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价值理性的缺失与建构

2011-04-11麻艳丽

湖北社会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工具理性理性人类

麻艳丽

(中原工学院 政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信息时代价值理性的缺失与建构

麻艳丽

(中原工学院 政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形中加深了人们对技术的膜拜情结,从而导致技术理性的增生与膨胀;然而,人类目前正饱受环境恶化的后果,人类的未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一切缘于价值理性的缺失。抑制技术理性的过度膨胀,重新构建价值理性,显得十分迫切。

信息化验;价值理性;环境意识

一、信息时代技术理性的膨胀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性应用为标志,人类社会迎来了信息化时代。1959年,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首次探讨信息社会问题,他使用了“后工业社会”的称谓。1963年,日本社会学家梅棹忠夫在《信息产业论》中首次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概念。1979年,贝尔认为“信息社会”的概念比“后工业社会”更确切,接受了信息社会的提法,从而使信息社会的概念为学界普遍接受。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新的重要动力,正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发生着巨大变革。信息时代除了物质生产领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表现外,还表现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劳动者的新型思维方式上。它正在大大地改变着传统生产方式与交往方式,大有“见物不见人”的社会功效,鉴于这一切的实现均有赖于现代技术的魔力,信息时代最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改变了人自身,改变了人的视野,改变了人的观念,正在颠覆着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挑动着人们对物的崇拜情结,引导着人们对技术膜拜的与日俱增的热情,我们不妨称之为技术理性的弥漫与升腾。

技术理性,又可称为“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最直接、最重要的渊源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所提出的“合理性”(rationality)概念。韦伯将合理性分为两种,即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价值理性相信的是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强调的是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而不管其结果如何。而工具理性是指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韦伯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of Capitalism)中指出,新教伦理强调勤俭和刻苦等职业道德,通过世俗工作的成功来荣耀上帝,以获得上帝的救赎。这一点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工具理性获得了充足的发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的动力开始丧失,物质和金钱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直接目的,于是工具理性走向了极端化,手段成为了目的,成了套在人们身上的铁的牢笼。

在信息时代到来之际,人们对工具理性的热情不减,因为它在推动社会物质财富的飞速增长方面作用未减,而且具有了更加强大的技术依托背景。信息时代是与知识经济同日而语的,知识经济是与科技的日新月异与不竭创造相关联的。工具理性在这个时代比以往更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庇护与助威,对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恐怖主义等全球危机的关注使得从科学界到政府间乃至普通民众都对工具理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倾向于更加赞同工具理性的张扬,这种赞成的态度是基于对技术的强有力的信心与崇拜。在这个意义上说,工具理性在信息时代毋宁说就是技术理性。它变成了与价值理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称之为“技术理性”的。

二、价值理性缺失的表征

价值理性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与工具理性 (技术理性)相生相克。如上所述,“价值理性”一词也最早出现在马克斯·韦伯的著作中,但他并没有对此概念作出深入的探讨与发挥。有学者认为,[1]价值理性就是人对于价值的理性认识、范式建构及其自觉追求,它是同工具理性相对应的一种人类理性文化形式,它是以人类为本位、以福利为目标和以善美为旨归的,人本性、合目的性以及现实批判性、历史超越性和行动导向性是其最主要特征。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高扬价值理性之旗,推崇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逐渐成为全球性共识,伴随着的就是对技术理性的深入反思与鞭挞。以往没有哪个时代会比当下的人类如此娴熟地掌控技术与支配他人,加之世界在这种环境下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和平,新的问题滋生并层出不穷。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对价值理性的推崇就显得格外适宜与迫切。毋庸置疑的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更加缺乏的是价值理性,具体表现为:

1.从经济领域看,价值理性并没有发挥得淋漓尽致。

经济的发展是一切文明得以延续的基础,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石,是解决一切现存问题的前提,是最终实现人的发展的物质保障,也是价值理性得以深入人的骨髓的原生条件。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现状来看,真正的经济“理性人”尚未形成,各个经济主体资格最多停留在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阶段,市场经济营造的逐利环境使得人们滑行在追求收益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经济规律轨道上乐此不疲,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就是践行了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结论。但现实的情况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社会人群的整体福利不同步;价值理性的终究指向——人本身,人作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目的地位、福利获得及其终极合理性并没有得以完全体现。一个社会的应有经济价值理性不仅单纯表现为经济收益最大化,还表现在经济增长方式的合理性、经济成果分配的公平性和经济发展效益的综合性诸方面。从长远发展看,价值理性的偏失只会导致经济发展失却后劲,最终只能在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经济滞胀、人们生活局促的怪圈里徘徊。从世界范围看也是如此,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跨国经济体逐利最大化得以实现,但贫富分化愈益明显并不可弥合。由此导致的世界性难题又是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环境治理、打击恐怖活动、人道救援成为人类发展的沉重负担。这些都是经济领域价值理性不健全的后果。

2.从政治领域看,权力与权利的博弈呼唤价值理性回归。

政治不仅是经济的基本要求和集中体现,更是检验人类文明与否的试金石。政治上的价值理性的实质与核心是如何认识、配置、规范和享用权利问题,表现为人们对权利来源的合法性、权利享有的平等性、权利配置的民主性以及权利规范的正义性等问题的自觉诉求、深度认知理念。在张扬自由、人权、民主的现代社会话语背景下,政治实体坚守人权至上、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终极政治价值理性,公民自觉地追求、主张、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权利,二者互动,才能最大化地降低政治成本和保障公民权利。频频发生的公权力侵犯私权利的社会事件正说明价值理性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缺失,因为价值理性是实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维基石。

3.从生态领域看,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定位亟待价值理性加强。

鉴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自然价值的理念、评价与取向的错位,导致环境对人类文明成果的潜在破坏性日益不可避免。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确立和遵从的是征服、掠夺和无节制消耗自然的传统生态价值理性,它在给人类带来财富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方面的巨大灾难,使得人类面临着不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危机。在这种强大而现实的威胁面前,人们再也无法推脱责任,革新传统的自然观念与发展方式、建构新型的生态价值理性更为迫切,其核心理念与原则应是确认自然存在的终极价值和主体意义,肯定自然的权利与自然存在的合法性,摒弃片面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节约、循环和永续使用自然资源,实现地球资源在人类代内与代际之间的公平分配和持续利用;积极治理和恢复惨遭破坏的自然环境,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朋友与伙伴关系,实现人和自然的共生共荣与持续和谐发展。

4.从人文素质缺失角度看,价值理性是制约人们技术至上情愫的重要因子。

人文价值理性是人关于是非、善恶、荣辱、美丑等根本文化价值的理念、规范与态度。人文价值理性主要包括道德价值理性和审美价值理性两大系列,其中的道德价值理性主要是指人关于是非善恶问题的基本理念与判断,它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与规范,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在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公共道德诸层面,修身养性、明礼守信、爱岗敬业、合作互利、扶危济困、爱护自然等等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理性规范。现实的人也是审美的人,具有审美价值理性和按照美的规律活动,这是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需要。所谓审美价值理性是关于事物属性与人的审美需要之关系以及美与丑问题的理念、原则与态度,它属于价值理性的最高层次,对于人的活动具有终极性的判断与选择作用。显然,只有确立正确的审美价值理性,追求和创造美的产品、美的世界和美的人格,同时不断抵制和消除丑的事物与行为,才能有效地防范和纠正对象异化,矫正社会结构与心态失调,使世界真正符合人的理想需要和增进人的幸福发展。[1]只有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理性与审美价值理性健全了,才能有效遏制人们的技术崇拜情愫,减弱人们盲目追求技术至上的热情与冲动。

三、价值理性的建构对策

那么,在信息时代如何建构人们的价值理性呢?

1.价值观的重塑。

近代以来,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的主体性日益得到张扬,人作为世间万物主宰的理念得到确立,加之技术的优势,愈加助长了人类唯我独尊的主观心态,逐渐形成了环境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的雏形。何谓人类中心主义呢?有学者认为,人由于是一种自在的目的,是最高级的存在物,因而他的一切需要都是合理的,可以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毁坏或灭绝任何自然存在物,只要这样做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把自然界看做是一个供人任意索取的原料仓库,人完全依据其感性的意愿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全然不顾自然界的内在目的性。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其他自然存在物只有在他们能满足人的兴趣或利益的意义上才具有工具价值,自然存在物的价值不是客观的。[2]人类中心主义说到底是一种畸形的世界观价值观,它割断人类与自然万物的联系,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典型的机械论观点。它貌似赋予人类以极高的地位和极大的尊严,实则从哲学观上把人等同于了动物,因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能动性,在于其理性思维能力。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全球能源供应日益紧张、能源总量日渐匮乏的情况下,低碳经济口号应运提出,善待自然万物的呼声成为全球共识。当人们共同意识到这一问题时,就意味着传统价值观的转型了。西方有识之士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呼吁,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的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但那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从此,世人愈益发现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变得相当脆弱和可怜,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更是无情地吞噬着人类辛勤劳作的成果,乃至更在威胁着我们的文明。沙尘暴、泥石流、雾霾、垃圾堆、河流断流等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自然无声地警告着人类:是该转变你们的价值观的时候了,把自然万物视为人类的朋友吧,因为我们是一体的。

2.适当减缓发展的步伐。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正在致力于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看待。发达国家运用资本的优势进行跨国活动,以求赚取最大的利益,却无视环境成本的高昂;发展中国家更是承担着快速发展、改善民生的重任,它们不得不加快发展的步伐,否则就会被淘汰和欺凌。在这样一轮又一轮的经济追赶情势下,结果就是各国走到共同的发展瓶颈之中——自然环境的恶性报复。解决问题之道在于各国携手共谋发展,实现双赢,本着对本国也是对世界人民负责的态度,适当减缓发展速度,摒弃奢侈性消费,代之以环保型生产和消费,避免人类共同迈向绝境的命运。

3.加强教育的引导作用。

如果说经济发展是催生工具理性的助推器的话,那么公众环境意识淡薄是使得价值理性缺失的内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环境的关注也只是表现为少数人的忧虑,政府及公众没有觉醒,更没有大的作为。随着环境意识的普及性教育,相信多数人会惊讶于我们的无知和贪婪,我们等于在实行自杀式发展。借助现代传媒技术的强大优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以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诸如许多非官方组织和人士利用行为艺术的方式进行演绎和诠释:2009年10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大学生 “同伴教育”组织全体成员齐聚银滩,开展了主题为“不能坐视海水这样拥抱我们”的活动,表达当代大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强烈关注。活动现场,82名志愿者进行了蓝黄两色人体彩绘,代表不断上涨的海水正在侵蚀着陆地。利用在校大学生的自身优势,用吸引人的艺术姿态诠释气候变化的危机,传递气候变化的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气候变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挪威政府在北京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共同在中国展开环境保护、环境意识和保持生物多样性宣传活动。这是一项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挪威王国大使馆共同签署的总额为100万美元的合作框架协议,旨在通过加强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合作建立的两个项目:中国环境意识项目(CEAP)和中国—欧盟保持生物多样性项目(ECBP)的投入,使中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挑战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从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更好地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的系统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高级副代表丁雅珊在签字仪式上表示:“能否有效地执行环境治理及保护项目,取决于相关领域的教育、环保意识宣传和培训。如果不知道怎样去保护自然资源,或者甚至是不明白为什么必须保护自然资源,就很少会有个人或者社会团体去真正关注环境的恶化。”国家环保总局国际司徐庆华司长指出,经济快速发展,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项目的签订将有力推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一项目将在全国和各地区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及社区举办一系列有影响和创新的宣传活动。这些活动将以公益广告、电影、电视节目、纪录片、演出和环保亲善大使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

[1]王忠武.构建适应和支持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型价值理性体系[J].贵州社会科学,2007,(10).

[2]田径,等.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J].学术交流,2004,(2).

B82-058

A

1003-8477(2011)10-0108-03

麻艳丽(1971—),女,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高思新

猜你喜欢

工具理性理性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新时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设计——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