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疗效观察

2011-05-31刘延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胆碱神经节脑病

刘延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缺氧而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1]。临床以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为主。本病为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可产生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痉挛、共济失调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主要遵循维持通气、维持循环、维持血糖的“三维持”及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消除脑干症状的“三对症”的原则[2]。主要以预防围产期窒息发生,及时处理宫内窘迫,尽快结束分娩等治疗为主。本研究选取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采用胞二磷胆碱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参考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的相关标准进行,略有改动。即:①有明确的致胎儿宫内缺氧的异常产科病史,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②出生时有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经抢救10 min后有自主呼吸;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 min以上。⑤生后12 h内,意识障碍;肢体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④病情较重时可有惊厥或频繁发作惊厥,脑水肿而出现囟门张力增高。⑤重症病例出现脑干症状。⑥注意与产伤性颅内出血鉴别,并排除宫内感染性脑炎和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参考上述标准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 h~7 d,体重1800~4800 g,轻度窒息15例,重度窒息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两组日龄、体重、Apgar评分、临床症状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均给予上述常规“三支持”及“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具体参考关保元[4]等的方法进行,略有改动。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胞二磷胆碱100~125 mg/d,加入5% ~10%葡萄糖100~150 ml,于出生后第2天开始,1次/d,静脉滴注,至症状明显好转,7~14 d为一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生后第3天开始加用神经节苷脂粉针剂20 mg,溶于10%葡萄糖50 ml内静脉滴注,1次/d,7~14 d为一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考杨瑞新[5]的相关标准进行,略有改动。根据用药时间、症状恢复状况进行判定。即:用药1个疗程内症状、体征消失为特效;用药1个疗程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为显效;用药1个疗程临床症状、体征仅部分改善为有效;用药1个疗程,病情仍无恢复甚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特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皮疹样反应及精神运动兴奋性增高等副反应发生。

表1 两组治疗效果(例,%)

3 讨论

HIE为围生期窒息后引起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围生期缺氧及脑血流减少导致的一种脑损伤性疾病,以一系列惊厥、昏迷、呼吸抑制、循环障碍等脑神经系统表现为主[3]。目前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在HIE 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氧自由基、钙平衡紊乱、谷氨酸增多、β-内啡肽升高、心内素增高、内皮素-1改变等途径在HIE脑损伤中发挥作用。

胞二磷胆碱为脑代谢激活剂,是卵磷脂合成的必需辅酶,一方面可增强脑干网状结构与意识密切相关的上行激动系统功能,发挥增强锥体系,抑制锥体外系的作用,促进苏醒[4]。另一方面可改善脑血管张力,改善脑血管调节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显著减轻脑血管麻痹及脑水肿,有效降低颅内压的功能。此外,胞二磷胆碱还能有效提高脑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使氧化磷酸能力及摄氧量显著提高,从而改善脑代谢。但胞二磷胆碱在减少钙内流,清除氧自由基及促进神经重构等方面无明显效果,作用机制相对单一。

神经节苷脂分布于哺乳动物细胞膜,为神经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可保护细胞膜,促进神经细胞分化、生长、发育[5]。可调节细胞膜中的蛋白,保护脑细胞,改善脑电活动,维持细胞外离子平衡。可降低氧自由基,提高SOD活性,保护神经组织,加速受损的神经组织再修复,从而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两药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显著提高脑机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本组实验结果表明,两药合用疗效优于单用胞二磷胆碱,不良反应少。

本研究采用胞二磷胆碱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93.3%,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1] 沈晓明.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2.

[2] 李炳照.实用临床儿科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969.

[3] 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

[4] 关保元,李健强,李淑云.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0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7,2(17):74.

[5] 杨瑞新.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1395-1396.

猜你喜欢

胆碱神经节脑病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一种包埋氯化胆碱的微胶粉制备工艺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11C-蛋氨酸及11C-胆碱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胆碱对脂肪代谢调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核磁共振磷谱内标法测定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