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治疗癫痫伴发抑郁临床应用
2011-04-01顾爱华张松礼
顾爱华 张松礼
癫痫是神经科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癫痫伴发抑郁是部分癫痫症患者病症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的症状,如何及时正确地处理癫痫伴发抑郁,有益于治疗癫痫病转好。本文对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癫痫伴发抑郁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癫痫专科门诊就诊的12岁以上,60岁以下诊断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癫痫且伴有抑郁的患者共56例,男30例,女26例;病程在0.1~31年,平均5.3年。排除其他严重身体疾病,患者均能配合抑郁、焦虑量表的调查。
1.2 诊断及入选标准
癫痫的诊断和分类采用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诊断和分类标准;癫痫伴发抑郁和焦虑症状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版有关躯体疾病致精神障碍中的神经症样症状(抑郁、焦虑)的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HAMA>17;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1]。伴抑郁、焦虑的癫痫患者均行CT或MR检查,以排除肿瘤、脑血管病导致癫痫。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开始服用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每片圣·约翰草提取物片膜衣片含干燥圣·约翰学提取物300mg,其中含贯叶金丝桃素9mg和金丝桃素和伪金丝桃素0.35~0.80mg;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生产),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4周,同时并用抗癫痫药,睡眠困难者夜间合并二氮卓类药物阿普唑仑。此外均无其他合并药物情况和其他疗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各由心理测定室评定HAME、MESSS、CGI。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专用统计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Ridid检验。
2 结果
采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进行评定[2]。治疗前后HAMD、MESSS评分比较,治疗第1周18例(32.14%)有效,第2周26例(46.43%)有效,第3周34例(60.71%)有效,第4周54例(96.43%)有效。治疗前与治疗中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无认知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发作频率增加,其中5例发作频率减少。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之间的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面对的压力增大,抑郁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抑郁症已成常见的精神疾患。而癫痫伴发抑郁存在于较多癫痫病患者中。抑郁或焦虑与癫痫共存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病学现象,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虽然近年癫痫治疗手段不断更新,明显降低癫痫发作频率,抑郁与焦虑却成为严重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并常是癫痫发作的诱因,影响癫痫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通过分析65例癫痫伴发抑郁或焦虑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应心理干预,探讨促进癫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有效途径。
目前认为,癫痫不一定伴发抑郁,但二者之间存在关联性,抑郁和癫痫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3]:①单胺类神经递质活性降低;②脑代谢功能的改变;③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关于癫痫伴发抑郁和焦虑的原因尚未阐明,而且关于癫痫伴发抑郁与焦虑机制的研究相当少,关于治疗的研究就更少。但目前已经证实的是,癫痫患者抑郁与焦虑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要高,而有关报道的数据差异很大,大部分资料显示,抑郁在控制不理想的癫痫患者中的发病率高于不发作的癫痫患者,但抑郁程度与癫痫发作频率无关。癫痫患者的自杀率比普通人群明显要高。癫痫患者焦虑发病率在10/100~25/100与抑郁相似,焦虑也可以在癫痫发作期或者间歇期出现,但焦虑的程度会随着发作频率的增加而加重。此种病情目前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临床上也较为常见,抑郁严重者常导致自杀。治疗癫痫伴发抑郁已经成为巩固癫痫病治疗效果的基石。及时正确地处理癫痫伴发抑郁,有益于改善癫痫症的转归,尤其有利于对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抑郁状态的处理,这促使患者正视面临的问题,精神状态向良好方向转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圣·约翰草提取物片4周的治疗,发现圣·约翰草提取物片不但对抑郁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临床观察该药起效快,服用后短时间可见效,且较传统抗抑郁药物的抗胆碱能、拟交感、心斑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引起的不良反应并未损失生活质量指标,服药的依从性好[4]。因此,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可成为轻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可共选择的一线用药。而圣·约翰草提取物片作为目前惟一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抗抑郁药,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因此,对于癫痫伴发抑郁症应使用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防止癫痫加重、促进患者康复,并且不能停用抗癫痫药,要抗癫痫药配合抗抑郁药治疗,才能解决问题。然而由于本研究为开放性研究,样本小,疗效观察时间短,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2.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M].2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150-153,197-207.
[3]孙肖爽.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及其对神经功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1):87-89.
[4]贡联兵,马玲.国产抗抑郁新药的临床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3(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