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2011-08-04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9期
关键词:肺性呼吸肌兴奋剂

张 岚

(山西省大同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呈慢性过程,不能治愈,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慢阻肺的反复发作导致气管的不完全可逆的损伤,使得气道阻力增加,使患者呼吸肌功能下降,尤其是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肌疲劳,引起通气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后高浓度的CO2进入血脑屏障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发展成为肺性脑病。肺性脑病是慢阻肺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有研究报道,肺性脑病的病死率可以达到14.0%左右[2]。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大同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探究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大同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了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分布为58~86岁,平均年龄67.5岁,病程有3个月~13年。一组为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分布为59~88岁,平均年龄66.5岁,病程有2个月~1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慢阻肺的诊断标准,大多数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临床表现为反应迟饨、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84例患者均非有严重的休克、心跳暂停或者不配合无创通气的治疗。两组的人数、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经调整,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能给与常规的抗感染、解痉祛痰、糖皮质激素治疗、纠正酸碱平衡和营养支持等治疗,并且给予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1.125g加5%的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3];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使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呼吸机(型号Synchrony)、床旁设有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42例患者采用鼻(面)罩吸氧,参数设置:模式S/T,备用呼吸频率14~16次/分,吸气压力12~30cmH2O,呼气压力4~6cmH2O,根据患者具体的血气分析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4]。

1.2.2 观察指标和统计学检验

记录两组治疗后24h血气指标的变化,呼吸、心率变化,意识恢复时间、插管率和住院天数,统计总的有效率。48h后进行疗效判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或消失,意识在24h内清醒;有效:症状体征减轻,意识在24~48h内清醒;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意识或者血气分析无改善或恶化[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并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比较治疗24h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发现,两组pH值、SaO2、PaCO2、PaO2、均比治疗开始时有显著好转、呼吸、心率下降,治疗组的好转更显著,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变化、呼吸、心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48h的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结 论

老年患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高发人群,常常在秋冬季节在病原菌的感染导致慢阻肺的急性发作,感染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加重,加上老年患者呼吸动度较小、呼吸肌容易疲劳,使得患者常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通过血脑屏障使得呼吸中枢被抑制,患者出现嗜睡、昏迷等肺性脑病的表现,常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6]。

提高患者的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是治疗的关键。而常规的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虽然可以刺激呼吸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增加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促进CO2的排出、提高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改善患者缺氧的状态,但是也会引起患者呼吸肌疲劳,从而加重呼吸抑制的症状,故不宜长期单独使用[7]。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肺性脑病,可以缓解呼吸兴奋剂带来的呼吸肌疲劳等不适,快速缓解患者缺氧状态,吸气时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协助患者客服气道的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的同时降低呼吸肌的耗氧和做功,呼气时形成一个较低的呼气压,抵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防止支气管的塌陷,增加通气量、改善患者通气血流比值,最终达到增大氧饱和度、降低CO2浓度的作用[8]。

综上所述,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可以缓解呼吸兴奋剂造成的呼吸肌疲劳、加重呼吸困难的发生,使患者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较快的缓解,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最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1]张济祥,陈延伟,宋小琴.BiPAP通气联合可拉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6(5):4-6.

[2]韩小彤.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14):84-85.

[3]Stell IM,Paul G,Lee KC,et al.Non invasive ventilat or trigger-ing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test lung comparis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0,16(12):1795-1797.

[4]丁建云,王雄彪,顾宗元,等.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26(7):823-824.

[5]Oliveira A,Clemente S,Rodrigues F,et al.Noninva-siveventilation in severe acute exacerb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a ward[J].Rev Port Pneumol,2011,21(1):30-32.

[6]唐建新,贺兼斌,易高众.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351-353.

[7]张昌红.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1(11):1130-1132.

[8]夏志伟,代景生,刘凯.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时的临床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0,16(12):1795-1797.

猜你喜欢

肺性呼吸肌兴奋剂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关注肺性脑病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健脾益肺汤改善肺脾气虚型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的疗效
全面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