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去氧胆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Δ

2011-05-23郭莲怡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锦州市121001

中国药房 2011年22期
关键词:还原型脂肪性胆酸

郭莲怡,李 舒(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锦州市 121001)

脂肪性肝病,俗称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肝脏组织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状态,是由多种诱因引起的疾病,也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中的一个病理阶段,是最常见的弥散性肝病之一,以肝细胞弥散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病理改变[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肝的患病率日益增加,全球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7%~33%[2],且已成为大多数隐源性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但目前尚缺乏对脂肪肝治疗的特效药。熊去氧胆酸对各类慢性肝病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近年来,我们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脂肪肝,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区不适或疼痛、腹部胀满、乏力、食欲减退;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B超或CT提示脂肪肝。诊断标准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3]及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4],排除病毒性、药物性、寄生虫性、自身免疫性及代谢异常等引起的肝损伤,排除肝硬化失代偿或合并有肝癌者。入选的79例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22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9岁;非酒精性脂肪肝45例,酒精性脂肪肝34例。通过查随机表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48岁;非酒精性脂肪肝21例,酒精性脂肪肝19例。对照组39例中,男性29例,女性10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50岁;非酒精性脂肪肝24例,酒精性脂肪肝1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肝功能等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包括控制饮食、低脂、低糖饮食、降低体重、控制血糖、体育运动、禁烟酒等),治疗组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深圳市康哲药业有限公司)0.25 g/次,ti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片(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0.2 g/次,tid;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0.25 g/次,tid。2组疗程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包括ALT、AST、GGT、ALP、TBIL;血脂,包括TG、CHO;药品不良反应。

1.4 临床疗效综合判断标准[5]

显效:观察1个疗程后,主要症状明显改善;B超提示脂肪肝表现消失或下降2个级别(如重度转为轻度);血脂恢复正常或达到以下任一项者:CHO下降≥20%或TG下降≥30%,肝功能血清酶恢复正常或下降≥50%。有效:观察1个疗程后,1/2以上症状改善;B超提示脂肪肝表现下降1个级别(如重度转为中度,中度转为轻度);血脂恢复正常或达到以下任一项者:CHO下降≥10%或TG下降≥30%,肝功能血清酶恢复正常或下降≥50%。无效:治疗结束后症状改善不明显;B超表现无好转;血脂及肝功能血清酶达不到有效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2 groups(n,%)

2.2 肝功能及血脂变化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各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各指标比较(±s )Tab 2 Comparison of hepatic function and blood lipids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

表2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各指标比较(±s )Tab 2 Comparison of hepatic function and blood lipids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Δ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vs.before treatment:ΔP<0.05,▲P<0.01;vs.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

组别治疗组(n=40)对照组(n=39)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LT/IU·L-1 142.36±32.6237.84±11.68▲*136.76±30.5265.07±26.52Δ AST/IU·L-1 157.47±57.2338.61±11.66▲*164.86±54.5964.62±22.40Δ GGT/IU·L-1 190.36±51.5348.68±8.83▲*178.67±58.8488.99±36.13Δ ALP/IU·L-1 220.83±43.6270.50±26.45▲*206.73±40.2198.74±36.95Δ TBIL/μmol·L-1 79.98±21.8417.35±7.32▲*82.47±23.1629.54±10.73Δ TG/mmol·L-1 2.91±0.711.39±0.66▲*2.87±0.781.81±0.57▲CHO/mmol·L-1 6.39±0.794.49±0.65▲*6.46±0.485.25±0.51▲

2.3 不良反应

在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

3 讨论

由于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贮积,若其贮积量超过肝重量的5%以上,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6]。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乙醇消耗量的增加,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虽然脂肪肝被认为是良性病变,但大量资料表明,无论成因如何,约有25%脂肪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约有1.5%~8.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可以认为脂肪肝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前期病变。脂肪肝的早期诊治可望阻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减少肝病相关残疾和死亡的发生。目前对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认识仍不足,国内、外研究认为脂肪肝可能与脂肪代谢异常、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表达异常、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游离脂肪酸、胰岛素抵抗、免疫反应等有关[7]。

熊去氧胆酸是鹅去氧胆酸的7-C位羟基反向异构体,属二羟胆酸类,有较强的亲水性,能阻止膜通透性的增加和膜类脂微粒的溶解,从而保护富含胆固醇的肝细胞免受细胞毒性疏水性胆盐的破坏,发挥稳定生物细胞膜的作用[8];还能抑制氧自由基的释放,增加肝细胞谷胱甘肽和含巯基蛋白的水平,保护肝细胞不受氧化损伤;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并改变人类胆酸池的组成、利胆、直接保护细胞、保护线粒体、抑制细胞凋亡、调节免疫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9]。通过上述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脂质代谢、保护肝细胞、促进胆固醇转化和排泄的目的。

本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兼有降脂护肝作用,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脂肪肝影像学表现,对脂肪肝具有较好疗效。

还原型谷胱甘肽含有巯基,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内,在维持细胞生物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通过巯基与体内的自由基结合,转化为容易代谢的酸类物质,从而加速自由基的排泄[10]。肝脏是体内谷胱甘肽主要的合成和消耗场所。当肝脏受到有害物质的损害时,可诱导产生大量超氧离子和过氧化物等氧自由基,谷胱甘肽提供巯基或在酶的催化下直接与自由基结合,从而减轻对肝脏的损害。外源性谷胱甘肽可直接补充肝脏耗损的谷胱甘肽,保护肝细胞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等。在肝脏中,谷胱甘肽还能保护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关键酶免受氧化损害,从而维护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11,12]。

本研究显示,熊去氧胆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可以明显地提高对脂肪肝的疗效,在调节血脂、改善肝功能及肝脏影像学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1]Dowman JK,Tomlinson JW,Newsome PN.Pathogenesi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QJM,2010,103(2):71.

[2]银广悦,丁俊丽,龚庆辉,等.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9):7.

[3]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3):275.

[4]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4):357.

[5]厉有名.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1):690.

[6]范建高,曾民德.脂肪性肝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06.

[7]de Alwis NM,Day CP.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the mist gradually clears[J].J Hepatol,2008,48(Suppl 1):104.

[8]Paumgartner G,Beuers U.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in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J].Clin Liver Dis,2004,8(1):67.

[9]何世荣.优思弗联合大黄蔗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7,11(4):47.

[10]赵绍强.还原型谷胱甘肽、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1例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9):61.

[11]范 红,王 雷.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5):841.

[12]张启杰,周 平.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9,20(17):1328.

猜你喜欢

还原型脂肪性胆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还原型锡酸铅粒度对Al/HM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及安定性的影响
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荷丹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治疗效果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有关两种还原型辅酶的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HPLC-ELSD法同时测定感愈胶囊中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