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XX,t(4;11)(q21;q23)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附病例报告)
2011-10-09张美玲宋宗昌唐家宏
朱 璐,张美玲,宋宗昌,唐家宏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是由肿瘤细胞(恶性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积累,常伴有组织浸润的一类恶性血液疾病。60%~85%的ALL患者具有异常核型[1],包括数目及结构改变。而且研究显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其疗效有一定关系。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染色体核型为 46,XX,t(4;11)(q21;q23)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于2009年1月中旬出现双下肢散在出血点,无瘙痒、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及关节痛,未引起重视。2009-01-24双下肢皮肤出血点较前明显增多,并发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有少量的牙龈出血,无鼻衄。门诊检查血常规示:WBC 310×109/L、HB 135 g/L、PLT 23×109/L,血涂片中可见大量的幼稚细胞。查体:体温37.7°C,脉搏120次/min,呼吸 18 次/min,血压 120/85 mmHg(1 mmHg=0.133 kPa)。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瘀斑,双侧下肢及上肢皮肤可见多个出血点,未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双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的约2 cm×1.5 cm,质软,无压痛,移动度尚可。鼻外观无畸形,鼻中隔偏左,左侧鼻黏膜糜烂伴少量出血,各副鼻窦区无压痛。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压痛。肝脾肋下可触及,肝肋下3 cm,脾肋下约6 cm,均质软,无明显压痛。骨髓细胞检查结果示:骨髓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幼淋巴细胞比例为71%,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查提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体B-ALL)。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示:46,XX,t(4;11)(q21;q23)[5]/46,XX[5],还可见到近三倍体,见图1。免疫分型:前B-ALL。
图1 46,XX,t(4;11)( q21;q23)核型图
选择染色体分散、显带良好的中期分裂相进行核型分析,核型分析依据 《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1995)》[2],在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时,至少有 2个分裂相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异常或3个细胞存在同样的染色体丢失才能称为异常核型;至少10个分裂期细胞无异常存在方可认定为正常核型[3]。
该患者采用诱导方案进行化疗,一个疗程结束后,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评价疗效。
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予以VDLP方案化疗1周,具体方案为:CTX 0.41/12 h d1~3;VCR 2 mg d4、d11;THP 60 mg d4;DXM 40 mg d1~4、d11~14; 复查骨髓细胞结果回示:骨髓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62.8%,增生活跃,部分中幼粒细胞浆中颗粒粗大,分叶核可见4叶者,红系占12.0%,增生低,晚幼红有炭样核,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色素充盈尚可;淋巴系增生异常,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占15.6%,以小细胞为主;巨核系增生高,产板巨易见,产板量可,血小板小簇易见,提示部分缓解。2009-03-17予以CVAD全身化疗1周期,2009-04-06行骨髓细胞检查示:完全恢复的骨髓表现。2009-07-16为求继续巩固治疗再次入院,血常规检查:WBC 90.2×109/L、HB 117 g/L、RBC 3.58×1012/L、PLT 326×109/L,N 17%、L4%、原幼细胞79%。骨髓细胞检查示:骨髓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原幼淋巴细胞占64.8%,以小淋巴细胞为主,粒红两系增生受抑,巨核系增生高,产板巨可见、产板量少,提示缓解后复发。
2 讨 论
染色体的检查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从总体上看,ALL的染色体异常具有随机性,它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不同,目前仍未发现具有特异性的遗传学标志性染色体。大约60%~85%的ALL患者可检出克隆性染色体畸变,其中66%为特异性重排[1]。从理论上讲,染色体数目在47~50条的超二倍体中,各条染色体的增加均可见到。在该患者除检测到 46,XX,t(4;11)(q21;q23)核型外,还检测到近三倍体的异常核型。本例的特点如下:①患者青年女性,起病急,病程短;②以间断鼻衄、双下肢出血点为主要临床表现;③入院时门诊查血常规示:WBC 310×109/L、HB 135 g/L、PLT 23×109/L,片中见大量的幼稚细胞;骨髓细胞检查结果示:骨髓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幼淋巴细胞占71%,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查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体 B-ALL)。 骨髓染色体检查结果示:46,XX,t(4;11)(q21;q23)[5]/46,XX[5],还可见到近三倍体。 患者不良预后因素为:成人前体B-ALL、高白细胞、乳酸脱氢酶高,提示预后极差。
[1]薛永权.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图谱[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1-65.
[2]Mitelman F.Guidelines for Cancer Cytogenetics,Supplement to An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netic Nomenclature(IS-CN)[M].New York:Karger,1991,4.
[3]Schiffer CA,Lee EJ,Tomiyasu T,et al.Prognosis impact of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de novo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J].Blood,1989,73(1):263-270.
[4]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