media of landscape;geography of imagination;communication effect
F592.7
A
1008-8318(2011)06-0050-05
2011-09-15
浙江海洋学院2009年度专项课题“舟山群岛军事资源调查及开发研究”阶段成果之一。
王鸳珍(1973-),女,浙江浦江人,副编审,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