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2011-08-04陈月宁区树阳区洁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9期
关键词:脂蛋白胆红素颈动脉

陈月宁 区树阳 区洁新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500)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msclerosis,AS)是心血管病中动脉硬化中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一种。其临床特点一般表现为脂质和复合糖类的先期积聚,进而导致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的沉积,最终导致动脉的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动脉粥样硬化常常累及大中性动脉,当硬化进一步发展而导致阻塞动脉腔,而出现相关血液供应组织,或是器官缺血,甚至坏死时则是到达了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期。由于脂质在动脉内膜积聚,导致了动脉的外观变成黄色粥样,动脉粥样硬化也因此得名[1]。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因此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了分组检测和分析研究,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了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7.8岁。排除痛风患者,存在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等患者,同时排除近期服用过维生素B和叶酸的患者。询问患者的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对所有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身高,BMI进行测量。根据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结果,分为两组,斑块组30例,无斑块组50例。

1.2 方法

超声检测方法:使用飞利浦超声诊断仪从患者的颈动脉起始处开始,从下至上的对两侧颈总动脉,内外动脉的分叉处以及内动脉的颅外段进行逐节段的探查,然后由诊断仪自己制成图像,并测定IMT,斑块大小,计算官腔狭窄率。然后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如果患者的IMT>0.9,则显示管壁内膜中层增厚,如果患者IMT≥1.3[2],则可断定患者斑块已形成,即可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探头频率为7.5~10MHz。

生化指标测定方法:所有患者提前24h禁食,禁酒,于清晨采集肘静脉血,对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Hcy,UA及胆红素。胆红素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方法为:TG,TC,UA使用酶法,LDL-C,HDL-C,CRP使用免疫比浊法,胆红素使用重铵盐终点法[3],Hcy使用发光免疫法。相关测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程序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统计学处理软件,使用t检验,数据记录方式为(±s),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统计差异。使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2 结 果

经过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BMI,收缩压,舒张压,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y和胆红素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其年龄,性别,饮酒等方面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具体见表1。经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病史,Hcy,吸烟及TG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单因素分析对比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患者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脂类沉积物,其性状犹如小米粥样。其可以使得患者的动脉弹性减低和管腔变窄。从上文的分析来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及Hcy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从临床分析来看,高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官腔狭窄又反过来引起催生高血压。二者在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是互相影响,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的关系。其可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造成管壁内膜受损,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窄[4]。因此容易导致胆固醇,脂质等沉积,从而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则会导致患者的糖代谢异常,从而出现血管内有毒副作用,造成脂质过氧化,导致血脂紊乱,破坏血管内皮,从而加速了沉积,助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表2 动脉粥样硬化多元回归分析

总之,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其与心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密切相关的,这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王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医疗设备,2011,24(4):49-51.

[2]金远志,王邦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探讨[J].安徽医学,2010,31(1):556-559.

[3]李卫,阿力木江,王志强,等.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8):607-610.

[4]李金贤,徐新娟.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相关研究进展[J].心脏杂志,2007,19(3):354-356.

猜你喜欢

脂蛋白胆红素颈动脉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低密度脂蛋白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类脂蛋白沉积症一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