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在小儿肾积水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1-04-03高平
高平
医学上将因为尿路发生阻塞而造成的肾盂或肾盏的扩大并同时伴有肾组织萎缩的现象称为肾盂积水[1]。尿路的阻塞现象在泌尿道任何部位发生的可能性均存在,可能是单侧,也可能是双侧;可能是完全性阻塞,也可能是不完全性阻塞,但是不同程度的阻塞在持续一段时间以后都能够引发肾盂积水的症状表现[2]。该病的综合征状特别明显,主要临床表现为有积水一侧的腰部有胀痛现象,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诱因之一[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患该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给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本次研究随机抽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进行治疗的小儿肾积水患者25例,并与非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肾积水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5~9岁,平均年龄5.7岁;24例为轻度水肿,17例为中度水肿,9例为中度水肿。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临床确诊。
1.2 方法
50例小儿肾积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其中A组采用非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进行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及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4]。
2 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也明显少于A组,而BUN和Cr水平则平均较A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3 讨论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尿液使体内的代谢废物经尿路排出体外,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以及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肾积水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尿路梗阻引起的肾脏的病理改变。尿路的阻塞现象在泌尿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可能是单侧,也可能是双侧;可能是完全性阻塞,也可能是不完全性阻塞,从肾集合管一直到尿道外口,任何部位的梗阻都会影响尿液的排出而引起肾积水。尿路梗阻的原因很多:小儿以先天畸形为多见,最常见的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先天发育异常,无论是否有狭窄都可能因该处输尿管蠕动不良,使尿液不能完全通过而引起肾积水[5]。除先天性肾积水以外,其他原因的肾积水常由检查原发病而被检查出来。而先天性肾积水是在不知不觉的长期过程中逐渐加重着,因而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部分患儿的腹部膨隆或出现明显的包块,或是出现间歇的腹痛,在就医时才被发现。因而,肾积水可以发现于任何年龄。最早在胎儿7~8个月时就有可能经B超发现[6-7]。
本次研究就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对小儿肾积水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手术时间方面,还是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方面,该法比非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BUN、Cr的指数进行测定后比较发现,通过该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在肾功能方面有较大的改善[8]。
综上所述,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对小儿肾积水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十分明显,对于肾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1] 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90.
[2] 齐琳,祖雄兵,张旭,等.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3):171-173.
[3] 欧阳时锋,黄循,杨金端.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双J管内引流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9,9(9):378-379.
[4] Lopez-Pujals A,Leveillee RJ,Wong C. Application of strict radiologic criteria to define success in laparoscopic pyeloplasty[J].J Endourol,2007,18(8):756-760.
[5] 赵国贵,王宪刚,王之章.先天性肾积水肾实质的光镜与电镜观察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7,8(3):154.
[6] O'Tuama LA,Treves ST,Peters CA.Tracking the natural history of infantile hydronephrosis with diuretic renography[J]. J NuclMed, 2007,33(6):2098-2102.
[7] 高燕.46例胎儿肾积水超声诊断及预后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36):79-80.
[8] Yung BCK,Sostre S,Gearhart P. Normalized clearance-to-uptake slope ratio: a method to minimize false-positive diuretic renograms[J]. JNucl Med,2010,34:762-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