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干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11-05-10张艳红马社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护士长病区护士

张艳红 马社君

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 安阳 455000

护理安全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2]都具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的安全。我院护理部于2008-08~2009-07将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干预,以改善和控制护理安全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将我院具有可比性的八个病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即实验组:神外一科、骨二科、神内一科、心内二科4个病区;对照组:神外二科、骨一科、神内二科、心内一科4个病区。

1.2 方法

1.2.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理部牵头组建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共20人,由科护士长与随机抽取的病区护士长组成,要求实验病区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至少3人组成,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突发性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2.2 在实验病区醒目的地方贴警示标志:“为了病人安全请认真查对,风险源于细节!”

1.2.3 召开护理安全教育会:强调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查找本病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对特殊病人和病区环境进行风险评估。总结上月全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从中汲取教训。

1.2.4 护理安全检查:要求实验病区护士长每周进行护理安全检查2次,有记录,科护士长每月巡查1次,对存在安全隐患及时改进。涉及到相关责任护士,给予相应扣分。纳入量化考核。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不断完善护理工作细节流程。

1.2.5 加强现场适时指导,跟踪检查:①高危时间段:节假日、晚夜班、双休日、清晨、治疗护理工作高峰时段。②高危人员:新毕业护士、实习、进修护士、有思想情绪或家庭不幸的护士等。③高危患者:急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疑难病人、新病人、转科病人、接受各种特殊检查的病人、有情绪波动的病人等。

1.2.6 发放调查表:对重点病人、危重病人进行质量检查,并查看病区量化考核登记记录,是否有护理不良事件漏报情况。

2 结果

以上一系列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护理风险干预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护理风险干预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 [例(%)]

实验组忙闲季节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忙闲季节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

3 讨论

3.1 护理风险干预法对护理安全防范的积极作用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与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可控制及不可控制的外在环境等密切相关。护理风险干预法重视提升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事先预测出将会发生的过失,及发生过失时如何进行补救,将护理不良事件所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在新的工作流程中排除可能导致失误的因素。

3.2 建立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大管理力度,可有效防范风险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安全质量控制网络,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使各级人员职责明确,人人有安全管理意识,注重安全前瞻性管理,定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做到事前预防,层层阻断,达到安全管理无死角。

3.3 强化护理风险教育,可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 对任职护士进行持续的风险意识教育与护理专业的培训,确保护士具备综合专业能力,将已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最好的风险教育素材,促使护理人员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

举办的各项业务讲座和组织的专科培训,应结合具体病例,针对临床护理操作中的难点问题,多形式授课,避免教条刻板式灌输。一件不良事件发生,管理者不应首先想到如何处罚当事人,更为重要的是积极补救之余要多方分析导致事件的原因,反思管理者是否存在问题。如有些科室布局不合理,科室标志灰暗,若字迹模糊、光线不足或情况紧急、护理人员过度疲劳等都可能导致事故。将护理风险干预法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科室包括全院护理人员要定期、不定期对差错及纠纷加以讨论分析,鼓励护士分析本单元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予以及时纠正,这样便可避免同类事件的反复发生。讨论时注意策略,不能开成对当事人的声讨会。

3.4 不断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有效防范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管理者,要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反复训练专业技能,做到技术精湛,精益求精。加强专业技术建设,努力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促进护理安全工作的落实。

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对科室存在不安全因素进行干预,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恒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3]。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必须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对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4]。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从安全角度出发,在防范上下功夫,尽最大努力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严格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左月燃.对加强护理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2]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3]张凤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7.

[4]张红,张娅菊,石智玲.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85.

猜你喜欢

护士长病区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最美护士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