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感染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04-24凌翠芳
凌翠芳
(大同市城区人民医院,山西大同 037004)
牙髓病与根尖周病是口腔科的常见病,根管治疗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常规的根管治疗术疗程长、就诊次数多,许多患者因工作、学习繁忙而延误治疗,甚至中断治疗。为解决患者治疗难的问题,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人民医院口腔科从2006年至2009年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78颗患牙,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各类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10例共130颗患牙,均为单根管。其中男性49例56颗患牙,女性61例74颗患牙,年龄20~65岁。术前均摄患牙X光片了解根尖周情况。
1.2 治疗方法
将130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一次性根管治疗78颗,对照组为多次性根管治疗52颗。两组为按常规操作开髓、拔髓后,进行彻底的根管预备:先用根管测量仪测根管长度,采用手用K型锉在工作长度内扩大根管,彻底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其间用3%的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根管、彻底清除根管内的残余组织碎片及微生物,充分干燥根管。然后,治疗组选用牙胶尖加丁香油氧化锌糊剂作为根充材料,采用侧压法进行根充后做永久充填;对照组则在根管内暂封CP棉捻,观察3 d,若患牙无症状、棉捻无异味则采用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组相同的充填材料、相同的充填方法进行根充;若有症状、棉捻有异味,则换药一次后充填根管,再做永久充填。两组术后均摄患牙X光片。
1.3 随访
术后3 d、1周随访患者患牙的疼痛情况,半年后复查患牙的治愈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术后患牙无临床症状、功能良好、窦道形成或窦道闭合,无牙折,牙片显示根尖周病变消失或缩小;失败:患牙有症状、功能差,有窦道形成、牙折、牙片显示根尖周病变扩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3 d及1周患牙的疼痛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
2.2 两组术后半年治疗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半年治疗情况
3 讨论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根尖周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常规的根管治疗术包括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几个步骤。在根管治疗术中,术后疼痛是临床最常遇到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将根管内容物推出根尖孔刺激根尖周组织所致[1]。本资料所选患牙均为单根管,在一次性治疗组中,共有22颗患牙术后3 d疼痛,其中12颗为根管预备过程中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刺激所致,4颗在根充时糊剂超填所致,6颗在治疗前即有疼痛,口服抗生素后疼痛均缓解或消失。两组术后3 d及1周的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单根管牙由于根管粗大且直,在根管预备时,操作不慎很容易将根管内容物推出根尖孔引起疼痛。多次法根管治疗术由于操作次数多会增加激惹疼痛的机会[2]。这就要求医生在进行根管预备时,要准确测量根管长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尽可能减少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根尖刺激,最大限度地降低医源性损伤造成的术后疼痛。此外,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由于省略了根管消毒的环节,之后的根管严密充填尤为重要,欠填会因根管不严密导致根管系统再感染,超填会因理化刺激导致根尖周组织的损伤。
在术后半年的回访中,一次性根管治疗组共有17例失败,其中有2例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根周暗影并无缩小,也判定为失败。此2例在根充时均有糊剂超填,可能是根尖受到慢性刺激所致。其余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咀嚼痛、松动、根周暗影增大,治疗失败,是由于根尖周病变严重,破坏范围大。多次治疗组共有10例失败,原因基本相同,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结果表明,在根管治疗术中,掌握好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两个环节的操作,对于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极为重要。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就诊次数少,疗程短,疗效可靠,具有良好的前景。
[1] 王晓仪.现代根管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林南雁,高学军.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短期疗效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