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试点病房”的做法与体会

2011-03-27张绪芬付为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1期
关键词:护士长科室基础

张绪芬 方 蓉 付为芳

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已成为病人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1]。至2010年起,我院以创建“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为目标,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明确了工作任务,拓展了工作思路,加强了护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了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我科积极响应,在排班模式、工作流程、基础护理、培训与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成为我院的“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试点病房”,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现有床位 37张,实际住院病人平均每天 56人左右,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人员18名(含护士长1名),年龄 20~41岁,平均 26.5岁。学历:大专 9名,本科 9名。职称:护士 9名,护师 4名,主管护师 5名。科室工作以团队建设、质量控制、科研教学、健康教育为四条主线,各质控组长各负其责、全员参与,协助护士长做好病区管理工作。

2 方 法

2.1 调研分析,广泛征求意见

在创建“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工作前期,科室组织学习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和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护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并进行了医、护、患的调研工作,针对科室目前工作现状、病人需求、投诉、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进行了讨论。

2.2 转变观念,落实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护士切实转变观念和态度,强化基础护理不是“重基础,轻专科”,而是以专科能力和专科知识做支撑来开展基础护理,以专科护理内涵提升基础护理品质,树立“基础护理是本源,专科护理是内涵”的理念。将病人的需要作为服务内容,使满足病人需求转化成护理人员尽心尽力为病人服务的内在动力[2]。我科对病人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工作进行了量化和细化,制定了《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项目及日常分工表》,见表 1。

表1 血液内科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项目及日常分工表

2.3 更新排班,实行责任包干加小组负责制

遵循“连续、均衡、层级、责任”的原则。我科重新制定了排班模式、工作流程及职责,实行了责任包干加小组负责 12 h工作制,将科内护士、病人床位分为 4组,取消了助理班和总务护士,设立护士长助理,加强了管理责任担当。白班和夜班分别安排 1名责任组长负责并检查当班的治疗与护理的完成。责 1组与责 2组上班时间为 8:00~20:00,责 3组与责 4组负责晨间护理,上班时间为 7:00~19:00,夜 1组与夜 2组上班时间为:20:00~8:00。每周按 40h工作时间计。

2.4 鼓励创新,加强培训与考核

人员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实现质量管理体制体系有效运行和达到质量目标的重要步骤与环节[3]。鼓励创新、在调动大家积极性、创新性上下功夫,改变培训方式,变单一的示教室考核为现场观摩、实地讲评、情境模拟、集中分析的方式展开,引导护士寻求贴近临床、贴近病人“安全、省力、节时、便捷、舒适、科学”的工作方法。感受型服务是提升病人满意度的有力保证[4],要关注细节,注重病人感受,每项操作均体现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改变了护理操作技能“考”与“用”分离的现象[5],促进养成良好的工作行为和习惯。设立岗位培训个人明星、科室明星、创新明星奖项。现在科室与科室、护士与护士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2.5 绩效考核,实行责权利相当原则

提高护士的工作绩效不仅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还能提升护士自身的工作成就感[6]。科室遵循“硬性制度管理与软性文化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方式。责任护士与护士长签定《责任护士责任状》,责任护士除了落实好专科护理之外,还必须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服务项目,我科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执行表,见表 2。

表2 血液内科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评估执行表

我科添置了必要的护理用品,每个责任组配备了基础护理盒、多功能护理车。每名责任护士每天必须先自查梳理,组长再核实当天的工作完成情况。护士长和责任组长每月通过询问病人和家属感受、发放问卷调查表检查落实情况。科室每月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以了解每人每月完成情况,责任护士对完成护理工作数量、质量、病人满意度负责,与当月奖金挂钩。合理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调动护士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团队活力。

2.6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流程及职责

针对新的排班模式及工作流程出现的问题,如双夜班责任界线;如何形成医护、医技、后勤一条龙的服务链;如何进行绩效考核等问题,护士长积极征求和采纳护士对护理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我科每月召开 1次“建言献策”专题会,提出改进措施。

3 体 会

3.1 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新的排班模式增强了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的责任心,注重了对病人的非技术服务如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让每位护士明确护理工作中,珍视生命、尊重人的健康权力和尊严是护士的天职[7]。每名护士能够积极、主动地把优质服务理念和人文精神融入护理程序中,建立“我的病人、我的护士”的责任关系,真正使护士心中时刻牵挂病人,增强到病人身边去的意识和行为,现在在病区,随时可看见护士深入病房、主动为病人服务的身影,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既帮助病人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3.2 减轻了护士工作压力,保障了护士权益和身心健康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三班倒排班方式不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8],我科护士长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和护士的要求更新排班模式后,每名责任护士所分管的病人少了,夜班也增加了人力。由于分担了责任和工作量,缓解了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补足,提高业务水平。由于工作时间延长,护理工作更有条理了,由以前的每天加班加点变为能按时下班,休息的时间也变多了。同时为护理人员配备了工作餐、增加了夜班费,护士长也在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及职责,业余组织大家郊游等。真正从生活、工作上关心、爱护、重视每一位护士,使她们感受到工作是快乐的,大集体是温暖的,从而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9]。有效地减轻了护士的疲惫及职业倦怠感,将护理工作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程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保障了护士权益和身心健康。

3.3 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

每月开展“服务之星”、“质量之星”、“协作之星”、“安全之星”评选,使护士对知识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我科护理人员学历、职称偏低,为提高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护士利用各种渠道学习专业及相关知识,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明显增多,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创建“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试点病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虽然还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在支持保障及绩效考核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是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均得到了明显提高,护士的权益和身心健康也得到了保障。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当根据所取得的效果,在提高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质量、加强病房服务管理等方面多动脑筋、下功夫,以期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人员和物质资源,达到令病人、医院、社会、政府都满意的效果,同时探索更合理、更高效的护理模式,以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1] 郭书平.护患关系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7):86-87.

[2] 闻 曲,谢爱芹.感动服务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9):55-57.

[3] 侯爱和,徐运辉.护理操作技能训练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7,(18):12-13.

[4] 许佩珍.提升感受型服务对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77-78.

[5] 杨建国主编.护理行业实施 ISO 9000实践与指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34.

[6] 杨漫欣,赵春黎.医院组织气氛对护士工作绩效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9):43.

[7] 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3,39(3):192.

[8] 吴惠平,锣伟香.护士夜班排班方式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3,7(4):37-38.

[9] 胡菊英.当前形势下中医院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75.

猜你喜欢

护士长科室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整式”基础巩固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爱紧张的猫大夫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