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2011-07-31吴雄志牛玉春
吴雄志,牛玉春,马 峰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 300171)
目前结直肠癌在我国多数地区已成为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复杂,患者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5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为结肠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5例结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来自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时间为1996年12月~2004年1月,随访时间截止到2010年6月,随访率96%。125例患者中男76例,女49例;年龄25~90岁,中位年龄59岁。原发灶为直肠癌67例,结肠癌55例。病理学诊断为腺癌122例,其中管状腺癌44例,乳头状腺癌26例,黏液腺癌14例,绒毛状管状腺癌3例,未能明确具体类型35例;其他2例;1例未手术者影像学检查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Duke's分期为A期2例,B期51例,C期23例,D期46例。
1.2 生存期评估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生存期(指患者从确诊到死亡的间隔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用二分类Log-rank回归模型分析10项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将单因素相关的参数经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结果 生存期:至2010年6月,除5例失访,19例存活外,其余患者全部死亡,总生存期为2~10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50.4%、25.2%。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见表1、表2。
2 讨论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发病年龄多在60~70岁,50岁以下不到20%。男女之比为2∶1。早期无明显症状。
本组原发灶为直肠癌占54.9%,结肠癌占45.1%,原发灶部位无统计学差异。既往多数文献报道,直肠癌预后比结肠癌差[1]。但近期的一些研究显示,肿瘤部位与预后无相关性[2],本研究支持肿瘤部位与预后无相关性。
结直肠癌绝大部分组织类型为腺癌,而低分化腺癌往往显示出较高的恶性程度,特别是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预后比一般腺癌差得多,提示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影响预后[3]。本组124例患者获得病理学诊断,其中管状腺癌占大多数(36.1%),其次为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绒毛状管状腺癌与其他类型较为少见。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类型与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在常见病理类型中以乳头状腺癌预后最好,平均生存期明显长于管状腺癌与黏液腺癌。
CEA较早用于大肠癌及其他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是大肠癌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评估预后的较好肿瘤标志物[4,5]。本研究显示术后CEA升高者平均生存期明显短于CEA正常者;CEA升高与肿瘤复发及转移密切相关,而肿瘤复发与转移是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6]。由于CEA升高常较影像学发现(肿瘤复发与转移)提前,因而术前CEA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还发现肝功能指标中总蛋白与预后密切相关。总蛋白<60 g/L者平均生存期明显短于>60 g/L者。
表1 125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2 125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总蛋白包括白蛋白与球蛋白。白蛋白由肝脏合成,与肝脏的功能及全身营养状态密切相关,肝转移者当肝功能明显受损时可出现白蛋白下降,晚期肿瘤伴恶液质患者亦可出现白蛋白下降。球蛋白中70%为丙种球蛋白,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张忠国等[7]研究发现,Duke's分期是决定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本组Duke's各分期结直肠癌患者平均生存期间差异显著,证实Duke's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T)、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M)三者最终决定患者的临床分期(Duke's分期)。Duke's分期A期与B期均无淋巴结转移,C期有淋巴结转移,D期为远处转移。本研究中无论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N及M均显示其为独立预后指标,而原发肿瘤的T不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有研究证实淋巴结转移为术后患者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其转移强度的增高使得肝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的风险增大[8]。而张忠国等[7]发现N分期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对于N1、N2期患者术后积极实施合理的化疗可预防远期肝转移的复发,提高患者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
综上所述,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有N、M、肿瘤组织类型、血清CEA与总蛋白水平。临床诊治中除应行影像学检查和明确病理类型外,还应结合肿瘤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等生化检查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
[1]康建物.影响进展期大肠癌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高危因素分析[J].腹部外科,2003,16(3):157-158.
[2]蔡善荣,郑树,张苏展.不同年龄组大肠癌预后多因素分析的比较[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8):483-485.
[3]Selves J.Histological typ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colorectal cancer[J].Med Sci(Paris),2009,25(1):9-12.
[4]Grossmann I,de Bock GH,Meershoek-Klein Kranenbarg WM,et al.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measurement during follow-up for rectal carcinoma is useful even if normal levels exist before surgery.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EA values in the TME trial[J].Eur J Surg Oncol,2007,33(2):183-187.
[5]Louhimo J,Carpelan-Holmström M,Alfthan H,et al.Serum HCG beta,CA 72-4 and CEA a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in colorectal cancer[J].Int J Cancer,2002,101(6):545-548.
[6]宗祥云,师英强,孙孟红.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与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4,31(7):408-409.
[7]张忠国,王辉,宋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4):815-818.
[8]Wu XZ,Ma F,Wang XL.Serological diagnostic factors for liver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32):4084-4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