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秆规模化栽培金针菇配套技术试验

2011-08-08通占元高庆发李建芳

中国食用菌 2011年5期
关键词:棉秆棉籽壳麦麸

通占元,高庆发,李建芳,康 青

(1.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河北 石家庄 050011;2.灵寿县农牧局,河北 灵寿 050500;3.石家庄瑞邦菌业有限公司,河北 灵寿 050500)

棉秆是棉花生产的主要附产品,除部分用于薪柴、发电外,大部分堆积于农村房前屋后、田埂路旁,既污染了环境,又埋下了火灾隐患。河北省常年种植棉花面积约900万亩,年产棉秆2.7×106t;我国年种植棉花面积约为7500万亩,年产棉秆约2.3×107t,是棉籽壳产量的5倍左右。

金针菇是河北省食用菌产业的传统优势品种之一,年投料量约为2×105t,随着棉籽壳价格的逐年走高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金针菇的比较优势受到了严重挑战。棉秆含粗蛋白 6.5%、 半纤维素 10.7%、 纤维素 44.1%、 木质素15.2%、 钙 0.65%、 磷 0.09%[1],碳氮比为 30∶1。 为降低生产成本,巩固金针菇的比较优势,使棉秆成为替代棉籽壳栽培金针菇的主要原料,通过借鉴棉秆规模化栽培木腐菌配套技术研究成果[2],经过2年的研究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金针菇科金10号、新FV093,从石家庄市科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引进。

1.1.2 棉秆屑

当棉秆含水量小于15%时,用邢台市长凯机械厂生产的CK6170B型棉秆粉碎机,将棉秆加工成粗度小于3 mm、长度为3 mm~5 mm左右的屑粒状装包待用。

1.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为河北省灵寿县灵寿镇,属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海拔110 m,年平均气温13.6℃,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13.6℃,为金针菇主产区。

1.1.4 试验菇棚(房)

分普通菇棚和工厂化菇房2种模式。菇棚为半地下干打垒土墙平顶结构,菇房为自动控温增湿的工厂化生产结构。

1.1.5 试验配方

2009年菇棚试验配方,配方A:棉秆屑60%、玉米芯20%、干鸡粪8%、麦麸8%、豆帕2%、石灰2%;配方B:棉秆屑50%、棉籽壳30%、麦麸16%、豆帕2%、石灰2%;配方C:棉秆屑51%、玉米芯30%、干鸡粪12%、豆帕5%、石灰2%;配方D:棉秆屑80%、干鸡粪13%、豆帕5%、石灰2%;对照CK:棉籽壳84%、麦麸15%、石灰1%。

2010年菇棚试验配方,配方E:棉秆屑55%、玉米芯20%、麦麸15%、豆帕6%、玉米面2%、生石灰粉2%,料水比1∶1.4;配方F:棉秆屑49%、细木屑15%、玉米芯10%、麦麸16%、豆帕6%、玉米面2%、生石灰粉2%,料水比1∶1.35;配方G:棉秆屑46%、细木屑 20%、棉籽壳10%、麦麸15%、豆帕5%、玉米面2%、生石灰粉2%,料水比1∶1.3;对照CK:棉籽壳68%、玉米芯11%、麦麸17%、玉米面2%、豆帕1%、生石灰粉1%,料水比1∶1.2。

2011年工厂化菇房试验配方,配方H:棉秆屑46.5%、细木屑20%、麦麸20%、玉米面5%、豆帕7%、生石灰粉1.5%,料水比1∶1.4;配方 M:棉秆屑35.5%、细木屑20%、玉米芯12%、麦麸18%、玉米面5%、豆帕8%、生石灰粉 1.5%,料水比1∶1.4;对照CK:棉籽壳15%、玉米芯35%、细木屑18.5%、麦麸20%、玉米面5%、豆帕5%、生石灰粉1.5%,料水比1∶1.4。

1.2 方法

1.2.1 试验日程安排

2009年试验:9月21日至25日制作菌袋,9月26日至11月初养菌,11月20日现蕾后转入出菇管理。2010年试验:8月21日至25日制作菌袋,8月26日至9月底养菌,10月15日现蕾后转入出菇管理。2011年试验:1月6日至8日制作菌袋,1月9日至2月20日养菌,2月21日后转入出菇管理。

1.2.2 菌袋制作

先将配方中的棉秆屑、玉米芯和一半的生石灰粉,按料水比为1∶1.4加水拌匀后,建堆预湿24 h以上,使棉秆屑、玉米芯吸足水份并软化。然后加入配方中的其它原料,按常规方法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菇棚采用17 cm×33 cm×0.04 cm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筒袋,每袋装入干料450 g;工厂化菇房用17 cm×37 cm×0.05 cm的高密度聚乙烯折角袋,每袋装入干料400 g。装袋时要比棉籽壳料装紧、装实,贴口取纸标记。

1.2.3 发菌管理

菌袋在通风、避光,温度18℃~22℃环境下培养。菌丝长到菌袋体积的1/3时,稍松菌袋扎口,以利菌丝生长,发现污染菌袋及时清除。观察记录菌丝生长、污染、满袋等发菌情况。

1.2.4 出菇管理

菇棚内沿棚宽方向垒栽培架,架间隔1 m;架内每隔1 m垒一砖垛为一档,档内用竹竿或水泥板分层,层距0.4 m;出菇袋平摆于栽培架内,先打开一侧菌袋出菇,采菇补水后再扎紧袋口,打开另一侧出菇;补水时加3%尿素,其它管理同常规。工厂化菇房内搭层高60 cm出菇架,出菇袋竖立于出菇架上出菇,采收一潮菇。每个配方标记100袋为一小区,将各配方标记菌袋依次摆入同一菇棚(房)内相邻出菇架上,重复3次。采菇后,统计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9年试验结果

2009年普通菇棚试验发菌及出菇产量情况见表1。

表1 2009年菇棚试验结果统计

试验配方与对照配方比较,等重料装入袋内,棉秆屑配方体积大,发菌时菌丝生长速度快,现蕾早,但菌丝不如棉籽壳配方洁白、浓密;棉秆屑配方污染率较高,主要原因为棉秆扎破菌袋。从各配方产量比较看,添加氮素含量越高的配方产量越高,配方B与对照配方碳氮比接近,产量也相近。从菇质情况看,氮素和豆帕含量高的配方,鲜菇柄帽分离的少、菇质较鲜嫩。从成本看,棉秆配方可降低1/3成本。

2.2 2010年试验结果

2010年普通菇棚试验发菌及出菇产量情况见表2。

2010年各试验配方中加大了氮素和油脂物的含量,棉秆料配方的产量、转化率与棉籽壳配方相差不大,较2009年试验配方提高10%以上,较好地改善了鲜菇的品质,解决了棉秆栽培金针菇纤维含量高、菌盖菌柄易分离的问题。在试验配方中添加细木屑后使出菇袋较密实,相应缓解了棉秆屑料装袋体积大、菌丝稀疏的问题。

表2 2010年菇棚试验结果统计

2.3 2011年试验结果

2011年工厂化菇房试验发菌及出菇产量情况见表3。

表3 2011年工厂化菇房试验结果统计

从表3中可以看出,棉秆屑工厂化菇房栽培白色金针菇也反映出发菌时菌丝生长速度快、现蕾早,比普通菇房试验时在加厚菌袋后,污染率也小于棉籽壳配方,产量与对照配方基本一致。在棉籽壳、玉米芯原料价格大涨的情况下,用棉秆屑原料有较高的成本优势。

3 结论与讨论

经过2年,2种栽培模式的试验表明,棉秆屑栽培金针菇发菌时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早,产量、菇质与棉籽壳基本一致,成本可降低1/3左右,有较高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与棉籽壳配方比较,用棉秆屑栽培金针菇时应根据使用棉秆屑的多少,适当加大氮素和油脂物的占比,从试验结果看,棉秆屑占比为50%时,补充氮源的麦麸、玉米面等应比棉籽壳配方提高2%~5%为宜,其中含油脂的豆帕占比要达到5%~8%,可较好地补充棉秆屑栽培金针菇时营养不足的欠缺,提高菇品质量。

棉秆分内秆和外皮,内秆硬、外皮韧且纤维长,加工为屑粒状后蓬松体积大,部分屑粒有尖刺。栽培金针菇时先将棉秆屑预湿24 h以上,使其充分软化并吸足水份,既可防止尖刺扎破菌袋,又可提高菌袋含水量,增加产量。在配方中添加细木屑后,可使菌袋致密紧实,较好地解决棉秆屑装袋体积大的问题。

棉秆含水量小于15%时加工存贮才不会霉烂、变质,整棉秆收贮难度大、费用高,可供加工的时间每年约3个月左右。因此,将棉秆作为金针菇栽培的主要原料,应研究解决好棉秆加工、储运问题。

[1]魏敏,雒秋江,潘榕,等.对棉花秸秆饲用价值的基本评价[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3(1):1-4.

[2]通占元,李冬梅.棉秆规模化栽培木腐菌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M].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2010.

猜你喜欢

棉秆棉籽壳麦麸
黄河流域棉秆机械化收获装备的研究与分析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前置式皮带夹持输送棉秆起拔机设计与试验
拨轮式膜秆分离机的设计
棉秆起拔力关键因素的研究及试验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棉籽壳营养成分测定及近红外模型建立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腰腿痛敷麦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