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碘甘油对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1-06-06邹红
邹 红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 404000
牙周炎已被医学界定论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是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患上牙周炎,一旦治疗不及时,就有拔除牙齿的危险。专家表示,牙周炎是导致成人失去牙齿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牙周炎的发病率居于蛀牙之上[1]。笔者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分别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碘甘油3种药物置药对牙周炎患者治疗并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治疗的150例牙周炎患者,男80例,女70例,年龄36~55岁。入选标准符合《临床口腔医学》中的诊断标准[2]。共计310颗牙符合入选条件,随机分为3组,盐酸米诺环素组103颗,甲硝唑组104颗,碘甘油组103颗。
1.2 方法
盐酸米诺环素组:将注射器针的尖端轻轻放入牙周袋的底部,然后注入药物直至牙周袋口有药物溢出。甲硝唑组:将甲硝唑棒条依牙周袋大小分成小段,用镊子夹持置入袋内。碘甘油组:在探针引导下使药液流入牙周袋内。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1次/周,甲硝唑棒组与碘甘油组,2次/周,疗程均为4周。第2周及第5周复查,记录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基线时各临床指标
见表 1。 经统计分析,三组的 PLI、PD、AL、SBI与基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基线时临床指标数值比较(x±s)
2.2 三组治疗后第2周、第5周各临床指标
见表 2。 各组的 PLI、PD、AL、SBI在第 2 周、第 5周(第 7天,第25天)时与基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第35天盐酸米诺环素组、甲硝唑组分别与碘甘油组比较,各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米诺环素组与甲硝唑组比较,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三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数值比较(x±s)
3 讨论
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3]。牙周炎多是因为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得菌斑堆积加重,从而四处扩延。牙周炎的患病率比较高,牙周病患者口腔中几乎所有牙齿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由于牙周炎的发病原因错综复杂,目前公认其为多因素疾病[4]。细菌及其产物是引发牙周炎必需的始动因子,细菌激发的宿主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也是造成和影响牙周组织破坏的重要原因。牙周炎的促进因素还包括牙石、不良假牙、遗传因素、吸烟等。牙周炎往往早期症状不明显,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最后,病情加重,累及全口多数牙,造成严重的牙周支持组织的丧失和深牙周袋的形成,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5-6]。
牙周炎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首先是除去牙龈上方的牙石,然后除去牙周袋内的牙石,并与牙周袋内置入药物,经过这些治疗后,牙龈红肿可以消退,牙龈出血和牙周袋溢脓可消失[7]。本文观察3种药物置入牙周袋,使牙周袋内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消灭牙周袋的各种细菌,达到杀菌、消炎和收敛的作用。结果表明牙周袋内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组牙周袋内局部置药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优于碘甘油,可显著改善牙周炎的临床状况,提高牙周炎的治疗效果,药效持久,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雯雯,刘宏伟.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对慢性牙周炎龈沟液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21(6):338-339.
[2]贾惠梅,曹采方.试析牙周炎的诊断标准[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16(4):292-294.
[3]李云华,李丽洁.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IL-6、IL-10含量变化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32(6):521-525.
[4]白军令,王晓玲.重度牙周炎的治疗与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4):65.
[5]贾惠梅,欧阳翔英.米诺环素对牙周膜细胞在根面上附着和增殖的影响[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19(6):612-614.
[6]刘侠,王剑,牛国卫,等.社区牙周指数综合评价体检人群牙周炎的多因素相关性[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1):31-34.
[7]孙颖,吴亚菲.米诺环素在牙周治疗中的应用[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3(11):65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