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音乐之声》和它所体现的教育理念

2011-04-04谭斌徐琳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蒙台梭玛丽亚杜威

●谭斌徐琳

电影《音乐之声》和它所体现的教育理念

●谭斌徐琳

电影《音乐之声》描写了见习修女玛利亚与冯·特拉普上校一家交往和情感发展的动人故事, 其中体现了许多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教育思潮和教育理念,向人们展现了传统的教育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孟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凯因斯坦因的“公民教育”教育理论以及在不同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教育产生的不同教育结果。

《音乐之声》;传统教育哲学;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自由教育哲学;公民教育

电影《音乐之声》是根据在奥地利发生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电影描写了1938年,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的故事。上校几年前妻子死了,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得法。玛利亚通过循循诱导,以童心对童心,让孩子们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在使孩子们得以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与孩子们和上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对玛丽亚象母亲一样,上校也决定娶她为妻。片中的插曲“再见”“雪绒花”,“音乐之声”,“哆来咪”脍炙人口,流传到至今,影片也获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五项大奖。

影片主要表现了传统的教育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孟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凯因斯坦因的“公民教育”教育理论以及在不同理念下产生的不同结果。

一、传统的教育哲学:刻板的制度以及对学生天性的忽视和压抑

故事在开始之初,是写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兹堡的修女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长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家庭教师的请求之后,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真谛。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师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严格的军事化生活和对儿童特点的忽视也使孩子们对所受的教育毫无兴趣,孩子们总是用捉弄老师的办法来吸引父亲的注意,逼迫老师们离开。这一段充分反映了传统教育的特点和弊端。与现代教育所对应的传统教育,只强调老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关心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用僵化和刻板的制度和规章去要求学生,抹煞了儿童的天赋和个性,其结果也就使得上校家中没有欢笑和快乐,孩子们极端压抑,总是和老师作对。传统教育的弊端在此处暴露无遗。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蒙台梭利的自然教育理论:尊重学生,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自由成长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的对待孩子们。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游戏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在这一段故事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蒙台梭利的自然教育理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对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可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关于教育目的的问题,杜威主张教育无目的。他提出,教育只是一种过程,除此之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从做中学”是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他把它贯穿在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问题中去。杜威反对传统教育所使用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材和由这些教材所组成的学科课程。他认为把这种早已准备好了的教材强加给儿童,是违反儿童天性的。杜威认为课程中的游戏和主动的作业在课程中占有明确的位置,这些游戏和作业可以使儿童从中获得正常和有效的学习。关于教学方法与步骤,杜威主张在活动中进行教学。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与传统教育不同,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玛丽亚的教育活动中,杜威的教育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她把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让孩子们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得知识,获得锻炼,取得进步。孩子们天真、纯洁的天性也得以发展。

如果说玛丽雅的教育活动是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为理论依据的话,那么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理论在她的教育活动则有直接体现。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医生。她的自由教育思想,与她创办的教育机构“幼儿之家”及其所用的教具和训练的方法,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在新教育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响成的,具有新教育的一些特点。蒙台梭利反对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批评他们不了解儿童的本性,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处处限制儿童的活动和压制他们的个性。让儿童终日枯坐、强制性的学习和对他们的经常惩罚使儿童的身心备受摧残,其结果是培养不出能不断发展的人,而只能生产出被毁灭的人。她主张通过组织多种活动,让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成长为具有自动性、能过适应生活的人。玛丽雅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运用了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不但和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还提高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男爵夫人。上校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丽亚把从他亡妻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丽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上校为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这一切,可以说都是玛丽雅自然教育的结果。

三、凯兴斯坦因“公民教育”的教育理论:教育是为国家机器服务的工具

凯兴斯坦因“公民教育”的教育理论向人们展示了负面教育的可怕力量。上校和玛丽雅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当他们赶回萨尔兹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兹堡音乐节(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到。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萨尔兹堡音乐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融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融花”。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逃离了演出现场,纳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在他们逃亡的过程中,一家人躲到了修道院里,大女儿丽莎的男朋友这时已经是纳粹的一员,二人的感情曾经是如此坚贞,然而,在爱情和纳粹的“公民教育”面前,路夫(丽萨的男朋友)最终还是放弃了与他们一家共同逃亡而向纳粹告了密。这一情节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的。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正是凯兴斯坦因的“公民教育”理论大行其道的时间。为了适应第一帝国的需要,凯兴斯坦因提出了 “公民教育”的教育思想。“公民教育”反映了德国统治者对人民进行严格思想控制的要求,把教育视为使国家达到理想境地的重要工具。“公民教育”的教育思想主张个人是绝对属于国家的,国家的每一个人都要作为一个“公民”而存在,都必须为“这个最高价值的国家”服务,个人的一切都必须服从国家的利益。了解了这一时代背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路夫做出的选择了。

电影《音乐之声》在给我们讲述一个动人故事的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三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所产生的不同结果。我们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妨从《音乐之声》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得到一点有益的启示。

电影《音乐之声》

王天一.外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谭 斌/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教师 徐 琳/潍坊市奎文实验初级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蒙台梭玛丽亚杜威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科学化之刍议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下的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设计
美作家赌场体验,染上赌瘾放弃写作
蒙台梭利教学法引入中的选择困惑及其运用中的思考*
让我们摇起橹来
杜威传播思想在中国的早期接受
寂寞的玛丽亚
Measurement and Correlation of Vapor-Liquid Equilibria for Hexamethyl Disiloxane + Vinyl Acetate System at 101.3 kPa
蒙台梭利运动在美国
知情人话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