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辉煌90年

2011-04-11荣开明

湖北社会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荣开明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武汉 43007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辉煌90年

荣开明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武汉 43007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90年的发展进程大体可以概括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干了三件大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革命和建设探索初期虽曾出现过失误,但这不是本质和主流。党正是在主动揭露、认真分析这些失误的基础上实现了实践上和理论上的重大飞跃,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辉煌成就,获得了深刻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辉煌90年

中国共产党的90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拓新境界、取得新胜利的90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治党治国之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回顾和总结,切实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辉煌成就,并认真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探索其内在要求和发展规律,从而夯实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90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切实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光辉历程,坚决反对对于党为中华民族复兴所作的伟大贡献采取的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辩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党的历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准确回答这个问题,要用国际眼光,从全球战略大局出发,作出实事求是的阶段性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90年的历史,大体上说来,可以概括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干了三件大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因为这样,我们党领导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1](p4-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21-1949)。

在这一阶段,我们党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第一件大事,即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第一个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社会的历史性转变。解决了“什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新中国的成立在国內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国内看,新中国的成立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站起来了”,“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一方面赶跑了帝国主义,埋葬了封建主义,推翻了后来靠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而造成的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统治,即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自1840年以来民族屈辱的历史。另一方面扭转了明、清封建王朝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离开世界工业革命大潮急速走下坡路的发展趋势,“彻底结束了自明朝中叶以来中华民族衰落的历史”。从国际上看,新中国的成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极大地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走向,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推动了世界和平民主运动。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经历了四个段落,即党成立时期(1921-1927)的始初探索,党在幼年及其向成熟发展期(1927-1937)的艰辛探索,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探索的新进展,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探索的成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实现探索的主体,有了反帝反封建的党的革命纲领,有了在党的纲领下进行的一系列革命实践。如开展工农革命运动、倡导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合作、建立反对民族与封建压迫的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培养革命干部等。但“这时的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2](p610)存在着理论和实际结合程度不够,党的领导人不成熟、很幼稚等不足。故而在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时,党的领导却因“不懂得掌握政权和武装的重要性,不善于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企图以妥协让步和束缚工农运动等消极措施拉住即将叛变的同盟者”而完全处于被动地位。[3](p221)第一次大革命遭受惨败后,在土地革命时期,党的主要领导又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连续犯了三次“左”倾错误,其中以王明为主要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延续四年之久,致使革命遭受严重失误和挫折。但党在艰辛的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期探索的基础上转入了自觉的追求,摆脱了主要依靠工人进行城市武装暴动的老路子,开辟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始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先后提出了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等正确思想和主张。这些正确思想和主张,终于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得到了与会的多数同志的认同,改变了“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3](p388)此后,党就从幼年走向成熟,在抗日时期发表了一系列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著作。经过延安整风,总结了历史经验,迖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和进步,并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形成了《新民主主义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方针。在解放战争中更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推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1949-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第一阶段任务的基本完成,也标志着我们党已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面临的任务由原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在这一阶段里,我们党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第二件大事,即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第二个历史性转变,即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其理论成果是解决了在中国“为什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方针、政策,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丰富和发展。

这一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经历了四个段落,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七年(1949-1956)的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1956-1966)的曲折探索,“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的重大失误,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6-1978)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头七年的探索,“我们的发展是健康的,政策是恰当的”,[4](p253)“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当然缺点也有”。[5](p266-302)“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6](p801)

1956年是这一阶段具有重大标志意义的一年。苏共二十大及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引起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建设道路的思考和探索。毛泽东鉴于苏联建设的教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的“第二次结合”,在党的八大前后的一年半里,提出了不少至今仍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见解,如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以苏联为鉴戒走自己的道路,为寻找能够保持党和人民政权纯洁性的有效途径而进行不懈探索等重要思想。但由于社会主义实践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完全清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和中国国情认识不够,国内外客观情况的变化又极其激烈和复杂,而我们党的主观认知又受到传统观念、传统思维方式和党与国家领导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局限,因而这次“结合”虽企求不走或少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弯路,却依然未能幸免。

“1957 年后,‘左’的思想逐渐占了上风”,“1958 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完全违背客观实际情况,头脑发热,想超高速发展”,[4](p115-253)给我们“带来大灾难”。上世纪 60 年代初,党所采取的经济上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左”倾错误有所纠正。但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特别是阶级斗争问题上“左”倾错误的指导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因而导致造成内乱的“文化大革命”的发生。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粉碎“四人帮”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但由于“两个凡是”指导思想的影响,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因循“左”的错误,因而造成两年徘徊。随着真理标准讨论的展开,拨乱反正的进行,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我们党的历史上又一次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对于1957年反右派后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不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上的失误,而是在怎样认识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失误。主要是犯了三个错误,一是对主要矛盾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偏离了党的八大关于我国当时主要矛盾问题的正确论断,搞阶级斗争为纲;二是超越了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片面地夸大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求纯;三是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来搞经济建设,不讲科学。总之,错就错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不完全清楚,发展社会主义的方法也不对头。应当说,这20多年的探索,我们不仅有严重的失误,也有巨大的成就,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创造了一系列根本性条件。如提出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两弹一星”的试验成功,等等。这都为后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而且后来我们党从这一时期所犯的错误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历史教训,也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正如邓小平所说:“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4](p272)正是因为“文化大革命”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促使全党增强了忧患意识、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故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展顺利。这也证明错误带来的教训,曲折带来的真理终将化为战胜谬误的信心,成为党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崛起的动力。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1978年至今)。

在这一阶段里,我们党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第三件大事,即进行了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第三个历史性转变,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伟大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也正是当今中国引起全球瞩目的根本原因和关键所在。

这个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也经历了三个段落,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1978-1992);深化和拓展邓小平理论,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92-2002);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形成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2002年至今)。其理论上的最大成果是以回答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为中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一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出立场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具体、特色更加鲜明、创新更加全面的特点,可以说是党的90年历史中唯一没有发生大的曲折和失误的时期,是共和国60多年历史中发展最好、最快、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最多的时期。

上述艰辛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表明,尽管我们在革命和建设初期,曾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国情、世情的判断不够准确,犯过错误,出现过曲折,但正是这些错误和曲折教育了我们,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任务,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转变,取得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90年的深刻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辉煌90年,无论在实践上或理论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积累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以下深刻的启示。

(一)科学理解、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前提。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从理论形态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人所丰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一科学体系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组成部分。依其反映范围的广度和对实践活动的意义的角度去看,可分为基本原理(我们党也曾称之为“普遍原理”、“普遍真理”)和个别原理(或个别论断)两类。后者因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失效并不损害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从发展过程看,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其后继者和前人的理论成果具有“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坚持和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关系,不能将其对立和割裂开来。但后续阶段出现的理论新形态绝不只是前人成果的单纯复述或者数量增加,而是具有阶段性的质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其他科学体系相比有其显著的基本特征。一是公然申明其阶级性,是世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二是把自身的理论自觉地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泉源、动力和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坚持理论随实践、科学技术以及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具有显著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人民性、独特的民族性、智慧的集体性。三是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统一起来,认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愿望。”[7](p258)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8](p112)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无产阶级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因此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其精髓、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是实事求是。我们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别人的经验神圣化,也不能生搬硬套马克思列宁的个别言论和结论。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闯敢试,走自己的路,敢于并善于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新形态。

(二)准确了解中国具体实际即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础。

国情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实际状况,一般包括社会政治状况(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阶级关系、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状况,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民族宗教,人口状况,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和特点。国情既有静态和动态的差异,又有宏观、中观、微观的区分。对其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在同一时代里也会有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尤其是当今全球形势瞬息万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更加增大了我们准确把握国情的难度。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2](p633)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4](p252)改革开放前我们所犯的“左”的错误,从根本上说,就是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它告诉我们准确了解国情是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立足点。只有认真研究历史和现状、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才能真正把握国情,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规律,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三)“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融为一体。

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质和核心。真正的“化”体现在化为理论,化为信仰,化为武器,化为实践等诸多方面。这就要求我们的“结合”不是生搬硬套的简单拼凑,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思维游戏,而是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科学结合。要用马克思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这个“的”,从而引出其固有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认识,作为行动的指导。做好这种“化”的工作,最为紧要的是把握好以下三点: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化”的必由之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必由之路。其根本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9](p538)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变革、精神状态的改造,创造性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第二,提出并解决我们党面临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是“化”的突破口。

马克思说过:“问题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人的时代呼声。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0](p28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史表明,理论上的重大飞跃都是以科学提出并解决当时面临的重大问题为突破口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党所面临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怎样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提出并解答这些问题,因而创立和发展了被称之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即毛泽东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上的伟大飞跃。对于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党历史上第二次理论上的伟大飞跃,胡锦涛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11]探索和回答这些跨世纪的重大难题,既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深入实际的科学调查研究是“化”的基本途径。

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他还把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相统一,赋予群众路线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从哲学高度说明实行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许多重要决策,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都是发扬毛泽东倡导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经过长期缜密调查研究的产物和结晶。“尽管我们现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手段、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调查研究在党的决策工作和全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丝毫没有改变,而且显得更为重要。……对任何问题的探索和解决,须臾也离不开调查研究。”[12](p647)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8-12-19.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D61

A

1003-8477(2011)10-0018-04

荣开明(1931—),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92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责任编辑 张晓予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