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型化写作的特征与价值重估

2011-07-12□桫

创作评谭 2011年6期
关键词:纯文学类型化网络文学

□桫 椤

类型化写作借网络文学的滥觞渐成潮流,甚至类型化的特征成为创作的某种“马甲”,应时而写的小说都要归类为某一种类型,出书之后才得以有较好的收成。类型化写作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式提出来,是在网络文学深入发展之后,也有评论家甚至将“类型意识”看作网络文学发展的阶段性标志:“网络写作的前两个阶段之一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 ‘类型意识’”(夏烈:《网络文学三期论及其演进特征》,载2009年11月26日 《文艺报》)目前关于类型化写作的议论颇为热烈,对于正在进行和发展着的文学创作现象,莫衷一是的观点恰恰是繁荣的标志。在繁复的争论之中,我们有必要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角度,重新认识类型化写作的特征和价值。

所谓类型化写作或者类型化作品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学创作形式和文学作品的分类问题。根据某种特征而对文学创作和作品进行分类,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类型化写作的提出,是当代通俗文学和网络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作为一种首先是因为传播手段变革所产生的文学现象,如何对网络文学进行分类曾经是一个难题。“网络文学”这一既有技术特征又有文化特征的新语汇,其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归类的文学现象。而网络文学中的门类,既有传统的诸如小说、诗歌、散文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网络性、及时性、虚幻性特质,它们都不能完全用传统文学的分类方式进行归类。类型化写作的提出,也是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中出现的。文学作品的类型化,首先是一种创作方法,而用这种创作方法创作出的作品,称作类型化作品。究竟这种创作方法应该怎样概括?目前学术界并无一致的意见。通过网络上诸如《穿越霸王花》(聂昱冰)、《盗墓笔记》(南派三叔)、《一霎移魂变古今》(兰喜喜)、《酒神》(唐家三少)、《明朝那些事》(当年明月)、《鬼吹灯》(天下霸唱)、《藏地密码》(何马)等大量的类型化作品可以看出,类型化写作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仍然以题材为分类依据,是对传统分类方法的细化和深化,形成了玄幻、穿越、历史、言情、悬疑、盗墓、架空等典型类型。二是这种方法对传统题材处理方式的提炼和变形。一方面作者抓住素材中的某个点进行提炼,并以此作为原点,沿着一条线无限拉伸,使其在情节上发生某种变形,所谓的架空、悬疑、穿越题材在这些方面最为明显;另一方面,在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想象和夸张、虚拟的手法,在情节上具有强烈的传奇性,这是类型化作品拥有大量读者群的根本因素。三是在提炼和变形过程中,形成了相似的套路,作品中对情节构思、人物经历等的处理具有约定俗成的方法。

通过以上特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类型化写作的核心在于“类型”,即对题材的处理方式所形成的套路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约“类型”,并且这种类型规约特征被很多写手在创作中共同自觉遵守。这仿佛成为类型化写作的“技术规约”。类型化写作是借助网络文学的壮大才得以发展的,也与网络的技术性具有相似之处,网络的组成就是因为网络建设和使用者都在遵守共同的技术规约。有了这种规约,网络才能够正常运行。对于网络所依赖的通行技术规范,我们也并不陌生,它是工业化大生产中“标准化”的另一种形式。“标准化”只适用于物质产品的生产中,文学作为精神活动,是无法做到遵守某种“标准”的,即古语所云的“文无定法”。但是,类型化写作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这一定律。这虽然不能与工业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相提并论,但是类型化写作毕竟在技巧处理上具有不约而同的约定性。作为最没有规律可言的、不可被复制的创造性劳动,文学创作为何会出现“类型化写作”这样的现象?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类型化写作的发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对文学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评论家马季说:“以广播、影视、报纸杂志、出版发行、电脑网络为主的大众传媒的诞生,使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空间距离的缩小、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也使得文学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愈加明显,逐渐走向全面泛化、零散化、平面化、生活化的发展轨道,而人文价值的结构正是由此发生的。其主要表现为,‘快餐文化’迅速膨胀,挤占了纯文学作品的市场份额。表现崇高、严肃、儒雅的纯文学作品在图书市场落落寡合,影响式微。”(马季:《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3-4页)类型化写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消费时代刺激了人类的感觉器官,追求感官享受的欲望大大增强,也使人类的生活呈现多元化。重享受轻思考的阅读习惯使多样化的类型化作品拥有了大量读者,首先由于类型化作品强烈的传奇性,使读者更容易从中得到刺激性的消遣享受;其次,由于类型化写作在题材处理、情节构思、主题表现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约定,使得阅读这类作品的过程变得容易和轻松;另外,类型化写作对现实的强烈变形令读者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拓展想象,在阅读时产生脱离沉重现实的超越感,这也是类型化作品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曾访问过依托新浪网成长起来的著名网络作家“黑暗中的鲨鱼”,在她看来,“类型化写作之所以能够在网络时代得到大发展,是因为类型化写作的方式尤其符合网络文学发展的需要”。网络对流行其上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要求其具有“轻、快、新、奇、幻”的特征,而这又是类型化小说所具备的特质。这样的小说能够让读者在轻松快速的阅读中产生奇幻的享受,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纯文学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假如将类型化写作的出现比作一个硬币,社会文化的需要是类型化写作发展的一面,另一面,则是文学本身的需要。市场消费时代,经济像帝国主义一样侵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文学也不例外。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思想教育意义是文学的重要功能,信息时代来临之后,文学的娱乐观点甚嚣尘上,文学达情、言志的本来面目被遮掩。在这种形势下,文学本身也在分化,纯文学在经济大潮中渐渐成为孤岛,而像网络文学、类型文学、市场化文学这类以消遣性、娱乐性、游戏型为主的文学,则成为另一脉络在读者中延伸。当利益影响到社会普世价值观念时,不能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纯文学日渐式微,反倒是与市场经济结合紧密的娱乐性文学方兴未艾。站在文学角度看,类型化写作实质上是文学应对市场挑战的举措之一,是文学在信息爆炸时代的一种委曲求全,是一种权宜之计。“黑暗中的鲨鱼”则明确表示,“类型化”写作“写了也便写了,不必要求其是什么、干什么,它只是一种过程而已”。作为文学在市场经济时代发展的一条支脉,类型化写作让文学继续保持一种鲜活的生存状态,让市场、让生活、让跌宕起伏的股市知道有文学的存在。

类型化写作与文学的市场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类型化写作因为有内在的创作规约存在,因而使得作者具有了某种可供参照的创作技巧,而且这种技巧甚至是细致的和具体的,因此在最大程度上加快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而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市场化文学产生商业价值的过程。凡是能够在市场上(包括网络上)流行起来的类型化作品,一定是能够赚取商业利益的。这也使得有更多的作家(多数是从网络写手成长而来的)投入到类型化写作中,壮大了类型化写作的队伍,也产生了一大批类型化作品。类型化写作的发展对于文学本身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笔者以为,类型化写作对文学而言是一柄双刃剑,一是它在描写社会生活,繁荣文学创作方面是有益的。“类型化小说是通俗小说基本的存在方式”(贺绍俊:《类型小说的反类型化写作》,载2010年9月20日《深圳特区报》),传统通俗小说不脱言情、公案、武侠、科幻等的门类,在新时期多元化社会生活的影响之下,类型化小说在上述门类之下进一步发展出言情、悬疑、玄幻、推理、谍战、穿越、架空、探险、考古、盗墓、官场、都市、伦理、婚姻、军事、职场、商战等的类型,作品更是琳琅满目。类型化小说对创作的繁荣,还表现在类型化小说作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上。市场能否作为评价文学作品成功的标志,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在现阶段,市场占有率可以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手段。类型化作品发行数量多,说明有很多人在读这些作品,它的影响也呈散在性的增长,这是类型化写作繁荣文学创作的重要体现。二是类型化写作的快速壮大也存在弊端。首先,类型化写作加剧了文学内部的断裂和对立。文学就是文学,但因为受到作者和读者身份的影响,所以被人为地划分为纯文学和通俗文学。流行于坊间,普罗大众喜欢看的作品被称作“通俗文学”,而那些具有明显的文人特征的作品被称作所谓的“纯文学”,前者向来被具有话语霸权的知识分子定位为“下里巴人”,而文人们创作反映文人情趣的作品则毫无疑问是“阳春白雪”,这样的分类是偏颇的。类型化作品的出现,使文学板块的断裂缝隙加大,大大加剧了纯文学与通俗小说的对立,这种对立实质上是纯文学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意义与通俗作品的娱乐性之间的对立。我们知道,文学作品只有达到了思想、教育、娱乐、审美诸功能协调一致才是好作品,偏重任何一方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优秀文学作品。其次,类型化写作过程中形成的隐性的“创作规约”,虽然没有像公式一样成为一种文学创作模式,但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也给作者和读者的想象力设定了某种限制。纵然对现实的变形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但内在的类型化写作的约定导致了类型化创作的单调和僵化,引起了读者关于文学模式化的担忧。第三,类型化写作所倡导的强烈的感性精神进一步刺激了人的感官享受欲望。类型文学是典型的通俗文学,而“所谓的通俗文学,就是指在现代社会中按照商品生产销售模式发展起来的、文人创作的、符合大众需求的(主要是消遣娱乐需求)、肯定感性现代性的文学”(杨春时:《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6月版,第303页)。消费时代更加诱发了人类精神中求快、求欢、求幻的因子,使得内心的精神境界愈加受制于物质桎梏,文学抚慰人类心灵的作用日渐消弱。这与文学本质功能是背道而驰的。

网络文学方兴未艾,技术对文学的影响仍然看不到尽头。类型化写作作为继承了传统通俗文学的优势,在网络文学时代得以发展起来的文学样式,其发展趋势扑朔迷离。我们一方面为有众多的读者能够在谈股论金之余记得阅读小说而高兴,即便是类型化的作品也仍旧给了读者一方安静的天地;另一方面,我们也为生活的多样化引起的对文学整体的撕裂而担心。毋庸置疑,道路正是在荆棘中开辟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矛盾的存在,文学才得以不断发展。当所谓的纯文学不能在大众中普及时,我们愿意看到类型化写作能够给读者带来欢乐。

猜你喜欢

纯文学类型化网络文学
为什么当代人都不喜欢看纯文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浅析美国商业电影中的新闻形象
“小妞电影”在国内的类型化发展
不动产登记信息承载之权利
纯文学杂志的读者呢
文学的保暖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