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50例的临床观察
2011-08-03李朱勤
李朱勤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临床上偏头痛主要是指颅内的外血管舒张缩小功能障碍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偏头痛可能是脑血管的痉挛导致大脑局部缺血从而引起偏头痛。临床上关于钙离子拮抗治疗偏头痛的文献比较多,本文收集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使用尼莫地平来治疗偏头痛的50病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1年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偏头痛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平均年龄(30.4±7.5)岁,发作频率每月至少一次。年龄段在18~29岁26例,30~49岁为20例,50~69岁为4例。疗程<1年的为24例,1~2年为17例,2年及其以上的为9例。
50例患者在诱发因素、发作部位以及脑电图等情况和例数表1所示。诱发因素主要包括情绪紧张、月经周期引起、气候不适等刺激和过度的劳作引起的,例数分别为20、10、6和14例。发作部位分别为全头痛、一侧额部或者顶部、眼眶部位以及双侧、交替性的头痛,例数分别为29、16和5例。临床特征表现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者面色潮红,例数各为22、2和10例,有家族偏头痛病史的有16例。在脑电图的检查中发现脑电图边缘态的为3例,正常的为47例。
表1 50例患者临床表现情况
诊断标准:符合国际头痛学会诊断标准[1]、中国6城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标准[2];神经系统阴性,且头部核磁共振都是正常的;没有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另外,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疗效标准:①痊愈:症状消失后并且超过3个月没有复发;②显效:发病率减少在75%以上,程度也减弱了,并且发病时长减小一半以上;③有效:发病频率减少至少50%;④效差:发病频率减少25%但<50%;⑤无效:发病频率减少<25%,发病时长和严重程度变化不大。
1.2 方法
我们设置了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主要分为典型偏头痛、普型偏头痛和丛集型偏头痛,治疗组在这3种头痛的具体例数未15、30和5例;对照组在这3种头痛的具体例数未13、29和8例。分类情况见表2。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类情况
治疗组的治疗在奇数日,对照组在偶数日。前者服用尼莫地平,一日3次,一次30mg,持续口服60d。后者口服麦角胺咖啡因2片,持续60d。随后进行相关统计。
2 结 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如表3所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6%,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痊愈为4例(8%),显效为27例(54%),有效为10例(20%),效差的为3例(6%),无效的6例(12%)。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中痊愈为0例,显效为9例(18%),有效为8例(16%),效差为11例(22%),无效为22例(44%),总有效率为56%。
表3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2.2 尼莫地平治疗3种偏头痛的疗效比较
如表4所示,典型偏头痛有效率为93.3%,普通型偏头痛有效率为83.3%,丛集型偏头痛有效率为80%。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典型偏头痛痊愈为3例(20%),显效为5例(33.3%),有效为4例(26.8%),效差为2例(13.3),无效为1例(6.7%),总有效率为93.3%;普通型偏头痛中痊愈为3例(10%),显效为16例(53.3%),有效为4例(13.3%),效差为2例(6.7%),无效为5例(16.7%),总有效率为83.3%;丛集型偏头痛中痊愈为0,显效为2例(40%),有效为1例(20%),效差为1例(20%),无效为1例(20%),总的有效率为80%。
表4 尼莫地平治疗3种偏头痛的疗效比较
3 讨 论
偏头痛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但是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同血管中枢调节阻滞和前列腺素的代谢阻滞这两种比较流行的观点[3]。当精神情绪和过度劳累等均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得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增加了腺苷酸环化酶的酶活,导致血液中的游离态的脂肪酸增多。那么上述阐述的脂肪酸以及去甲肾上腺素、高能磷酸键的分泌,从而促使了血小板的凝固,另一方面向血浆内分泌很多的5-羟色胺,颅内的脑血管就会发生紧缩,而由此带来的先兆会使得血浆中的5-羟色胺被酶分解,最终造成了颅内血管扩张从而产生偏头痛[4,5]。
尼莫地平作为一种钙拮抗药物,在脑血管的扩张、减轻脑血管的痉挛、加大血流量等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它还能减轻或者消除由于脑血管内部的活性产物导致的血管紧缩。在本组实验中,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6%,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典型偏头痛有效率为93.3%,普通型偏头痛有效率为83.3%,丛集型偏头痛有效率为80%。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典型偏头痛有效率>普通型偏头痛>丛集型偏头痛,说明尼莫地平在治疗典型偏头痛上效果更佳。
尼莫地平抑制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是:①抑制Ca2+慢通道,阻止血小板产生血清素等,从而减少了这些血管收缩物质对血管平滑肌的紧缩;②能够长时间的阻止血清素以及血栓烷素A2对脑血管的紧缩作用,对典型偏头痛的抑制尤为明显[6]。对普型偏头痛和丛集型偏头痛都能够较大程度的减轻偏头痛程度,减少发病的频率和持续时长。尼莫地平在抑制偏头痛上的优点是:①尼莫地平疗效好,不良反应比起某些抗头痛药物比如麦角咖啡因等更较小,不会停药后成瘾或者反跳,用麦角咖啡因治疗患者时经常会有神经系统或者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②尼莫地平可以预防或者减轻头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国外研究曾用双盲对照观测尼莫地平使得近七成的偏头痛患者发作频率和发病时长都至少减少一半以上的时间,因此是当前治疗各类偏头痛比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在60d后的随机回访中,在服用了尼莫地平的患者中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显示了良好的抑制偏头痛疗效。因此在临床上治疗偏头痛应选择尼莫地平作为首选药物,同时不断探索其他治疗药物和联合治疗手段,以进一步提高偏头痛治愈率。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1085-1090.
[2]程学铭,蔡瑛,李世绰,等.我国六城市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神经精神病杂志,1990,23(1):44.
[3]郭秀娟.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厂矿医学,2006,19(6):574.
[4]张庆桂.钙拮抗剂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J].实用内科杂志,1988,8(11):602.
[5]龙琨.临床药物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494.
[6]刘坤,王清峰.氟桂嗪治疗偏头痛脑血流变化研究[J].成都医药,2002,28(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