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草酸二铵在治疗急慢性肝炎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1-08-04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9期
关键词:丙氨酸二铵甘草酸

董 巍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100)

肝炎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而且广泛流行,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无力、纳差、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损害,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和发热的症状。急性肝炎患者大多在半年内恢复,转变为慢性肝炎的患者少数会发展成肝硬化[1]。临床上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和胸腺肽治疗肝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长期使用时有停药后的反跳现象以及多方面的副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甘草酸二铵在治疗急慢性肝炎中的临床疗效,探究该药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以后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入住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的128例急慢性肝炎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41例,年龄分布为18~56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有2个月~13年。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及分型标准[2]。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信息经调整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治疗组使用150mg的甘草酸二铵和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1个月后甘草酸二铵的剂量减为100mg/d,连续使用15d,之后再降为50mg/d,整个疗程为60d。对照组使用门冬氨酸钾镁20mL/d和胸腺肽20mg/d,各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注射,疗程也为60d[7]。

1.2.2 观察指标[4]

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要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 (ALT)、血清胆红素(SB)、血清中 K+、Na+、Cl-、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 DNA的变化。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的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的比较(±s)

项目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15d 治疗后30d 60d ALT(U/L) 甘草酸二铵 64 345±12 132±21 58±21 49±12门冬氨酸镁钾 64 327±19 235±18 127±34 78±62 SB(μmol/L) 甘草酸二铵 64 85±27 55±38 27±12 19±7门冬氨酸镁钾 64 92±72 86±33 47±23 21±8

1.2.3 疗效判断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恢复,各项有关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恢复,但丙氨酸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中只有一项达到正常;无效:主观指标或客观指标仅有一项改善或改善不明显,达不到上述标准,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 统计分析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等级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Z检验)。P< 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的比较

见表1。

2.2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ALT和SB的下降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

3 结 论

甘草酸二铵临床上又叫甘利欣[2],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保肝药物,长期的临床应用表明,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好地免疫调节、防止肝细胞受损、抗炎、防止肝纤维化等保护作用。甘草酸发挥作用的主要机理是甘草酸在小肠里被细菌所产生的葡萄糖甘酸酶分解,生成甘草次酸[3],其对肝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得肝脏对固醇类的灭活作用减弱,而起到类固醇样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ALT水平下降[5]。此外,因为甘草酸二铵有两个氨基结构,这决定了其具有相当强的稳定性[6],发生副作用的概率减小,本实验中甘草酸二铵在用药过程中没有发生1例因出现副反应而停药的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例患者在甘草酸二铵的减量过程中出现低血钾[5],后经过适当补充氯化钾的治疗后不久就恢复过来,没有出现血压较大幅度变化的情况和其他不良反应。甘草酸二铵治疗急慢性肝炎的作用还体现在其保护肝细胞的方面,甘草酸二铵有一定的解毒、抗氧化和稳定细胞膜[4]的作用,使得肝细胞对内外来的毒物有所耐受。上述试验表明,甘草酸二铵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消化道症状消退,说明在用药后患者的炎症反应得到了控制[6]。由于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故患者较难进食,如果长期输注葡萄糖就很容易导致血液中钾含量的降低,因此,在使用甘草酸二铵治疗肝炎时需注意防止低钾血症[3,8,9]。综上所述,甘草酸二铵比常规治疗方法更能很好地控制肝炎的发展,有较强的抗炎和恢复肝功能的疗效,而且较少发生不良反应,使用起来比较安全,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

[1]邹桂舟,李旭,魏少峰,等.甘草酸二铵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9,18(4):247-248.

[2]施光峰,宋艳艳,陈名泉,等.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01例荟萃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5):333-335.

[3]王桂荣,张红霞,张瑞玲,等.甘草酸二胺治疗肝纤维化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4):216-218.

[4]樊久芳,刘引平.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5):399-401.

[5]孟宪峰,王正非,王安,等.复方甘草酸苷与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传染病信息,2006,19(2):79-80.

[6]吴伯祥,王磊,刘明亮,等.甘草酸二铵在治疗急慢性肝炎中的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14(5):517-518.

[7]李山,李克军,鲁梅武,等.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伤129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2):32-34.

[8]李永新,高庆伟,王英兰,等.硫胺素与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3,19(4):226-228.

[9]张启顺,柳富会.大剂量甘草酸二铵对肝纤维化影响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976-978.

猜你喜欢

丙氨酸二铵甘草酸
生物合成D-丙氨酸研究进展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食品加工中赖丙氨酸的产生与控制分析
旺季扫尾二铵市场走势如何?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
上半年磷酸二铵市场波澜不惊
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磷酸二铵:“钱景”如何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