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2011-06-21梁昌富
梁昌富
(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海南 海口 570311)
脊柱结核发病较隐匿,是最常见的关节结核,占全身关节结核的首位,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椎体严重破坏、脊柱畸形和神经损害。磁共振成像(MRI)由于对水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可在病变早期,在其他影像检查结果为阴性时发现病变,因此,MRI有助于发现该病变早期征象[1]。收集我院2008-2010年经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资料,分析其MRI征象,了解其特征,发现早期征象,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21例,女23例,年龄4~73岁,平均34岁。60岁以上3例,20岁以下6例。患者主诉腰背痛、腰骶部不适,及伴双下肢乏力、放射痛,脊柱僵硬、活动受限。伴有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者12例,而于门诊病历中无一例提到结核中毒症状。病程1个月至十余年不等,半年以内8例。
1.2 设备及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SIGNAEXCITE 1.5T超导型MRI成像系统。常规应用SE系列,行矢状位T1WI(TR:400.0/440.0 ms,TE:10.2 ms),T2WI(TR:3000.0/3300.0 ms,TE:110.2/119.0 ms)及T2WI+STIR、横断面T2WI扫描;3例加扫冠状位T2WI,4例行Gd-DTPA增强T1WI。4例行CT扫描。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 胸椎18例,腰、骶椎24例,胸腰段同时累及(T9~L2)2例。其中单椎体受累2例,累及2个椎体30例,累及3个及以上椎体12例,最多受累8椎体,44例共有110个椎体受累。
2.2 椎体破坏表现 44例共有110个椎体破坏并伴灶周骨髓炎性水肿,其中42例为相邻椎体破坏,并以其一椎体破坏显著。骨质破坏于T1WI上呈片状均匀低信号、混杂信号,T2WI及T2脂肪抑制序列呈均匀高信号、混杂信号;炎性水肿区T1WI为片状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破坏区内常伴有小块死骨存在(6例),表现为等T1、短T2信号,T2脂肪抑制序列像上为低信号,其周围伴有环形T2高信号脓液包绕。20例椎体严重破坏伴病理性骨折,呈楔形,T2WI呈混杂高信号。椎体终板破坏表现为低信号带被T2高信号破坏中断,常为终板下小脓肿所累及(12例),见图1和图2。
图1 T2WI矢状面
2.3 椎间盘改变 44例中,39例椎间盘变窄,其中轻度变窄20例,中至重度变窄19例,椎间盘正常者5例,其中2例为单椎体结核,另3例为韧带下型结核。椎间盘部分破坏25例,完全破坏11例,完全破坏的椎间盘与破坏椎体分界不清。受累椎间盘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并见小脓肿形成18例。
2.4 椎周软组织肿及冷脓疡形成 44例椎旁软组织均肿胀,伴小囊袋状冷脓疡,其中19例胸椎及胸腰段者,冷脓疡主要位于椎旁;16例腰、骶椎结核冷脓疡位于椎周,其中10例位于椎旁腰大肌内,4例于椎旁、椎管内形成8个椎体范围长的脓肿,向下流注至腹股沟、髂窝等处,表现为多房囊袋状无结构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椎前和后纵韧带下脓肿经椎间盘连在一起,于矢状面T2WI上如“哑铃”样。冷脓疡多跨越2个以上椎体,最长跨越12个椎体,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7例伴短T2信号,3例呈扭曲条带状混杂长T2信号,如“食道静脉曲张样”改变(图3)。增强扫描脓肿壁强化,脓肿无强化,如蜂窝状。
图2 T2WI矢状面
图3 “T2压脂”矢状面
2.5 椎弓根、椎管改变 15例患者21个椎弓根受累,呈片状T1低信号,T2高信号,边界欠清。18例冷脓疡位于椎体后纵韧带下,上下流注,呈梭行,使得椎管轻至中度狭窄,压迫硬膜囊、脊髓,增强扫描表现更加清晰,受压的脊髓水肿,呈长T2信号。
3 讨论
3.1 脊柱结核的MRI特征 不同学者关于脊柱结核的特征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相邻椎体破坏并椎间隙狭窄是脊柱结核的特征。吴振华等[2]认为椎间盘破坏后椎间隙变窄是脊柱结核的重要特点,Gupta等[3]认为椎体破坏并椎旁脓肿是脊柱结核的特征,是鉴别脊柱结核与肿瘤的关键点。本组资料显示两个特点:⑴相邻椎体破坏42例,合并椎间盘病变;⑵椎体破坏伴椎旁脓肿形成,而椎间盘正常(3例)。以上椎体之一破坏显著,其他椎体略轻,有主次之分。究其原因是结核菌首先侵犯单个椎体,引起椎体骨炎,形成骨内干酪样小脓肿,小脓肿可向各个方向突破,若脓肿突破终板,侵犯椎间盘,然后累及邻近椎体,首先受累的椎体改变明显,因此,本文认为脊柱结核的特征之一为椎体破坏并椎间隙变窄,若邻近椎体也破坏,特征更明显;若小脓肿突破椎体前缘或椎旁皮质,则形成椎前或椎旁脓肿,而椎间盘可未受累,因此,本文认为脊柱结核的另一特征为椎体破坏并椎旁脓肿。
3.2 脊柱结核早期征象 在典型的脊柱结核影像表现出现之前所表现出的征象即为早期征象,所以早期脊柱结核一般不累及椎间盘[1]。结核菌经血行至血供丰富、血流缓慢椎体前部松质骨,停留、繁殖,引起骨髓炎性反应,导致椎体充血、水肿、干酪样坏死,椎体T1WI正常高信号减低,T2WI由于病变椎体含水量增加,信号增强,骨髓内的干酪性脓肿则呈无结构长T2信号。MRI主要表现为:⑴椎体骨炎,呈长T1、T2信号,边界模糊,椎体破坏形成小脓肿,呈明显长T2信号,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晰,部分可合并椎旁脓肿;⑵终板及椎间盘炎。骨内小脓肿累及终板,表现为终板低信号带破坏中断,并侵入椎间盘,造成椎间盘破坏,部分缺失,致椎间隙变窄、信号不均匀,T2WI可见小囊泡样明显高信号影。有报道称,终板炎及小脓肿形成是诊断早期脊柱结核的重要依据[5];也有报道骨内小脓肿和/或椎旁脓肿形成以及受累椎体终板破坏是MRI诊断早期脊柱结核的重要依据[1]。本组5例椎间盘为正常的脊柱结核,3例为韧带下型,2例为单椎体结核,表现为椎体骨炎,伴椎前脓肿跨越多个椎体,侵蚀所及椎体前部。据文献报道,早期MRI表现可分为三型[4]:⑴椎体炎症型;⑵椎体炎症并脓肿;⑶椎体炎症并脓肿及椎间盘炎。本组有5例符合第3型,符合第2型者4例;椎体骨炎型表现为终板下骨炎,即为最早的脊柱结核表现[5],本组无第1型病例。认识脊柱结核早期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然而,MRI扫描时机若选择不恰当,同样会错过早期诊断,约有50%以上的脊柱结核在平片发现有椎体破坏前半年左右即可存在MRI显示有椎体破坏[6],因此,如果患者有结核中毒症状,可尽早行MRI检查,可早发现早期脊柱结核。
3.3 椎旁肿胀的软组织及脓肿 椎旁肿胀的软组织为混杂长T2信号,部分伴短T2信号,其形成机理为脓肿中含有凝固性干酪坏死物的结果[8]。椎旁肿胀的软组织包含脓肿及肉芽肿,肉芽肿包裹着脓肿,其强化方式有三种:(1)不均匀强化;(2)均匀强化;(3)环状强化。增强扫描椎周肿胀的软组织多轻-中度强化,脓肿无强化,脓肿壁强化,其结构为肉芽组织[7]。本组4例增强扫描显示椎旁脓肿壁明显强化,厚度2~5 mm。椎旁脓肿与椎体及椎间盘内脓肿相连。
3.4 椎间盘改变 在脊柱结核中,椎间盘可表现为正常、狭窄(退变、破坏),椎间盘退变,表现为T2信号减低;椎间盘破坏,表现为椎间盘部分或全部缺失,呈混杂T2信号,部分可见小脓肿形成。椎间盘狭窄是脊柱结核的典型表现之一,是与肿瘤鉴别的要点[1]。本组44例中39例椎间盘狭窄,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据文献报道,椎间盘改变在脊柱结核最初的5个月内不会出现[6],即椎间盘表现正常者的影像诊断,就看有无椎旁脓肿了。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且能任意切面成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有很大的优势,可清晰显示脊柱结核的椎体骨炎、椎旁脓肿、终板破坏和脊髓损害及椎体改变,能发现早期脊柱结核征象,反映脊柱结核的病理变化。
[1]孙西河,王 滨,常光辉.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早期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5):302-304.
[2]吴振华,潘诗农,杨本强,等.脊柱结核的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159-161.
[3]Gupta RK,Rgarwal P,Rastogi H,et al.Problems in distinguishing spinal tuberculosis from neroplasia on MRI[J].Neuroridiology,1996,38(Suppl 1):97-104.
[4]张光铂.脊柱诊断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11):645-647.
[5]宋其韬,王林森,李晓峰.脊柱结核的MRI表现[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2):901-904.
[6]Desai SS,Orth DD.Early diagnosis of spinal tuberculosis by MRI[J].J Bone Joint Surg(Br),1994,76B:863.
[7]徐爱德,徐文坚,刘吉华.骨关节CT和MRI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07-311.
[8]张亚林,周启昌,吴仕科.脊椎、脊膜、脊髓结核的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7):1265-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