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科技型企业衍生过程中科研人员道德风险的产生和治理*

2011-06-12方厚政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1年5期
关键词:道德风险科研成果科研人员

● 方厚政 崔 琳

■责编 岳晋闽 Tel:010-68345891 E-mail:hrdyjm@sina.cn

大学衍生企业是以大学为母体,以大学的科研成果为依托而成立的公司,其目的是对大学的科研成果进行商业转化。我国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学者们对大学衍生企业的组织关系、衍生模式、治理结构等微观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剖析该类企业衍生过程此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和科研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大学衍生企业技术转移与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

1.大学衍生企业的技术转移过程。大学衍生企业的创建实际上是一个技术转移的过程,其参与主体主要是大学、科研人员与风险投资。在此过程中,大学科研成果向产品状态的转化是大学衍生企业创建的关键,技术的市场化则是大学衍生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

如图1所示,从整个技术转移过程来看,大学衍生企业的建立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技术研究阶段,主要发生在大学,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将创意转变为科研成果。第二阶段是技术的产品化阶段,科研人员主要在衍生企业内进行技术开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第三阶段是技术市场化阶段,即在衍生企业成功创立后,大学科研人员参与新产品的研发,以提高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2.大学衍生企业的委托人角色。如图1所示,大学衍生企业所依赖的技术成果产生于大学,是科研人员凭借大学的资源与科研经费进行研发工作的,因此大学应该享有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该技术成果是否可以进行转移由大学决定,这奠定了大学的委托人角色。在科研成果的转移过程中,大学衍生企业对大学科研成果的依赖性较强,而大学也因没有掌握技术信息而必须委托研发人员参与到科研成果的衍生活动中,以实现技术从实验室状态到产品状态的转化。

3.大学科研人员的代理人角色。大学衍生企业通常是在技术成果形成后才介入,因而对科研成果的关键技术掌握不足,难以独立承担起科研成果的应用与后续开发。而大学科研人员则掌握着技术的关键信息,可以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减少成本,更容易吸引风险资金的注入。因此,科研人员的智力资本是技术转移过程中最关键的投入要素,大学衍生企业的技术依赖性决定了大学科研人员的代理人角色。

二、大学科研人员道德风险成因及后果

在大学企业的衍生过程中,大学追求的是技术转移效率的最大化,因此其委托目的是大学衍生企业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多数大学科研人员则以职业为重,追求个人资本(知识、才能、社会地位等)的增值以及个人收入最大化。

大学与科研人员之间的目标差异是代理冲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大学企业衍生过程中,大学将技术的开发、转移和创新任务委托给科研人员,形成了研发代理,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大学科研人员可能会做出违背大学权益的事情,因此产生了道德风险问题。大学与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这种道德风险创造了机会,他们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也导致了大学科研人员道德风险的产生,如图2所示。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在大学企业的衍生过程中,科研人员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开发者,承担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创新任务,但由于科研活动缺乏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大学不能以常规指标来观测和衡量科研人员的努力程度。另外,大学科研成果的后续开发难易与复杂程度只有科研人员本人最为清楚,大学无法准确了解科研人员的真实投入与努力情况,且开发成功与否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为大学科研人员将科研活动的失败与绩效差异归因于随机因素的影响提供了借口,这为大学衍生企业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了机会。

其次是利益不一致。

大学衍生企业的特殊性使大学与科研人员在利益方面存在矛盾,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衍生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一项技术能否按预期的目标实现其功能事先无法确定,另外,高新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更新换代快,市场不确定因素大,因此极易被新技术所替代。这种高风险性使大学科研人员在没有很大把握及创业抱负的推动下,通常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即使在学校的压力下参与到大学衍生活动中,其衍生积极性也不高,必然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的产生。

第二,大学科研人员的角色众多,他们除了肩负技术转移任务外,还要负责大学的教育、科研等活动,这必定会影响到其他职责的履行,使得大学科研人员参与到大学衍生企业的机会成本增大。因此,如果大学科研人员在无法完全确定衍生工作可以为其带来较高收益时,是不愿意放弃其他工作而投入到大学衍生活动中的,这导致了大学科研人员的道德风险。

第三,大学衍生企业是一个技术要素高投入的企业,而技术的创新是分阶段的大工程,仅靠研发人员是无法胜任的,因此,必须依靠众多研发人员分工协作,创造一个共同产出的过程。同时,科研人员“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是道德风险的具体表现。

大学科研人员道德风险的后果,一是导致技术转移效率低下。

大学衍生企业的创建是以技术为依托,因此大学衍生企业需要科研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创建成功。但由于科研人员普遍存在风险规避心里、缺乏创业动力、角色众多等原因,使得其更倾向于安守原有的工作,而投入到衍生活动中的努力不够。科研人员的这种道德风险,导致大学不能有效转化科研成果,严重影响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与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加大了外部资源吸引的难度。

大学衍生企业是以大学的技术为依托而建立起来的企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非常强烈。如果大学可以营造了一种浓厚的衍生气氛,以提高科研人员参与衍生活动的积极性。大学衍生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业型企业,资源匮乏的劣势,使其必须依靠外界的力量来支撑运营,为其解决资金与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风险机构会把科研人员的参与程度作为其中一项评估指标来评价衍生企业的发展潜力。如果大学科研人员参与衍生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外界的质疑,就会加大衍生企业吸引外界资源的难度。

三、大学科研人员道德风险的治理

建立满足代理人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的激励机制,是治理大学企业衍生过程中科研人员道德风险的关键。该机制通过分配给科研人员适当的股份和薪酬来实现,具体措施是:

1.采取技术入股形式的分配政策。大学衍生企业的衍生过程存在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所投入的资金未必可以实行效益的最大化,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未能理顺委托人、代理人收益和代理人成本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大学科研人员选择努力与否所带来的收益和负效用之间没有形成较大的差距。大学应该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使代理人在选择“努力”或“偷懒”时的收益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更倾向于选择“努力”,这是解决大学与科研人员之间委托代理冲突的关键。可以采取技术入股的股权激励方式,给大学科研人员分配一定的公司股份,使其获得分享剩余价值的机会。这种股权激励将大学科研人员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期业绩联系起来,有效遏制了科研人员的短期行为。

2.采取资金入股形式的约束机制。以技术入股形式分配给大学科研人员一定的比例股份的激励方式虽然可以把大学衍生企业的利益与科研人员的利益联系起来,促使大学科研人员努力工作,但是往往得不到科研人员的珍惜。最大问题就是缺乏负激励,大学科研人员没有承担衍生企业的经营风险,只负“赢”,不负“亏”,导致了大学科研人员并没有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衍生企业的研发工作中。人性的特点是更关注直接付出的回报,对一个想要“偷懒”的人的完全激励是让他知道偷懒是有坏处的。因此,大学不宜轻易给予科研人员过多的技术股权,而最好让科研人员在他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投入一定的资金来获得一个颇有牵挂的更大权利。当科研人员“偷懒”时,他不仅没有得到参与衍生活动应得的收益,而且还会损失其既得利益,这样他才会更加珍惜所获得的股权,从而制约其道德风险行为。

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监督是有效消除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重要途径。这种监督主要是通过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尤其是绩效评价体系来实现。大学应该建立起科学健全的绩效评价机制,对科研人员的绩效结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并以此作为收益分配的依据,从而制约大学科研人员的道德风险。此外,大学可以把科研人员参与衍生活动的绩效结果纳入到大学的绩效考核中,降低大学科研人员参与衍生活动的机会成本,增加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1.Edward B Roberts,Denis E malonet.Polices and structures of spinning off new companies fro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J].R&D Management,1996,26(1).

2.Shane,S.,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University Spinoffs and Wealth Creation.[M],Edward Elgar.2004.

3.Andy Lockett,Mike Wright.Resources,capabilities,risk capital and the creation of university spin-out companies[J].Research Policy,2005.

4.Philippe Mustar,Mike Wright.Convergence or path dependency in policies to foster the creation of university spinoff firms?A comparison of France and the United Kingdom[J].Technology Transfer,2009.

5.Manuela Perez Perez,Angel Martnez Sa nchez.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pin-offs:early dynamic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networking[J].Technovation,2003.

6.章琰:《大学技术转移—界面移动与模式选择》,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8年版。

7.戴中亮:《委托代理理论评述》,载《商业研究》,2004年版。

猜你喜欢

道德风险科研成果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我国科研人员揭秘银杏古树长寿机制
去哪儿网服务供应链道德风险约束机制模型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医疗保险中的医疗道德风险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