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例长期应用米非司酮患者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2011-04-13

山东医药 2011年31期
关键词:司酮孕激素卵泡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东营 257335)

米非司酮具有抗孕激素的作用,无孕激素活性,临床主要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的治疗。现将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6例长期应用米非司酮患者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6例长期服用米非司酮患者,年龄35~53岁。原发病为子宫肌瘤2例,卵巢内膜异位症3例,子宫腺肌病1例。6例患者中1例服用米非司酮前月经不规律1 a,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其余5例既往月经规律。服用米非司酮剂量8~12.5 mg/d,每日1次,共2~5个月。6例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开始时均出现闭经,继而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排除生殖道损伤及炎症、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他可能引起异常阴道流血的因素。妇科检查示6例患者子宫均有增大,除l例子宫腺肌病和2例子宫肌瘤患者在治疗前即有增大外,3例卵巢内膜异位症患者服药前子宫正常大小,出现阴道流血时查体均发现子宫较前增大(如孕5~7周),其中1例宫颈口处见来自宫腔一约3 cm×2 cm×2 cm的蜕膜样组织脱出,质软,无活跃出血。彩超检查示6例子宫内膜均有增厚,直径2.0~3.2 cm。实验室检查无凝血机制异常,3例血CA125>35 U/L,其中最高达119 U/L。6例均行子宫内膜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4例,复杂性增生1例,子宫内膜癌1例。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行筋膜外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侵浅肌层,切缘及双侧附件未见癌灶;3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停用米非司酮后月经复常,未行特殊处理;1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和1例单纯性增生患者停用米非司酮后,仍有不规则阴道流血,于月经后半周期给予甲羟孕酮治疗3个月,月经前再次子宫内膜诊断性刮宫,病理示分泌期子宫内膜。

2 讨论

米非司酮是19-甲睾酮的衍生物,为新型抗孕激素,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但无孕激素活性,使孕激素无法发挥作用,且游离的孕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起负反馈调节作用,抑制卵巢激素释放从而抑制卵巢功能。米非司酮既能作用于下丘脑,抑制LH-RH分泌,从而影响FSH和LH分泌,又能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FSH和LH释放。米非司酮在卵泡早期可直接抑制卵泡发育,在中期除直接作用于卵巢外,还能抑制FSH和LH分泌而抑制卵泡发育,亦可直接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促进其凋亡,增加闭锁卵泡数,因此导致残存卵泡的衰萎,造成闭经。李洪国等[1]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具有抗肿瘤作用,机制与其拮抗孕激素,诱导细胞凋亡,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改变细胞周期动力学、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有关。其可通过激活Caspase-3,调节凋亡基因 BCL2/BAX和 FAS/FASLG、WAF1,下调VEGF等抑制子宫内膜癌发展。陈必良等[2]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可能通过多环节、多渠道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体外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可通过降调异位内膜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使异位内膜退化[3]。

本研究6例用药前均未进行子宫内膜检查,故与药物的关系尚难完全确定,但不排除长期服用米非司酮可能使子宫内膜暴露于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环境中,从而导致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生子宫内膜病变。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长期应用后有致子宫内膜增生或癌变的可能性,用药期间应密切随访监测子宫内膜变化。

[1]李洪国,赵兴波.MIF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HUA裸鼠移植瘤生长及survivin、caspase-3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1):38-40,45.

[2]陈必良,马佳佳,马向东,等.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PTEN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15(6):442-445.

[3]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34.

猜你喜欢

司酮孕激素卵泡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小鼠窦前卵泡二维体外培养法的优化研究
保胎药须小心服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价值分析
雌、孕激素水平检测与过期妊娠分娩发动的关系
缩宫素与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