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力衰竭诊治分析
2011-04-01张伍祥
张伍祥
新生儿心力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表现不典型,又受原发病的影响,早期诊断困难,易贻误病情,为提高新生儿心力衰竭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对我院52例心衰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治的52例心衰患儿为研究对象,男36例,女26例,发病年龄~1周16例,~2周22例,~4周14例,足月儿39例,早产儿13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3年制定的新生儿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1.2 伴随疾病 先天性心血管异常26例,其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伴房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5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三尖瓣反流2例,室间隔缺损5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2例,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2例,法洛氏四联征2例,新生儿肺炎4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肺透明膜病3例,其中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2例,重度窒息7例,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3例,气胸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呼吸衰竭9例。
1.3 治疗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给予西地兰(0.03~0.04)mg/kg强心,先静注1/2量,余量分2次,间隔6~8小时,有先天性心脏病者12小时后地高辛维持,同时加用酚妥拉明,症状轻或不典型心衰,给予静滴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8例需呼吸机支持,全部病例静注速尿1 mg/kg,1~2次/天。
2 结果
2.1 新生儿心力衰竭的诊断 52例中典型症状20例(38.46%)。变现不典型32例,其中肺部啰音增多,肝脏进行性增大14例,抗心衰治疗后肺部啰音减少,肝脏缩小,呼吸困难好转才确诊18例,主要诊断指标阳性率,52例中呼吸急促(85.62%),心动过速(78.85%),心脏扩大(X线)(32.43%),湿肺(40.21%),有肝脏增大者(88.23%),同时有心率>160次/分,呼吸>60次/分,心脏扩大,湿肺12例(23.08%),非特征性症状、体征中发绀(87.89%),反应差(82.15%),烦躁(78.25%),奶量减少(80.72%),体重增加过多(70.23%),水肿(20.87%),治疗后肺部啰音明显减少45.02%,心音低钝48.26%,心衰控制后出现明显心脏杂音20.86%,心率减慢而治疗后增快占26.32%,提示吃奶减少,水肿或体重增加过多对判断心衰有参考价值。
2.2 先心病,其它疾病合并心衰的比较,先心病组心衰症状典型占60.25%,肺水肿60.01%,需呼吸机治疗20.52%,与其它疾病组有显著差异。(P<0.05)。
2.3 治疗与转归 治愈32例,好转出院12例,死亡8例。积极治疗原发病,43例使用西地兰未发现洋地黄中毒。9例症状减轻不典型心衰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静滴,治愈3例,另6例病情加重,加用西地兰后治愈3例,好转2例,死亡1例,52例中4例表现不典型,出现肺部啰音,误以为合并肺炎未及时治疗,最后发生肺出血。
3 讨论
新生儿交感神经未完全发育成熟,左心储备量低,心脏代偿能力有限,易发生心衰,先心病时心脏负荷加重,患肺炎甚至轻微呼吸道感染,都可促使心衰发生。心衰进展快不典型,国内外对心衰诊断仍限于症状、体征判断,缺乏金标准,因此心衰的早期诊断仍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难题。肺炎和心衰有许多类似表现,心衰肺水肿特别与重症肺炎相混淆。本组资料,52例表现典型21例,占40.83%,多数不典型,需动态观察或根据治疗后变化才能确诊。诊断指标中,呼吸急促,心率过速出现率高,但特异性差,胸片有心脏扩大占32.43%,对诊断价值大,但阳性率低;用时满足心率>160次/min,呼吸>60次/min,心脏扩大,湿肺的有12例,占23.08%。有肝脏增大者占88.23%,肺部啰音治疗后短时间明显减少占45.02%。提示肝脏增大、肺部啰音变化,对心衰诊断有重要价值,与国内文献观点相一致[2],有4例心衰表现不典型,未及时抗心衰治疗,最后发生肺出血。表明临床医师不能机械套用诊断标准,而要密切观察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此外,心率减慢而抗心衰治疗后增快占16.32%。表明心动过缓也是心衰特点之一。吃奶减少、水肿或体重增加过多对判断心衰有参考价值,与文献结果一致。先心病组心衰症状典型,肺水肿多见,多需呼吸机支持治疗[3]。
本组9例症状轻或不典型心衰,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静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治愈3例,另6例病情加重,加用西地兰后治愈3例,好转2例,死亡1例,提示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有抗心衰作用,但不能替代洋地黄。因此,建议症状较重患儿选用洋地黄药物为好。该类药物除有正性肌力作用外,还有神经激素轴调节功能,对改善心衰症状有肯定效果[4]。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要注意严格掌握剂量。
[1]金汉诊,黄德珉,宫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92.
[2]专家座谈会.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0):577-581.
[3]刘勇,李怡.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探讨[J].华中医学杂志,2000,24(5):257-258.
[4]柳国胜,新生儿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