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2011-04-03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8期
关键词:教研组高校教师专业

刘 玉

(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论高校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刘 玉

(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高等教育的发展依赖高校教师专业水平。对于如何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不少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多是从改善高校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等角度出发,较少涉及高校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间的关系。从高校教师文化的内容、类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着手,阐述高校教师文化如何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尝试构建一种教师文化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高校;教师文化;文化;教师专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关注高校教师学历层次、专业水平,更要关注高校教师的文化属性。因为教师文化是影响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也是一个的文化发展过程。

一 高校教师文化概念界定

关于教师文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各自不同的表述。外国学者安迪·哈格里夫斯认为对教师文化的理解要从内容和形式2个方面进行。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师团体中或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教师团体中被所有的教师所共享的确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习惯、期望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的内容可以被看作是教师的想、说和做。教师文化形式是在文化成员之间由典型的关系模式和特定形式组成的联系方式。这些教师文化形式不仅将教师文化的不同内容表现出来,而且能使教师文化的内容不断的再生产、再界定。换言之,教师团体的信念、价值和态度的变化,取决于教师关系类型和联系方式的变化,也就是教师文化的形式、教师文化的类型[1]。国内有学者认为,教师文化是一种特质文化,是在贯彻育人取向过程中的主导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具体而言,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风、价值取向及情绪的反应等[2]。还有学者认为,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一般包括教师的思想理念、价值体系、行为模式3个层次,这3个层次相互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3]。

总而言之,高校教师文化是在高校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达到共识的一种群体文化,可以从内容和形式2个方面来理解。高校教师文化的内容既包括教师群体在共同学校环境中所形成的教育理念、价值观以及教师专业精神,也包括在这种精神指导下教师的行为方式。

二 高校教师文化内容与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教师文化的内容包括2个方面,首先是高校教师群体在共同学校环境中所形成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是教师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一个教师群体有何种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不仅直接影响教师自身成长和教育质量,而且直接左右着学生有什么样的思想和价值观。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的教育行为。因此,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以及专业发展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其次,高校教师文化还表现是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柱。专业精神是教师基于自我期许而表现出来的成熟信念、高度热情和不懈追求的风范和活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也是直接关系到教师去留的重要因素[4]。

高校教师专业从其本质的内容结构上看,主要包含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职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可以看出高校教师专业结构中包含着丰富的教师文化因素。高校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因此,建设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致的。

三 高校教师文化类型与教师专业发展

根据哈格瑞沃斯(Hargrevaes1992)分析,教师文化的类型包括:个人主义教师文化、派别主义教师文化和合作的教师文化。高校教师文化同样也存在这3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教师文化有何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是怎样的关系呢?

(一)个人主义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个人主义教师文化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教师更愿意独自的备课、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科研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大部分也是自己单独解决。二是较为传统保守的工作态度。高校教师一般都坚信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是科学合理的,很少与其他教师交流、也不愿接纳他人的理念和方法。高校中教师的个人主义教师文化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众所周知,教师教学是需要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经常反思自身的行为,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很显然个人主义教师文化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派别主义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在派别主义教师文化中,教师一般都会参与到学校的某个团体中,团体中的教师之间联系紧密,内部形成了强有力的凝聚力,形成某一派别。在各派别的教师成员之间,关系比较冷谈、互不沟通,派别之间互相排斥。由此可见,派别主义教师文化使派别之间的教师关系紧张、缺乏沟通和互动,而高校教师专业的发展需要教师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合作与互动,所以派别主义教师文化也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三)合作的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合作的教师文化是教师按照某种合作方式,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开放、信赖、协作、支持以达成一定目标,从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关系形式[5]。合作的教师文化中,教师间彼此信任,沟通渠道畅通,相互合作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基于合作型的教师文化的特点,这种文化能较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首先,合作型教师文化为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创造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能否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创新性,合作型的教师文化能使高校教师有信心和勇气打破传统,在教学和科研中,勇于冒险和创新。其次,合作型教师文化能提高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能使教师发现自身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等方面的问题,意识到自己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差距,在合作型教师文化影响下,教师会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其三,新教师能很快融入,轻松、和谐、合作的教师工作氛围,对于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积累教学经验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总而言之,合作的教师文化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联系紧密,教师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基础,良好的教师文化类型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因此,高校应该构建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合作型教师文化。

四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合作型教师文化的构建

合作是社会互动的一种类型,是双方相互配合以达到共同目标的行动。广义上说,人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一般认为,成功的合作应具备:第一,目标一致,合作双方具备共同的目标是合作的前提,只有目标相同才能在行动中相互配合;第二,行动配合,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需要借助于具体的行动方案;第三,相互信任,成功的合作还依赖于相互信任,如果相互猜疑,不讲信用,合作双方就会发生冲突,中断合作;第四,共享成果,双方希望合作是因为仅靠一方的努力无法实现目标,如果合作的一方意识到即使目标实现也无法分享利益,就会退出合作。对于高校教师群体来说,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成功的教师合作同样必须要建立在这4个条件之上,并非具有合作意识合作型教师文化就能够形成。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合作型教师文化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树立共同的目标

明确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制定出长期、短期的发展目标,目标能够分解到各个院系、教研室。每个教师能够依据相应的规划设计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共同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二)构建合作的新型教研组织

教研组是高校组织形式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但是它在组织方式和主要任务的制定上存在着缺陷,合作形式和任务比较单一。从组织方式上看,教研组大多数以学科专业为划分单位。这种组织方式促进了同学科同专业教师间的交流,但是不同学科、专业间的教师交流的机会不多。从教研组的功能上看,主要是制定教学计划和教研活动安排。新型教研组的建立要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扩展教研的功能。首先,在组织上,不能局限于同学科教师之间,而应该实现跨学科的交流。其次,互动性的活动方式。现有教研组在活动安排和活动内容制定上,通常由教研组长决定,这种方式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这样一种活动方式变为教师轮流主持、组织教研活动的方式,通过这种角色和地位的互换,不但能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而且能增进教师间相互的理解和支持。其三,增强教研内容的实效性。教研内容应当尽量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展开,让教师感受到合作对其自身发展的意义和必要性,引导教师逐渐走向自觉、自愿的合作,促成合作教师文化的形成。

(三)考核教研组工作的成果

对教研组工作成果的考核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第一,组织目标的达成程度,组织目标是否基本达成,组织目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第二,教研组教师的合作程度,在教师的合作过程中,教研组是否依然保持合作型组织的状态,教师之间的分工是否合理等等。在对教研组工作成果的考核过程中,教师应组织进行自我反思,分享总结合作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 结 语

高校教师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高校教师的文化建设也是近年来才得到大家的重视。从高校教师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构建合作型的教师文化其实就是构建一种文化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Andy Hargreaves.Changing Teacher Changing Times[M].London:Cassel Villiers Housw,1994.

[2]童远铭.新课程下的教师文化重建[J].教学与管理,2004(1):21-23.

[3]凌小云.加强师德建设,重塑教师文化[J].上海高教研究,1998(1):12-15.

[4]孟宪乐.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学与管理,2005(10):20.

[5]富兰迈克.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G645

A

1674-5884(2011)08-0034-02

2011-05-25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课题(XJK08CGD043)

刘 玉(1975-),女,湖南湘潭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责任编校 谢宜辰)

猜你喜欢

教研组高校教师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