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误区问题分析
2011-08-15赵德生
□赵德生
五线谱是一种比较好的记谱方法,被人们沿用至今,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其最大的不足就是识记困难、不利于普及,这也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实践证明:用固定调唱名法视谱时,现有的五线谱在辨认变化音与原位音时,具有不够直观的问题。而用首调唱名法视谱时,由于唱名是随调游移的,因此,若想快速准确地辨认出各调的唱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此可见,无论用哪种方法视读五线谱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一、两种唱名法的特点
1、固定调唱名法。即以C调的唱名为固定唱名,无论变什么调,唱名不变,而是通过将某一个或几个音升高半音或降低半音来表示不同的调。如:下加一线的C音(即dao音),无论在什么调里永远唱dao,其它以此类推。这种读法的最大优点是:唱名固定。因而对具有固定音高的器乐演奏来说(仅对辨认唱名而言),视谱相对容易。不足是:在学习不同的调时,必须熟记该调中有哪个或哪几个音应该升高半音或降低半音,并将其准确地识别出来,否则就会将变化音与原位音相互混淆,将谱视错。因为在传统的五线谱记谱法中,调号仅设在每行乐谱的行首,而音符本身却没有任何提示或标记。换句话说,变化音与原位音仅就音符而言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因此,这给视谱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是许多人将乐谱读错的主要原因。
2、首调唱名法。即唱名随调的不同而不同。这种视谱法的最大优点是:除了个别乐曲、个别调式中出现的少量的变化音外,不管变什么调都不会出现变化音(即升降音)。视谱时,可始终按照简谱的1234567的固定音程关系去视唱,因此,对视唱者来说,音准相对容易掌握。不足是:由于唱名随调而变,即在一些调中,其唱名1234567是记在不同的线间位置上的,因此这给准确、熟练地识记各调的唱名带来一定的困难。据了解:目前的高中学生即使在学校已学习了多年的首调唱名法,但仍不能较熟练地视读各调的唱名。其原因正是如此。
二、谱头升降号的误区
如果没人指点又没有天分的话,也许学五线谱的进度会很容易卡在C大调最多不超过G大调之内。因为五线谱有个特点:谱头往往很多升降号,代表标注符号的位置的音统统升降音,这就麻烦了,每看一个音还要去看看是否要降要升,时间和效率全折在这个上面了。这种做法是将一切调转化到C调里,实际上是阻拦很多人学五线谱的障碍。事实上谱头的升降号80%的意义在于对各调基本音级无升降标注落在线上的解释以及一个摆设。
如果写出C调中的1155665这样一条旋律,在五线谱上没有升降号,因为旋律建立在基本音级上。如果唱一首歌过程中加入几个变化音级(即C调中带升降号的音),那么这几个音会比较容易引起你的注意,因为它们不像1234567这几个基本音级那么稳定。如果将1155665这条旋律整体唱高大三度,如果还要标在C调中就变成了3377#1#17,但是唱出旋律时并没有吸引你注意的变化音级,所以1的这个#就不该存在。将旋律整体提高大三度,主音又C变E,说明旋律已经到了E大调,在E大调中,这条旋律的唱法依然是1155665而不是3377#1#17。所以为了让旋律写在谱中时没有不必要的升降号,五线谱把该有的标在谱头,以为谱中没有升降号做一个合理的解释。
对于标注有升降号的谱,把它们都“翻译”到C大调是很不明智的。想应用C大调A小调以外的五线谱,需要灵活掌握DO的位置和度的关系。比如A大调中,把下加2线看做是1,不要再常规地认为下加1线永远是1。而如果看到3线,不要盲目去推算它是什么音,这个时候应该善于找到另一个八度的1,显然A音在2间,也就是说2间是比下加2线高一八度的1,3线就是2了。用几个八度里的1来包围所有的音,可以快速找到音在各调中是哪级,而不用翻译到C大调。
三、五线谱的改革与发展
记谱、视谱都仅仅是手段,不是目的。五线谱记谱法的诞生与使用,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并逐步被约定俗成的。它绝不能像电脑那样频繁地更新换代。然而尽管如此,仍不能就此断定:五线谱一经诞生、使用,便从此再也不能变化和发展了。应该说,世间根本就不存在永久不变的记谱法。除非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变成了古董,已不是一种当今实用的东西,如工尺谱之类。因为人们的认识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滞。事实上,从1789年以来,各国曾先后对改革五线谱提出过200多项的实施方案。从这个数字上即可看出改革五线谱已不是什么天方夜谈,而是大势所趋。五线谱虽然是一种相对比较科学完善的记谱法。但跟其它事物一样,它也要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变化。这是历史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