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护理进展

2011-04-13陈淑琴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植皮漏气患肢

苏 鹏,陈淑琴

随着交通及工业的不断发展,因车祸、机器绞榨伤、压榨伤等所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日趋增多。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能够在一期清创和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其疗效优于传统的换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1、2],为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并取得了圆满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VSD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概述

1.1 VSD材料组成 ①医用泡沫材料:成分为polyvinylalcohol,属合成敷料,泡沫微孔直径 0.2~1.0 mm,有多种规格可供选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修剪;②多侧孔引流管:选用多侧孔硬质硅塑引流管,根据需要选用CH10~18型;③生物透性粘贴薄膜;④负压引流装置。

1.2 手术方法 首先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及渗液。然后将VSD敷料覆盖或填充清创后形成的创面、空隙,与接触的创面处于全封闭负压引流状态[3],不留死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大血管和神经。最后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最终合并为1个出口,接通负压源。治疗过程中必须保持密闭有效的负压[4],使渗出的组织液经过VSD敷料过滤后,将活力吸附组织上的组织细胞保留,而失去活力的组织细胞及组织液通过留置的吸引管被吸出,使创面保持清洁新鲜的状态。一般术后5~7 d拆除VSD敷料,如肉芽组织新鲜,创面无明显感染,植皮闭合创面,否则需要重新更换VSD敷料,直到创面有新鲜肉芽再行植皮术。植皮时还可再次使用VSD敷料覆盖植皮创面[5]。

2 护 理

2.1 患肢体位护理 术后患肢用软枕抬高20~30 cm,略高于心脏水平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孙琳琳等[6]术后将患肢抬高悬空,防止止引流管弯折阻断负压源,这样还可以避免引流管被牵拉,为主动引流提供动力,更好的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术后应密切观察肢端的温度,颜色。使用支具的患肢,防止局部受压、过紧等出现压疮,注意肢体保暖。在保持VSD引流通畅、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加强肌肉收缩运动和附近关节的屈伸训练,以免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7]。李艳会等[8]认为,为预防感染使用VSD后的72 h内应4次/d监测体温,每天用碘伏或乙醇消毒周围皮肤,一旦发生漏气或被污染,随时更换敷料。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并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脱出,避免逆行感染。

2.2 选择合适的负压源,调节适当的负压 胡艳丽等[9]认为中心负压吸引较理想,因为中心负压可靠、恒定、医疗成本低,在大量的临床病例中该作者观察到,只要负压达到-16~-60 kPa(1 kPa=7.5 mmHg)的负压持续吸引,就可达到较好的效果。钟小晶等[10]研究认为治疗感染创面的负压值与创面面积有很大关系,认为-70 kPa为治疗体表感染创面的较佳负压值。扬帆等[11]认为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负压设置,当创面组织较致密,如:肌肉、筋膜时,应选择较高的负压,一般为-40~-60 kPa;对于较疏松的创面组织,如皮下脂肪的创面,应选择较低的负压,一般为-16~-40 kPa。临床上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采用的负压为-25~-40 kPa,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 引流液及量的观察 术后还应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气味、量,并做好记录。正常手术后前3 d引流量约100~300 ml/d,为陈旧性暗红色液体[12]。发现有大量鲜血被吸出时,立即停止吸引及时报告医师,仔细观察有无活动出血,及时处理。

2.4 疼痛的护理 肢体皮肤缺损可导致周围神经末梢外露,使外露区感觉过敏引起疼痛[13]。有关于VSD并发症的报道,创面区疼痛是VSD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可能与负压造成的吸引力有关,特别是持续吸引或者负压过大时,表现尤为突出,可通过经引流管滴入麻醉剂进行缓解。成亮等[14]也认为疼痛与肢体感觉过敏及负压值有关,在调整适当负压后,疼痛均能缓解。

2.5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常见的异常情况与处理[9,15,16]

2.5.1 出血 术后24 h内,尤其对于创面较大、凝血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若短期内引流出血性液体较多,应停止吸引密切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吸引。如再次吸引后仍有大量血性液体引出或敷料周围有大量血性液体积聚,需拆除泡沫敷料检查创面并彻底止血。

2.5.2 漏气 创面周围有明显“丝丝”漏气声,漏气较大者泡沫会干结变硬,可在漏气处加用半透膜,若半透膜边缘有液体渗出,需拆除重新密封。

2.5.3 堵管 医用泡沫敷料会膨胀变软浮起,不见管型,分泌物从创面渗出。若引流管堵塞,可先在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逆行冲洗浸泡后再行吸引,如经此处理后仍堵塞,则需更换医用泡沫敷料。

2.5.4 VSD材料干结变硬 如术后48h内变硬,可以从引流管中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VSD敷料变软后再次接通负压。若是48h之后变硬,引流管中已无引流物持续流动,可以不做处理。

2.5.5 VSD材料变色 VSD材料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和渗液残留,有时会透过半透膜发出臭味,甚至材料上出现黄绿色,灰暗色等污秽颜色,这并非创面的坏死组织所致,不会影响VSD的治疗效果,一般不做特殊处理。

综上所述可见,VSD是一种新型的引流技术,可以使创面与外界隔绝,防止污染和感染,增加创面局部的血液循环,刺激局部肉芽组织增生,渗出物能及时被吸出从而保持创面清洁。不需每天换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从而减少了医护工作量的。在护理方面维持有效的负压状态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密切观察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及引流液的情况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1]Moues CM,van den Bemd GJ,Heule F,et al.Comparing conventional gauze therapy to vacuum-assisted closure wound therap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7,60(6):672-681.

[2]Labler L,Rancan M,Mica L,et al.Vacuum-assisted closure therapy increases local interleukin-8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levels in traumatic wounds[J].J Trauma,2009,66(3):749-757.

[3]Morykwas MJ,Simpson J,Punger K,et al.Vacuum-assisted closure:state of basic research and physiological foundation[J].PlastReconstr Surg,2006,117(7Suppl):121-126.

[4]郭佳莹,黄 萍,曹文风,等.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的研究进展[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0):106-108.

[5]段 军,张远金.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植皮术的临床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25):251-252.

[6]孙琳琳,邵佳慧,侯 丽,等.负压封闭引流与软组织缺损一期修复的对比观察[J].吉林医学,2011,1(32):32.

[7]孙开艳,杜 伟,王建如,等.负压封闭吸引治疗中足关节移位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0,32(14):1967-1968.

[8]李艳会,佟 影,徐 珂.真空负压封闭技术治疗皮肤损伤22例的护理[J].中国护理学杂志,2009,9(14):3439.

[9]胡艳丽,靳红芹,张 丽,等.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性软组织损伤32例观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39-40.

[10]钟小晶,李慧珍,王一征,等.负压封闭引流负压值对体表感染创面愈合的影响[J]. 南方护理学报,2005,12(7):15-16.

[11]扬 帆,白祥军.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各类创面的应用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1,1(13):82-85.

[12]罗燕枫,王晓君.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肢体组织缺损的护理[J]. 临床护理,2010,12(231):149.

[13]Vikatmaa P,Juutilainen V,Kuukasjarvi P,et al.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a systematic review on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J].Eur J Vasc Endovase Surg,2008,36(4):438-448.

[14]成 亮,柴一民.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发症分析[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11(24):1354-1356.

[15]刘花云.VSD覆盖术治疗四肢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98):199.

[16]陆 琳,丁逸天.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手外科患者皮肤损伤应用中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2):2099-2100.

猜你喜欢

植皮漏气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你可真淘气
中药透皮技术对植皮术后坏死的临床应用
一起220kV GIS漏气缺陷的处理和原因分析
对接受烧伤植皮手术患者的植皮区进行术后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研究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重度烧伤患者植皮术后应用烧伤专用翻身床与悬浮床对比效果分析
早期切削痂植皮应用于手部深度烧伤中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