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健康教育对婴幼儿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效果的影响

2011-08-03周颖瑜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6期
关键词:针眼皮下输液

周颖瑜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佛山 528000)

静脉输液是儿科一项主要治疗措施。由于患儿的恐惧心理,拔针时大多不能合作,哭闹、肢体摆动,易致按压部位出血[1]。但由于又护士人员,紧张工作繁忙,输液完毕拔针后常交予患者家属自行按压针眼处以达止血目的,但很多时候由于家属按压不当,造成患儿局部疼痛、淤血、出血等并发症,给患儿造成痛苦和惊慌,不利于保护血管。我们通过对家属在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实施健康教育,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儿舒适度,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护患沟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注射室2101年9月份随机抽取门诊输液两天或以上1个月~5岁婴幼儿800例,分两组。实验组400例,男196例,女204例,家属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42人,初中147人,文盲11人。对照组400例,男201例,女199例,家属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39人,初中152人,文盲9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家属文化程度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400例采取普通健康教育(一般常规宣教),观察组400例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进行系统的一对一的教育。我们并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家属参与观察并填表,于第2天交回以作统计的方法下进行。

2 观察项目

出血:松开手后可见血液冒出、溢出或输液贴上见红色为皮肤出血。淤血:按压后第2天形成皮下血肿或皮下青紫、淤斑为皮下出血。

3 结 果

见表1。

表1 健康教育对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输液拔针后的观察对比

4 健康教育内容

输液完毕拔针后,很多患者都知道要按压针眼,但有的患者不知道如何正确按压止血,经常出现误解,容易造成出血。

4.1 按压位置与面积

很多患儿在拔针时,由于惊慌,大声哭闹,极力摆动逃脱,极不配合拔针,以至于引起家属按压的位置的改变。但按压位置不当,面积过小都是造成皮肤淤血和出血的原因之一。李晓惠等[2]认为皮肤淤血跟按压面积有关。大量研究也显示:按压面积与针口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3]。这是因为在静脉穿刺时针尖进入皮肤后,在血管上方平衡移动一段距离后方进入血管,使皮肤表面针眼与血管壁针眼不在同一位置,但在教科书上没有对按压面积作严格的规定。我们根据患者手指的粗细情况,教会家属如何固定小孩,安抚患儿的情绪,在护士拔出针头的同时,将拇指指腹按压在针眼处上方的输液贴纱块上,指尖与血管方向一致,指尖指腹同时向下压皮肤,或将拇指,食、中两指指尖指腹横向在针眼处上方输液贴纱块上按压。

4.2 不要边按边揉

许多患者输液完毕后,一边按压着针眼一边轻轻地揉,他们认为,减轻患儿的痛苦,同时这样可以快速“堵住”针眼,达到止血目的,其实不然。拔针后由于血液还没有凝固,按压时轻揉针眼处时,引起针眼阻挡-放松-再阻挡-再放松的状态,这样不但不能止血,相反会加速出血,效果会适得其反。实际上,经过穿刺后的血管及皮下毛细血管非常“娇弱”,即便轻微的揉按,也会造成局部皮肤青紫。

4.3 按压时间和力度

压迫止血是对部分血管施加压力,暂时阻断局部血流,达止血目的。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肤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拔针后按压时间短是造成局部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原因,这可能是由于血管穿刺处的血细胞凝集块尚未形成,在静脉压及骨骼肌收缩的挤压作用下血液易从针眼处溢血,形成淤血或皮下出血。有效延长按压时间,有利于局部血细胞凝集块形成,从而减少了皮下淤血的发生。黄琳有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显示:至少3min才能有效的防止皮下出血[4]。有关研究也显示,不同的按压时间其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不同,不足1min时,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为11.4%,超过1min为5.6%,2~3min为2.7%。一般正常人的出凝血时间为4~12min,我们通过观察,按压时间应在5~10min为宜[5]。按压力度应均匀适中,力量太轻,达不到压迫止血的效果,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了,家属对小孩的宠爱的越来越厉害,害怕小孩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所以,在输液完毕按压时,也不舍得用上一点点的力,特别在小孩哭闹时,家属由于害怕患儿疼痛而不敢用力按压,松开手后血液便冒出来,产生了恐惧和惊慌,又不利于保护血管,第2天很多时候形成皮下淤青的现象。建议按压力度以皮肤稍下陷,不感到疼痛,无血液溢出为好。

4.4 按压后安抚患儿情绪

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止血包含了两个止血机制,一是生理止血机制,二是压迫止血机制[5]。生理止血机制与个人的出凝血时间有关,压迫止血机制与按压力度有关,止血后,血管壁修复需要一定时间,在血管恢复的过程中,如果肢体过早用力,如用力握拳,撑压摆动,大声哭闹等都可使血管壁压力增加,血液经损伤的血管溢出至皮下发生皮下出血而引起皮肤青紫,疼痛。但是大多数患儿在拔针的时候由于害怕或者疼痛,都会大声哭喊,甚至用力挣脱,这样会引起止血时间延长或再度出现。经验总结建议拔针后要安抚患儿的情绪,让其保持安静。

5 讨 论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而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但仍有相当一部份患者对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不认知,或未完全认知,而造成疼痛出血、皮下淤血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不利于保护血管[6]。从针对家属对婴幼儿静脉输液后按压详细的健康教育后的结果看来,通过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他们掌握了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知识,并能在输液拔针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按压针眼,能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由于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一对一,手把手的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感到温馨和体贴,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从而更能体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1]余诗霞.婴幼儿拔针按压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7,22(15):1.

[2]李晓惠,黄晓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4(4):1.

[3]单伟颖,刘恩君,何仲.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12):1390-1391.

[4]黄琳.静脉拔针按压血管时间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2):9.

[5]张镜如.生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8-71.

[6]李伟群.健康教育对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09,36(7):2.

猜你喜欢

针眼皮下输液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打针后如何避免皮下瘀青
针眼
——破溃
快速消除针眼10妙招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颈枕输液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