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化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11-04-04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生态化评价老师

●信 全

“生态化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信 全

何为生态化课堂?我们的理解是:以生态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重点,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师生共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共同构建知识与能力,相互交织情感,彼此碰撞思维,促进师生能动发展、生命成长。

我们构建生态化课堂,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真正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特别是生命成长,不是教师“恩赐”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构建”的。这个在理论上能够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在实践中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一些教师不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是他们在课堂上“越俎代庖”、不厌其烦讲授的主要原因。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循循善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可以逐步培养起来的。

(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切入点”

一年级数学组的朱老师在教学人民币这一内容时,给第一个班的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课件,一张一张地给学生介绍:这是1元、5元、10元、50元。等介绍完之后发现,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也不积极回答问题,从学生的眼睛里看出他们并不感兴趣。但就在最后一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时,教师问道:“你们去过超市吗?都买过什么东西?”这一问题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欲望,他们纷纷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抢着汇报。这时教师意识到:这就是学生的兴趣点,也应该是教学方法的切入点。

于是朱老师让第二个班的学生回家准备玩具和真实的人民币。将课堂上整齐的桌椅布置成像超市那样真实地购物情景。学生自己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融入其中,在学生“购物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及时地给予帮助与指导。就在这一买一卖的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地认识、了解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还自主地体验人民币中的简单计算。

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地教学方法。在生态化课堂中,兴趣就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相信学生有潜力、有能力,提供场景供学生自主发展。

(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以“自学方案”为其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自学方案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自学乐园”。在这其中又分为自学目标和探讨互动两个环节。自学目标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探讨互动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二是“拓展平台”。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很显然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它的设计意在体现由易到难、由基础到开放、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

课上一般这样操作,学生先利用一段时间(大约十分钟)进行自学和小组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汇报交流。大家你说我补充,你补充我汇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上给予指导与点拨,最终每位学生都水到渠成的掌握了所学基础知识。这样课上,同学们都忙于研究、沉浸于自学与互学,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信心,使他们踊跃发言,自觉自愿的进行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愿望愈加强烈。不仅在课上学生愿意自主学习,而且在课外很多学生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大量的课外知识,丰富见识,拓宽视野。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真正相信学生能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学会“放手”。放手让学生自己走一走,这可能比教师牵着走绕点弯子,但是可贵的在于学生获得的体验比教师牵着走直达目的地要丰富得多、真实得多,毕竟我们“教是为了不教”。

二、“生态化课堂”必须为学生自主学习留足空间

“空间”一词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一切物质存在和运动所占的地方”。“生态化课堂”如果说追求的是生命的茁壮成长的话,那么在真正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同时,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享受自由呼吸的愉快,无异于优秀画作中的“留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自主学习

四年级语文教师正在研究的“抓中心,上挂下联”教学策略,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张老师以前讲课总是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老是牵着学生走,从头至尾把课文分析一个遍。比如说上次讲《尊严》一课时,第一次试讲,老师们通过课堂观察给我记录的数据是,一节课,教师的提问有25次左右,而学生的回答只有不到20人次。当时老师们就提出:问题太多,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学环节也很难推进。这样的课堂,学生自主成长的土壤就比较贫瘠了。那怎么让土壤肥沃呢,应该有养料,那养料是什么呢,应该是有效的教学策略。要想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就必须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把握。所以我们就从深入解读教材入手,发现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杰克逊大叔对哈默的评价“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来写的。我们就做了一个尝试,就将这句话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与主线,让学生抓住这条主线,找准两个“狼吞虎咽”对课文进行上挂下联,感受哈默“不干活不吃饭”的与众不同之处,体会人物的尊严。通过这样对教材和教学环节的整合,第二次试讲老师的问题就减少到了12次,学生的回答却增加到了40人次。也就是说老师的问题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却明显加大了。

(二)留足空间,激活思维,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表现欲望

五年级的刘老师发现学生从一、二年级开始写口述日记,到了三、四年级开始独立作文,但是到了五六年级,反而对作文越来越不感兴趣。偶然的机会,刘老师发现在学生交上来的周记里,有孩子尝试写了几篇充满童真和幻想的小说,这触发了教师的灵感,于是在课堂上专门拿出作文课来谈学生们自己创作的小说,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赏。慢慢地,写小说成了这班学生的一股流行风潮,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也提高了创作技巧,这些可爱的小作家们创作了魔幻小说:《猫女》《天堂城堡》; 校园小说:《法桐树下》《花开无声》等等,这样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都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尽情地呼吸着自由习作的清新空气。

“生态化课堂”为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空间,是对学生“放心”的课堂。课堂内学会思考,课堂外将这种主动性迁移至广阔的生活中,不以大量的作业占据学生的生活空间,而是让学生学会“处处留心皆学问”。

三、“生态化课堂”必须在各动态要素之间引起和谐互动

“互动”,既指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指生生之间的互动。在“生态化课堂”的教学流程上要力争“环环相扣,前为后因,后为前果”;在“生态化课堂”的教学手段上要做到“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宁简勿繁”。各学科教研组的老师们摒弃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研究出了更多交流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一)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

例如《灯泡亮了》一课,当学生们已经用灯泡、电池,开关和导线连接成一个完整电路让灯泡亮起来时,教师问学生“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学生提到“我想研究不用导线灯泡能不能亮?因为手机里就没导线。”这时学生脑子里认为的导线就是那根导电的线,而不是导电的物体,学生忽视了导线的作用,对导线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教师接着拿出手机上的电池,问“那手机里电池的电是通过哪到屏幕的呢?”学生指到了手机电池上的金属片与手机里面的金属丝,“如果没有金属片和这个金属丝行不行?”学生立刻反驳说“不行!那样电就过不去了。”“大家说得对!可以没有导线,但是必须得有——?”“必须得有个导电的物体。”通过这样一个探究讨论的过程,教师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近的发展区,这样的引导与交流,促使学生认知体系的主动构建。

(二)教师的评价“推波助澜”

恰当及时的评价,能够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生态化课堂研究之前,我们已经比较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那时我们主要是针对学生课堂常规、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还设计了评价表,评价内容包括:听讲、发言、小组学习,形式就是在哪一方面表现好就可以在哪一方面得一颗星。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这些评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是我们也发现这些评价都太浅显了,表面化,缺乏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指向性强的评价,因此我们渐渐把课堂教学评价作为研究重点,目标就是让评价成为推进学生思维发展,形成良好习惯的抓手,与知识的学习有机的融为一体。比如一位老师在执教 《年、月、日》时的评价就非常出色,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汇报观察年历找到的数学知识,一个学生回答:“2月的天数最少。”老师说道:“已经加以比较了,是个好方法。”一个学生按照天数的多少汇报自己的发现,老师评价道:“这位同学是从小到大汇报的,这样不遗漏。”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却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低年级的学生不太注意听同学发言,老师发现后没有生硬的维持纪律而是说道:“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学生马上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到了练习阶段,教师故意说:“双数年份的都是闰年。”一个学生立即举手反对,老师这时又说道:“老师欣赏他,是因为他敢于向老师提出挑战。”这些评价语言多么的准确、到位、生动,对于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强的指导作用。

我们的生态化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师生和谐共生的课堂,更是一个将学生思想亮点“放大”的课堂。

四、“生态化课堂”必须创设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生态化课堂”要达到教与学地位的平衡,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安全的、温馨的、和谐的心理环境,构建阳光般的师生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关注不同素质的学生,引导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在英语组张老师所教的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上课时总是爱走神,不积极举手发言,检测也总是得到良、及格这样的等级。这一天在他又走神的时候,教师批评了他。没想到在随后的测试中他立即“回敬”了一个不及格。这个鲜红的不及格让张老师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对待这样的孩子赏识与引导远比批评来的重要和有效。于是,张老师仔细听他说了课堂上不爱听讲、成绩总是上不去的原因。然后,帮他制定了一个小小的学习计划:今天要努力记住五个英语单词、明天一定要认识五个字母。老师还教给他,在家里要识记家具和衣服的单词,去麦当劳吃饭的时候试着用英语说出食物与饮料的名称等等。在随后的测试中,他的成绩开始逐渐上升,从不及格逐渐上升到良好、优-,最近的一次测试中他竟然也得了优+。英语口语测试中,不爱言语的他像竹筒爆豆一样干净利落。当张老师从他们班门口经过的时候,这个孩子就好像一直在等着张老师一样,跑到她跟前激动地说:“老师,我把家具的单词都会读了,衣服的也都认识了,玩具的还有一个……”面对着这个激动得声音都发颤的孩子,张老师拍着他的肩膀,使劲点了点头,对他说:“孩子,你一定行!”

生态化课堂上的阳光照到了这个原本在 “角落”里的孩子,让他也拥有了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可能。这样安全与温馨的氛围,“放宽”了对“优秀学生”的标准,这样就会多出一批又一批各种类型优秀的学生。

信 全/济南市舜耕小学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生态化评价老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