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健康教育对结核病患者遵医行为的作用初探
2011-05-25许彩娣杨越明浙江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312000
许彩娣 杨越明 (浙江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 312000)
为探讨门诊实施健康教育对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2008年1-6月本院根据实际需要,在结核病门诊开展系统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结核病诊断标准;②首次发病,既往未接受过抗结核治疗;③排除有精神病史,排除有痴呆、失语、耳聋、意识障碍等影响表达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及分组 符合上述条件者共160例,其中男104例,女56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8例(61.2%),初、高中42例(26.2%),大专及以上20例(12.5%)。将160例分为门诊健康教育组(简称教育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文化程度方面接近。
1.3 健康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包括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消毒隔离的重要性,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未按医嘱规律治疗的后果、结核病的预后、严格执行治疗方案的重要性,良好生活习惯、平衡饮食及健康心态的重要性。
1.4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接受规范门诊治疗,由诊治医生做口头宣教,配合发放宣传手册。教育组由门诊专业护士对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将患者基本情况、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登记入册。充分利用患者就诊时间,在候诊、诊治、检查、注射、换药、输液等服务过程中开展教育,并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如每月举办知识讲座、播放健康教育电视录像、利用多媒体授课、开设咨询电话,并将健康教育扩大到患者家属,取得家属重视和支持。护士每2周电话随访1次,每月对患者遵医行为进行测试,及时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为患者遵医提供帮助。进行教育至疗程结束,一般在1~1.5年。
1.5 评价指标及方法 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时,进行遵医行为、疾病疗效、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回收由专人负责,不识字的患者由本人口述,护士帮助填写;填写后立即收回。
1.5.1 遵医行为的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是否按时服药、自我监测病情、定期复查、消毒隔离、合理饮食、劳逸结合、乐观情绪等七方面。评定标准:优,完全遵医,即能按评价内容要求全部执行;良,不完全遵医,即患者因故不能完全按要求执行;差,完全不遵医,即患者拒绝按要求执行。
1.5.2 患者满意度评价 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医疗技术、沟通能力、及时处理问题四项,每项25分,总分>85分为满意,71~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
1.5.3 患者临床综合疗效评价 对于痰菌连续阴性(或连续阴转),病变全部吸收或无活动性,空洞闭合达半年以上者,如残留空洞,则满疗程停药后,痰菌连续阴转达1年以上者,为临床治愈。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的统计和比较(表1)
由表1可见,教育组上述各项指标的优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比较 [例(%)]
由表2可见,教育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满意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P< 0.01)。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教育组临床治愈76例(95.0%),对照组临床治愈67例(83.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0.05)。
3 讨论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积极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从而有效地防治疾病,所以健康教育亦是一种治疗方法[1]。结核病病程长、症状复杂多变,且多数患者文化水平偏低,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经济困难和耐药等主要原因,使结核病由初治、复治、难治到不能治。错误的概念和知识匮乏不仅使其治疗的迫切性和依从性偏低,甚至拒绝治疗。因此,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十分重要。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总结了肺结核门诊实施健康教育有以下优点:①提高了患者遵医程度和治愈率。门诊开展正规健康教育更具有前瞻性,使患者在问题未出现时就有心理准备,利于消除恐惧,减轻焦虑。教育的内容全面而不遗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患者既提高了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也能真正认识到“全程、规律、足量、早期、联合用药”的重要性,使遵医程度及治愈率大大提高。②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的高低对医院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电话随访,进行督促指导,并及时发现、处理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使患者身心健康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肺结核门诊实施健康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交谈、讲课中要注意语言通俗易懂,重视心理疏导,结合相应演示,如体位摆放、正确留取痰标本、呼吸功能训练等,鼓励患者提问或发言;②电话随访中要注意语言简洁、柔和、有亲和力,恰当引导患者说话,并及时、热情的回应,使患者感受到信任和放松[2];③电话随访要安排适宜的时间,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合理建议。
[1]魏丽.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与健康教育[J].现代护理,2004,10(3):251-252.
[2]薛燕,王翠萍.骨科护理路径式管理的理论探讨与实践[J].护理研究,2004,18(2):35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