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康复和护理
2011-04-09孙晓娟
孙晓娟
(襄城县中医院外科,河南襄城 461700)
骨外固定器是利用外固定架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和固定的一种治疗手段,经软组织将内植物(钢针或钢钉)穿过骨折的远近端,然后再通过连杆和固定夹将裸露于皮外的内植物加压连接起来,以达到骨折复位和固定骨折端的目的[1]。胫腓骨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损伤之一,其固定治疗的方法很多,目前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普遍应用,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该文对襄城县中医院外科 3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外周固定器固定,加强围术期的护理,配合系统的康复指导,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均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女 20例,男 19例,年龄 36~72岁,平均年龄 59岁。胫腓骨骨折 9例,单纯性腓骨骨折 19例,单纯性胫骨骨折 11例。其中合并血管损伤 12例,伴有广泛性软组织撕脱伤 7例,无神经损伤,无休克。并发症:高血压 7例,冠心病 4例,糖尿病 2例,肾功能不全者1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急诊手术,采用胫腓骨外周固定器治疗。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在 X光机透视下手法复位,进针处切 0.5 cm切口,在钻孔保护器下钻孔,攻丝,依次拧入螺钉,外接单侧外固定支架连接杆,拧紧固定螺丝,针尾外包扎。经 X光透视满意,手术结束。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让有经验的护士将固定支架拿到患者床边,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其结构、固定原理、优越性、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成功病例,使之消除恐惧心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收治疗。
2.1.2 患肢护理 39例患者术前伤口均有明显肿胀、疼痛、出血。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警惕小腿骨筋膜间综合征的发生。开放性伤口应及时进行清创去污处理,可延期至Ⅰ期或Ⅱ期愈合。
2.1.3 体位护理 术前由于骨折疼痛,一般患者不愿改变体位,导致患者在卧位状态下易出现大小便困难而致便秘,因此在情况允许时,术前应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2.1.4 术前准备 患者手术方案确定后,立即做术前各种检查。定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进行处理。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床边监护,以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律等变化。观察外固定架紧固件的松紧情况及切口敷料渗血情况。由于肢体肿胀及针眼处皮肤牵拉及膝关节功能锻炼时对针孔周围皮肤牵拉,会引起疼痛,应教会患者松弛疗法,观察疼痛的性质,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鼓励或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钙质且易消化吸收食物,以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促进二便通畅。
2.2.2 患侧肢体的监测 主要观察内容包括:神经肌肉恢复情况、感觉、运动、观察患侧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肤色、温度、末梢循环情况,并预防关节过伸过屈。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有引流管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并详细做好护理记录。
2.2.3 外固定架针道的护理 术后24~48 h内严密观察入针处出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每日用75%酒精点滴针孔 2次,每日更换敷料 1次。渗出液多时,可 2次/d用 0.2%碘附消毒针眼周围的组织,并更换无菌敷料,保持钉孔部位清洁干燥。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并小腿软组织广泛撕脱伤患者,术后更应严密观察切口情况,如渗血渗液多应及时换药,保持切口处敷料清洁,以防渗出物流入针道。如发现针道有炎性分泌物渗出或针道周围软组织红肿应及时向医师报告,调整抗生素及治疗方案。本组由于治疗护理措施得当,无 1例针道感染。
2.2.4 预防并发症 ①血栓形成:严密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测量大腿、小腿周径,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进行小腿肌肉和踝关节主动性活动,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淋巴液回流。对高龄患者应据病情适当给予潘生丁、小剂量阿司匹林等药物,以改善微循环,防止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静脉炎[2]。②呼吸道感染及压疮发生:对患者要定时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做深呼吸和扩胸运动。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定时翻身,保持床单的清洁、整齐和干燥,以防压疮的发生。
2.2.5 康复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刺激受伤神经和肌肉的恢复,对于预防并发症和促进患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早期功能锻炼能预防患肢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以利于切口的早期愈合。并且能刺激骨折处的骨痂生长,利于骨折愈合[3]。一般术后第 1天开始做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运动,每日 2~3次,每次15~30 min。术后 2~3 d可开始上、下关节锻炼,足跖屈背伸活动。关节屈伸活动时速度要慢,频率要少,活动度要逐渐增加,以免拉伤肌肉,产生浆液性渗出和并发针道感染。术后 1周扶双拐渐负重下床活动,但下肢的摆动度早期不应过快过大。在术后 2周内,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指导其进行踝关节背伸及股四头肌的主动收缩活动,在术后 2周后血肿已逐渐吸收,局部肿胀消退,骨折较稳定时可指导患者做伸展髋、膝等关节的大幅度活动。术后第 7周骨折开始愈合,局部肿胀消失,关节活动正常,可带外固定架离床活动,并在双拐保护下行走。
尽早负重功能锻炼有利于驱动骨不连组织向成骨方向演变,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每个患者都明确积极地锻炼能防止失用性萎缩、关节僵硬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要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全过程。
2.2.6 出院指导 为患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并鼓励患者按计划循序渐进的加强功能锻炼,做到劳逸结合。定期到医院复查。注意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
3 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通过了手术,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手术后恢复情况良好,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 3~7个月。无针道感染、骨髓炎、关节功能障碍、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失血少,疗程短,并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可进行再调节等优点[4],术后感染时便于清创、扩创,有利于感染控制后的创口愈合。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极其重要,目的就是让患者意识到他还有康复的希望,增强对生存的渴望,并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早期下床活动还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康复护理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目的是使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6]。
[1] 宋金兰,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易祖玲,孙 燕.115例伽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3-14.
[3] 钟玲,苏晓军.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9):685.
[4] 罗凯燕,喻姣花.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5] 闫汝蕴.引入围术期康复理念,提高骨关节创伤的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5):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