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小组的设立及应用效果

2011-03-27谭海燕彭丽彬陈安利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1期
关键词:置管导管专业

谭海燕 彭丽彬 邱 琼 陈安利 陈 劲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但 PICC是一项创伤性、风险性较高的护理操作,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置管的失败或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专业、规范的管理是PICC置管安全的有力保证。2009年 3月起,我院建立 PICC小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 2007年 3月 ~2009年 2月在我院行 PICC置管的 24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未实行 PICC专业小组管理),2009年 3月 ~2010年 10月行 PICC置管的 240例患者列为研究组(实行 PICC专业小组管理)。研究组男 147例,女 93例。年龄31~72岁,平均(48.6±4.5)岁。其中乳腺癌 91例,胃癌 21例,直肠癌 45例,结肠癌 31例,食管癌 11例,卵巢癌 9例,肺癌 26例,淋巴瘤 4例,颅内肿瘤 2例。对照组男 145例,女 95例。年龄 35~76岁,平均(45.8±3.9)岁。其中乳腺癌 89例,胃癌 20例,直肠癌 40例,结肠癌 37例,食管癌 8例,卵巢癌12例,肺癌 25例,淋巴瘤 5例,颅内肿瘤 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小组管理方法

1.2.1 PICC小组的组建 小组由护理部及专业护理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设立组长、副组长和秘书各 1名,组员由肿瘤内科、肿瘤外科、妇瘤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的护士长或护理骨干共 9名组成。小组成员均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以上职称,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操作能力、善于思考和学习,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经培训取得了国家PICC置管资质证书。

1.2.2 PICC小组的职责及定位 PICC小组定位为 PICC技术应用的开拓者、科研者、培训者及指导者。主要职责:循证制定 PICC专业护理指引,规范 PICC临床护理行为;负责PICC质量监控,提高 PICC专业水平;规范健康教育,提高带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搭建 PICC专业平台,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开展护理会诊,解决临床疑难护理问题;组织 PICC小组活动,引进相关新业务、新技术,开展护理科研和引领专科发展。1.2.3 建立管理流程

1.2.3.1 统一标准,全面规范管理 制定了 PICC置管准入制度、告知制度、床头交接制度、人员培训制度、会诊制度、健康宣教制度、维护档案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了 PICC置管和导管维护操作流程、考评标准及质量控制标准。

1.2.3.2 系统、规范化健康教育 患者的健康教育按置管前、置管中、带管回家三个阶段各有侧重进行。置管前重点讲解置管的优缺点和相关知识;置管中重点告知带管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带管回家期间重点为培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1.2.3.3 建立PICC置管患者维护档案。内容包括 4部分:(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家庭住址、联系电话。(2)穿刺置管记录:置管时间、穿刺部位、导管种类和型号、置管方式(盲穿或引导)、导管置入长度、外露长度、导管尖端位置、穿刺侧上肢臂围。(3)带管期间维护情况:所行操作(更换肝素帽、换药、冲洗)、穿刺部位皮肤情况、臂围、导管外露长度、导管有无回血、破裂、渗漏等异常、冲管有无阻力、并发症情况及处理方法。④拔管记录:拔管日期、拔管原因、拔管过程、导管尖端完整情况、导管长度、细菌学培养等情况。每次记录都须有操作者签名。

1.2.3.4 全程跟踪随访。由小组成员对每一位置管者从置管前—置管中—带管回家进行全程跟踪随访及记录。

1.2.4 PICC小组运行方法 成立 PICC QQ群,在医院网站开辟PICC活动角,建立便捷有效的信息联络方式。每月召开小组会议 1次,时间 2~3 h。内容为制订年度工作目标、月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推进计划,讨论临床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及处理方法。

1.2.5 PICC小组成员培训 专业化培训是 PICC开展的基础[3],采取理论授课、技能培训、现场指导、小组讨论、个案报告、期刊数据库集中查阅学习、外出短期培训等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

1.3 评价方法

对成立 PICC小组前(2007年 3月 ~2009年 2月)与成立PICC小组后(2009年 3月 ~2010年 10月)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PICC留置时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评定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该量表由美国学者 Kearney和Fleischer[4]于 1979年根据 Orem的自我护理理论设计制定,包括 43个条目,分为 4个维度,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5分制评分,其中 11个条目是反向评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1.0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 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 果

2.1 成立 PICC小组的成效

成立 PICC小组以来,小组共举办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32次,完成疑难会诊 55次,成功举办市级PICC新进展学习班 1次,圆满完成市级科研课题 1个,申报省级科研课题 1个,撰写学术论文 5篇。

2.2 成立 PICC小组前后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PICC留置时间比较(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PICC置管时间比较

2.3 成立PICC小组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表 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自我护理能力 自我护理技能 自护责任感 自我概念 健康知识水平对照组240 93.1±13.2 21.9±4.1 39.8±3.1 16.5±4.6 13.8±5.9研究组t值P值240 124.3±13.6 31.8±5.2 41.2±3.7 24.1±5.5 22.5±6.6 25.57 23.02 4.23 16.52 15.26<0.01 <0.01 <0.01 <0.01 <0.01

2.4 成立PICC小组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表 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 论

PICC小组管理模式保证了 PICC的安全使用。PICC置管是一项高风险的护理技术操作,防范和降低 PICC置管风险,保障 PICC置管安全,是护理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5]。我院通过建立PICC小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PICC准入制度,对操作技术人员进行严格选拔和培训,建立标准化管理流程,全面规范 PICC临床置管和维护操作,建立PICC置管患者维护档案,认真做好患者健康宣教,做到置管前—置管中—带管回家全程跟踪和随访,对疑难问题实行小组会诊及论证,培养了一支 PICC置管专家型队伍,有效降低了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了 PICC的使用安全及有效使用期限。从表 1可见,建立PICC小组前后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PICC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ICC小组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升了患者满意度。PICC留管时间的长短和并发症的发生,除了与护士的正确维护密切相关外,与患者或家属的配合也有很大关系[6]。规范化健康教育是 PICC置管护理的重要内容[7],PICC小组制定了系统而专业的健康宣教流程,根据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采用个体讲解、书面资料、图片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有步骤的健康教育,如宣传手册教会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点、导管异常情况的表现、如何自我护理及观察,宣传图谱显示PICC基础知识,维护手册上告知维护知识和公示咨询电话号码等,使健康教育贯彻于患者置管的全过程,有效提高了患者对PICC的认知程度和置管依从性,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健康教育的互动过程增进了护患沟通,让患者进一步感受到医务人员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建立起指导 -参与 -合作型护患关系,提高了服务满意度。表 2、表 3结果显示,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ICC小组管理模式增强了科室间的交流合作,活跃了护理学术氛围,提升了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在成立 PICC小组前,科室之间缺乏沟通,各科的 PICC置管者都是自行管理,遇到疑难问题,护士基本都是凭本科室的临床经验进行对症处理。成立PICC小组后,建立了培训制度及护理会诊制度,并定期召开工作总结汇报会,来自不同科室的小组成员有了许多相互交流和探讨的机会,使护理新知识、新技术能够及时在全院共享,提高了大家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科研意识,促进了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1] Tilton D.How to fine-tune your PICC care[J].RN,2006,69(9):30-35.

[2] 王 虹.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小组规范管理的成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7):2064-2066.

[3] 赵宝兰.基层医院 PICC管理小组的建立与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2):95-96.

[4] Mincko Y.The exercise ofself-care agency scale[J].West Journal of Nursing,1998,20(3):370-381.

[5] 向亚华,王红红.PICC小组在 PICC置管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2010,9:191-192.

[6] 刘 莉,李任萍,李馨悦.肿瘤患者 PICC置管的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3):219-220.

[7] 廖小玲,杨丽莎.规范化健康教育在肿瘤患者 PICC置管及围管期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118-119.

猜你喜欢

置管导管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