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原发及转移灶中PI3K、p-Akt及mTOR的表达及意义

2011-05-30肖秀英于宝华王丽莎倪淑娟杨晓燕朱玉芬

中国癌症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肌醇原发灶蛋白激酶

肖秀英 于宝华 王丽莎 倪淑娟 杨晓燕 朱玉芬

1.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31;

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作为细胞生长、增殖和抗凋亡的重要调节通路——PI3K/Akt信号转导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仍未完全阐明[1]。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同时检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其相应转移灶组织中PI3K、p-Akt及mTOR的表达,探讨它们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收集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07—2008年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原发灶及相应的转移灶标本各60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腺癌,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24~78岁,中位年龄52岁;发病部位结肠26例,直肠34例;肝转移灶2例,淋巴结转移病灶58例。根据WHO肿瘤组织学分类,高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34例,低分化腺癌22例。另选10例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作对照。

1.2 组织标本的制备

将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组织蜡块标本收齐后制备成厚5μm连续切片,每块组织的连续切片中,均取一张做HE染色对照。

1.3 免疫组化检测

采用EnVision两步法,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PI3K(p110α)、p-Akt(Ser473)、mTOR(Ser2448)购于Cell Signal公司,均为兔抗人浓缩型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依次为1∶100、1∶50、1∶50。EnVision试剂盒及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用已知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切片脱蜡入水后,于95 ℃~98 ℃柠檬酸盐缓冲液(pH为6.0±0.1)中水浴修复15 min,自然冷却至室温(约25℃)。擦干切片周围水分,3% H2O2室温温育10 min,TBS冲洗3次,每次5 min,加入一抗工作液4 ℃过夜,TBS漂洗3次,每次5 min,加入HRP标记的二抗,37 ℃下温育45 min,TBS漂洗3次,每次5 min,DAB室温下显色,镜下控制反应时间,充分冲洗中止反应。苏木精复染胞核,染色1 min,1%盐酸乙醇分色3 s,脱水透明、封片。

1.4 结果判断

[2]方法观察PI3K蛋白的分布和阳性率。PI3K和p-Akt均为细胞质内表达,mTOR在细胞核及细胞质中均表达,镜下观察肿瘤细胞膜或细胞质出现棕黄色或褐色颗粒,染色明显高于背景为阳性。阳性判读标准:染色定位于细胞膜及细胞质均为阳性,未见阳性肿瘤细胞者为0分,阳性肿瘤细胞数<10%者为1分,阳性肿瘤细胞数≥10%者为2分。0分和1分均视为阴性,2分视为阳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和四格表的精确概率法,用统计软件SPSS 11.5对各指标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结直肠癌原发及转移灶组织中PI3K的表达

PI3K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镜下癌细胞胞质内出现棕黄色颗粒,同一患者原发及转移灶表达见图1A、B。本组60例结直肠癌原发及转移灶组织中,PI3K阳性率分别为30.0%(18/60)和46.7%(28/60);转移灶阳性率高于原发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结直肠癌癌细胞转移后PI3K表达能力增加(表1)。

2.2 结直肠癌原发及转移灶组织中p-Akt的表达

p-Akt主要定位于细胞质,癌细胞胞质内出现棕黄色颗粒(图2A、B)。60例结直肠癌原发及转移灶组织中,p-Akt的阳性率分别为53.3%(32/60)和50.0%(30/6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结直肠癌转移前后癌细胞p-Akt的表达无变化(表1)。10例癌旁正常黏膜阳性率为20.0%(2/10)。

2.3 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中mTOR表达

mTOR主要定位于细胞质,癌细胞胞质内出现棕黄色颗粒(图3A、B)。60例结直肠癌原发及转移灶组织中,mTOR的阳性率分别为41.7%(25/60)和55.0%(33/6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结直肠癌转移后癌细胞mTOR的表达增强(表1)。此外,本组结直肠癌组织中PI3K和mTOR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患者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均无关(P>0.05)。

3 讨 论

PI3K是一类特异性磷酸化肌醇磷脂3位羟基的激酶,称为PI3Ks家族。依据PI3Ks结构和底物的特异性不同,将PI3Ks分为Ⅰ、Ⅱ、Ⅲ型[3]。Ⅰ型又可分ⅠA和ⅠB两个亚型,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活化ⅠA型PI3Ks,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活化ⅠB型PI3Ks。其中Ⅰ型PI3Ks是由催化亚基p110和调节亚基p85构成的异二聚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4]。活化的PI3K可使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肌醇4-磷酸(PI-4-P)、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e 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PI-4,5-P2)肌醇环的第3位发生磷酸化,产生磷酸化磷酰肌醇-3,4,5-三磷酸(phosphate 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PI-3,4,5-P3)[5]。目前认为PI-3,4-P2和PI-3,4,5-P3是细胞内新型的第二信使,与胞质内含有血小板-白细胞C激酶同源(pleckstrin homology,PH)区的信号分子结合后发挥活性调节作用。在本组60例结直肠癌原发及转移灶组织中, PI3K阳性率分别为30.0%(18/60)和46.7%(28/60);转移灶阳性率高于原发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结直肠癌癌细胞转移后PI3K表达能力增加,提示PI3K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来实现。有研究表明,抑制PI3K活性可促进加工caspase-3的蛋白酶活化或增加caspase-3对该蛋白酶的敏感性, 因此PI3K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活化来发挥抗凋亡作用[6]。

Akt即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57×103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的下游分子,与致小鼠白血病的病毒癌基因v-Akt高度同源,故名Akt。因其激酶活性区的氨基酸序列与蛋白激酶A和蛋白激酶C高度相似,故称PKB。通过PH区和PIP3结合,通过磷脂酰肌醇依赖性激酶1,2(PDK1、PDK2)使其第308位上的苏氨酸位点(Thr308)和第473位上的丝氨酸位点(Ser473)磷酸化而被激活[7]。目前主要认为Akt介导体内PI3K依赖的细胞黏附、运动、侵袭和转移效应。本研究发现,Akt的表达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无差别,提示Akt在结直肠癌的转移过程中变化不明显,可能是结直肠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随后我们检测了10例癌旁正常黏膜Akt的表达情况,结果阳性率为20.0%,表明Akt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早期发挥重要作用,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8]。近来也有学者报道,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发现在结直肠癌中Akt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与本报道结果一致[9]。但汤建民等[10]报道,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磷酸化Akt表达增加,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相关。因此,结直肠癌组织中Akt的表达与肿瘤是否转移存在确切关系,可能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表 1 结直肠癌原发及转移灶组织中PI3K、p-Akt、mTOR的表达Tab.1 Expression of PI3K, p-Akt and mTOR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its metastasis spots

雷帕霉素靶蛋白(target of rapamycin,TOR)是1991年被发现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Akt下游的一个重要靶基因,属于PIKKS家族(包括DNA-PK、ATM、ATR和MG-1)。由于其羧基末端与PI3K催化区高度同源,被认为是PI3K相关的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在哺乳动物中存在序列保守的TOR基因,称之为mTOR。活化的PI3K/Akt通过TSC1/2复合物进一步激活其下游分子mTOR。mTOR能够磷酸化它的2个下游分子,即翻译抑制分子eIF4E结合蛋白1(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 binding protein,4EBP1)和核糖体蛋白p70S6K(ribosomal70S 6 kinase,RSK)[11]。4EBP1磷酸化后失活,降低了与eIF4E的结合能力,解除了eIF4E和4EBP1之间的相互作用,使eIF4E与之分离,并与其他翻译起始因子结合,从而启动蛋白质的翻译。而pS6K磷酸化后激活其功能,增加了cyclinD1、CDK4、CDC25A和Rb磷酸化的表达,促进蛋白质的合成[12]。在本研究60例结直肠癌原发及转移灶组织中,mTOR的阳性率分别为41.7%(25/60)和55.0%(33/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结直肠癌转移后癌细胞mTOR的表达增强。这与项洪刚等[13]研究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TOR的阳性率42.2%相一致。

总之,PI3K和mTOR在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且在转移灶的阳性率较原发灶高,将有助于加深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理解,为结直肠癌的基因治疗和药物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参 考 文 献]

[1]Cully M, You H, Levine AJ, et al.Beyond PTEN mutations:the PI3K pathway as an integrator of multiple inputs during tumorigenesis[J].Nat Rev Cancer, 2006, 6(3): 184-192.

[2]赵红波, 张小元, 刘迪, 等.人结肠癌中AKT2和PTEN蛋白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30(5): 592-595.

[3]Abubaker J, Bavi P, Al-Harbi S, et al.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colorectal cancers with PIK3CA mutations in Middle Eastern population[J].Oncogene, 2008, 27(25),3539-3545.

[4]Vogt PK, Kang S, Eisliger MA, et al.Cancer-specific mutations in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J].Trends Biochem Sci, 2007, 32(7): 342-349.

[5]Reif K, Okkenhaug K, Sasaki T, et al.Cutting edge:differential roles for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 p110gamma and p110delta, in lymphocyte chemotaxis and homing[J].J Immunol, 2004, 173(4): 2236-2240.

[6]樊勇军, 冯一中, 李海, 等.Survivin、caspase-3及AKT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 2010, 25(1):26-30.

[7]Cicenas J.The potential role of Akt phosphorylation in human cancers[J].Int J Biol Markers, 2008, 23(1): 1-9.

[8]张超, 杨娜, 章雄文, 等.靶向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 2006, 16(12): 1064-1070.

[9]Johnson SM, Gulhati P, Rampy BA, et al.Novel expression patterns of PI3K/Akt/mTOR signaling pathway components in colorectal cancer[J].J Am Coll Surg, 2010, 210(5): 767-778.

[10]汤建民, 何权瀛, 常秀军.磷酸化Akt和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J].中国癌症杂志, 2005,15(6): 541-545.

[11]Nowak P, Cole DC, Brooijmans N, et al.Discovery of potent and selective inhibitors of 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kinase[J].J Med Chem, 2009, 52(22):7081-7089.

[12]Zhang YJ, Dai Q, Sun DF, et al.mTOR signaling pathway is a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J].Ann Surg Oncol, 2009, 16(9): 2617-2628.

[13]项洪刚, 王强, 胡志前, 等.人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Grb2/p-mTOR/VEGF的表达及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 30(7): 775-779.

猜你喜欢

肌醇原发灶蛋白激酶
低蛋白质日粮添加植酸酶和肌醇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
肌醇对肉兔养分消化率、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解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的蛋白激酶—底物网络
肌醇对鲫鱼组织脂肪、蛋白质氧化及抗氧化状态的影响
蛋白激酶KSR的研究进展
复方牛磺酸肌醇口服液抗小鼠体力疲劳的实验研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56例颈部转移癌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