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1、2级高血压方案成本效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2011-08-30李莉
李莉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因素。卫生部在2002年调查发现我国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0%,且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而知晓率与控制率在城市为48.5%和11.3%,而农村仅为26.8%和3.9%[1];其相关直接治疗费用高达190.8亿人民币[2]。而临床上高血压人群多为1、2级者。因此,我们选择多种临床常用降压药物对中低危高血压人群开展治疗,分析疗效与费用成本之间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观察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且诊断高血压1、2级的患者150例,每组30例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比索洛尔片组、氨氯地平片组、卡托普利片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组。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二次及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3]。
1级高血压为收缩压在140~159mmHg或舒张压在90~99mmHg。
2级高血压为收缩压在160~179mmHg或舒张压在100~109mmHg。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血压为1、2级高血压者;
(2)年龄在40~75岁(以出生年月计算),且均为女性;
(3)患者及家属知情自愿同意;
(4)住院期间诊断为高血压,且以上五种降压药均可使用,无明显禁忌者。
1.4 排除标准
(1)患者不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2)对使用观察的降压药物已知过敏者;
(3)患者合并肝脏、肾脏、造血、泌尿、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且影响试验观察者;
(4)诊断为继发性高血压者;
(5)患者有精神疾病或无自主行为能力者。
1.5 降压效果评价标准[4]
显效: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到正常范围;收缩压降低30mmHg以上,舒张压降低20mmHg以上,未下降至正常范围;
有效: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15~29mmHg;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
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显效与有效标准者。
1.6 治疗方案
把诊断为1、2级高血压的患者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排序尾号为0、5的进入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拜新同,批准文号:J20080091,30毫克,日一次口服),尾号为1、6进入比索洛尔片组(康忻,批准文号:H20060100,5毫克,日一次口服),尾号为2、7进入氨氯地平片组(络活喜,批准文号:H10950224,5毫克,日一次口服),尾号为3、8进入卡托普利片组(开博通,批准文号:H31022986,12.5毫克,日二次,口服),尾号为4、9进入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组(倍他乐克,批准文号:H32025391,25毫克,日二次,口服)。共治疗10天,观察降压药使用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利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分析费用与疗效性价比。
表1 诊断高血压1、2级患者的出入院血压情况
1.7 统计方法
本试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2表示,并进行相关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法是费用为C,临床疗效为E,C/E为成本效果比,所得值越小其增加成本越低,临床意义越大。
2 结果
2.1 诊断高血压1、2级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出入院血压情况,见表1。
2.2 治疗10天后有效率情况及成本效果比情况,见表2。
表2 治疗10天后有效率情况及成本效果比情况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引发的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治疗高血压的降压药物种类繁多,又各有千秋。因近年对高血压认识的不断深入,在临床中以1、2级高血压多见。在药物选择上虽然研究的比较深入,但因对患者病情了解的不够详细,或无相关并发症,要选择哪种降压药更适合的问题上显得颇为棘手。因此,我们开展本次研究,观察在无特殊禁忌条件下哪种降压药疗效与成本更为突出,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从结果上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的疗效与硝苯地平控释片相同,与其他三种药物疗效比较相接近,价格优势相对明显。此方案不仅在城市,更适合对广大农村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虽络活喜服用量较小、安全性较高,但相同治疗天数下价格是倍他乐克的近7倍。这也提示我们临床医师在追求高安全性、长效制剂的同时,应关注是否治疗效果与患者获得的利益成正比。β受体阻滞剂、ACEI类中短效制剂是否真无用武之地,均值得我们思考。
β受体阻滞剂具有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使心排血量下降,降低心肌氧耗量,抑制心肌细胞自律性等作用。尤其对中青年心率较快,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等临床效果明显。临床观察发现本药对慢性心衰相关治疗疗效较好,具有抑制心肌重构的作用。因其能够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有效降低心率,延长心室舒张期,以保证心室血液,且增加每搏输出量;达到显著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延缓甚至逆转心功能恶化[5]。而长期服用未见引发糖耐量异常的直接证据[6]。
因此,对高血压的治疗在重视临床疗效的同时,更应注重患者的依从性,而经济因素在我国应是考虑的重点。提高高血压控制率才是临床工作的重点,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02][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翟屹,胡建平,孔灵芝,等.中国居民高血压造成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经济负担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744-747.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4] 郑莜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6.
[5] 李云婷.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衰的远期疗效观察[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23(3):32-33.
[6] 万元春.抗高血压新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奈必洛尔[J].当代医学,2010,16(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