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晒“三公”— 万里长征第一步

2011-06-02李炜光

中国储运 2011年9期
关键词:三公刀剑预算法

文/李炜光

晒“三公”— 万里长征第一步

文/李炜光

打个比方:有两条船海上遇险,其中一条船发现危险立即通报全体乘客,且积极组织力量排除险患;另一条船在面临险情时却极力封锁消息,欺骗乘客,把“散布危险言论”的人关押起来,甚至杀掉,若是由你来选择,你乘哪条船?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大家都会选择乘第一条船,因为任何人都不会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层层黑幕之后的那些来历不明之人。举凡公共事务,越公开越好,越透明越好。比如,预算公开是公仆们必做之事,可是后来“主人”想看看“仆人”们怎么花钱竟成了一件难事。在很长的时间里,预算是政府的保密文件,没有责任也没有意识向人民群众公开。不过坚冰总会有融化的一天。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近来国务院下属98个部门中已有超过80个向社会公开了他们的“三公”经费。自此,中国的预算公开终于迈出了“从无到有”的一步。

国王花钱要跟别人商量,以求得议会的谅解和批准,这在人类文明历史上是个了不起的进步。所谓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这笼子差不多就是由预算法案编织而成的。理论上说,议会制度是国家财政预算的组织制度前提,是制约专制泛滥的政治组织。赋予议会以审议预算的职能,是解决国家和国民之间财产关系问题的基本制度设置。经议会批准的预算,就成为具有法律意义的强制性命令,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和对议会及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得到一丝不苟的贯彻执行。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建立了蕴含着法律精神和必要的制度配置的预算公开机制,证明了它决不是可以任意删减的法定环节。其中的道理,正如乔治·梅森所说的,把刀剑和钱袋交到不同的人手里,总比让一个人同时掌握两者要牢靠得多。因为这样一来,执有刀剑的人就明白自己是别人养活着的,就得约束自己,就得尊重给他提供费用的人,就有可能让自己的刀剑服务于纳税人,而不是对着纳税人肆意挥舞。

所以,看一个国家的体制是不是运行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单看它如何处置预算权的配置和它的民众是不是拥有一个监控政府预算运作的机制,足矣。很难设想,一个缺乏预算决定权的立法机关、一群并不真正了解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代表,一份通过暗箱操作编制出来的预算草案,其审议、通过和执行过程会是严肃认真的吗?其结果能是经得住经济现实和人民信任之考验的吗?

缺乏透明度的预算年年轻而易举地获得通过,日日毫无阻障地执行,对于纳税人意味着什么,任何人都不难得出结论:它是对所有错误决策或缺乏负责心的行为的默认和许可,它将使愚蠢的错误反复出现,将使好好的一个体制失去纠错能力,将使血汗凝结的社会财富被任意挥霍,无止境地消耗在与国民切身利益无关的工程和支出项目上,超标准招待、公款旅游、公车浪费、楼堂馆所建设将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这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之所在。常见有人窃笑西方国家一市之长、一国之总统的缺钱少花的“一副寒酸相”,却不知人家的制度背景与我们完全不一样。

切实推进预算公开机制的完善、建立起中国的公众参与式预算,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修改好已实行了17年之久的老《预算法》。那部法律只字未提预算公开,政府的财政行为便失了法律依据。去年人大公布的新预算法修改草案,虽加了预算“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一句算是个进步,但还显得比较粗疏。具体到预算公开的范围、什么时候公开、以什么形式公开、公开之后怎样问责、谁有权决定不予公开的部分等等,都还缺乏细则规定。

现在新预算法修改已迫在眉睫,按法律程序,明年上两会审议又有可能泡汤。年复一年,却没有见到我们的权力机关和公众显现出足够的焦虑和信心,这就又带出我们的公民社会还不够成熟的问题。毕竟,推进财政民主不只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公民的份内之事。可是我们国民的政治意识还不成熟,多数人还只是从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而缺乏真正的政治参与热情和公共财政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这个角度说,我们还只是交税者,称不上真正的公民。

雅典有古训曰:“认识你自己”,而执掌权力者和每一个“草根民众”,我们大家最难做到的恰恰是如何正视自己。如今,预算信息公开就是现代民主制度给我们提供的一面自证清明、自我审视、是否承担起社会未尽之责的镜子。以此为镜,可以正己身、明得失、知兴替。

猜你喜欢

三公刀剑预算法
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影响分析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预算法》修改历程
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三公”账单
《预算法》修改蹒跚前行
“三公”要严查,但美国不是标杆
伊斯兰刀剑欣赏
刀剑与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