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县美沙酮门诊服药人员HCV感染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1-07-21沈汉顶唐建芬
沈汉顶,唐建芬,杨 雯,赵 怡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美沙酮门诊,云南 晋宁 650600)
病毒性丙型肝炎是目前全球极为流行的传染病之一,由于可通过血液传播,使得静脉吸毒人群比普通人群更容易传播[1],吸毒者作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倍受国内外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士的重视与关注[2]。共用注射器具、多性伴及不安全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导致吸毒人群HIV、梅毒、HCV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3],为了解云南省晋宁县美沙酮服药人员中病毒性丙型肝炎感染状况, 特开展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选取云南省晋宁县美沙酮门诊2005年6月至2011年5月31日的所有服药人员为调查对象,总计321名。
1.2 方法
征得被调查人员知情同意后,进行HCV血清学检测,检测试剂采用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CV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采取单录入并随机抽取 10%进行核查。采用 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美沙酮服药人员321人,其中男性290人,女性31人,20岁~40岁占75.39%,最大年龄为78岁;已婚占53.27%,未婚占28.04%;文盲23人(占7.17%),小学和初中285人(占88.78%),高中及以上占4.05%,见表1。321人中仅口吸不注射的16人,其中6人为HCV阳性;口吸和静脉注射都有的305人,其中HCV阳性267人。321名对象中HCV阳性273人,其中男性246人,女性27人,97人为既往阳性,HCV阳性检出率为85.05%;HCV阴性48人,其中男性44人,女性4人。
2.2 HCV感染单因素分析
通过对美沙酮门诊服药人员HCV感染情况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婚姻况进行单因素分析,仅年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HCV感染情况多因素分析
运用Logistic回归对美沙酮服药人员HCV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按进入水准0.05,剔除水准0.10,变量X2(年龄)、X3(服药时间)、X5(吸毒方式),与 HCV感染情况呈负相关关系,OR值分别为 0.658、0.784、0.100(见表2、表3)。提示年龄越小、服药时间越长、静脉注射的调查对象感染HCV的机率越大。
表1 321名调查对象HCV感染单因素分析
表2 美沙酮服药人员HCV感染的相关因素赋值表
表3 美沙酮服药人员HCV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及建议
调查发现,美沙酮门诊服药人员以男性为主, 20岁~40 岁占 75.39%,53.27%为已婚,HCV阳性率达85.05%,但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95.95%。文化程度低下,使得他们获得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有限。不同年龄的调查对象 HCV阳性讲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越小的调查对象感染HCV的可能性越大,可能是因为在吸毒人群中年轻人占较大比例,且很多人有共用注射器等高危行为,加大了感染和传播HCV的可能性。静脉注射要比单纯口吸的人更容易感染HCV是因为HCV为血源传播性疾病,一旦存在针具共用行为,HCV就很容易在同伴中传播。服药时间越长感染HCV的可能性越大,服药时间长的一般吸毒时间也比较长,发生共用针具的可能性增大,加大了感染HCV的可能性。
晋宁县美沙酮服药人员HCV阳性率为85.05% ,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根据上述分析结果,针对年龄小、服药时间长的人员需要重点加强干预,美沙酮服药人员在服用美沙酮期间还存在偷吸海洛因的情况,并且在偷吸海洛因的同时,存在共用针具等高危行为[4],吸毒人群成为HCV感染的高危人群[5],且HCV还会通过高危性行为进行传播,在调查对象中52.34%的对象属于已婚,在与配偶发生高危性行为时极易将HCV传播给配偶,所以对美沙酮服药人员需进一步开展更深层次的干预工作, 如清洁针具交换、安全套的使用及对美沙酮服药人员配偶的干预等。通过同伴教育等方式推广安全注射方法、安全套的使用等,提高该高危群体对疾病的认识,降低性病及HCV在吸毒人群及配偶间的传播。
[1]白 毅.中缅边境地区静脉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高[N].中国医药报,2011-3-29(B2).
[2]邹艳杰,潘京海,赵 楠,等.吸毒方式与艾滋病、梅毒和丙型肝炎感染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6):751.
[3]石 萍,许 骏,刘 聪,等.武汉市吸毒人群梅毒、丙肝感染现 状与相关因素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201-1203.
[4]薛皓铭,朵 林,杨丽华,等.云南省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共用针具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6):548-550.
[5]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2(2):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