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11-03-27李兴艳齐国娥杨老虎郭艳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1期
关键词:值夜班夜班精神科

李兴艳 齐国娥 杨老虎 郭艳峤

精神科护士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经常承受着一些特殊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受到一定影响,为了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由 3名主管护师分发调查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由被调查者仔细阅读,逐项单独填写。随机选取我院临床护士 103名,均为女性,年龄 20~52岁,平均年龄(32±13)岁。值夜班护士 70名,白班护士 33名。文化程度:中专 25名,大专及以上 78名。

1.2 调查工具

(1)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 90个项目组成,分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 10类因子,按 1~5分 5级评定,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SCL-90是国内外心理卫生调查中应用较广泛的一个心理量表,它反映了诸多的心理健康内容,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2)采用英国 Trudie等[2]指定的疲劳量表-14(FS-14),包括 14个条目,其中 1~8项反应躯体的疲劳,9~14项反应脑力的疲劳,有该项症状选择“是”,计 1分,无该项症状选“否”,计 0分,其中第 10项、13项、14项为反向评分,疲劳总分值为躯体与脑力疲劳分值之和,分值越高反应疲劳越严重。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SPS 13.0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 果

2.1 精神科护士 SCL-90评分结果(表 1)

表1 精神科护士与国内常模 SCL-90比较±s)

表1 精神科护士与国内常模 SCL-90比较±s)

项目 精神科护士(n=103)常模(n=1433) t值 P值躯体化 2.51±1.01 1.36±0.54 3.77 0.001强迫 2.09±0.82 1.61±0.51 1.73 0.100人际敏感 2.67±0.89 1.61±0.56 3.90 0.001抑郁 2.01±0.74 1.51±0.52 1.94 0.065焦虑 2.56±0.88 1.38±0.34 4.04 0.000敌对 2.13±0.68 1.46±0.55 2.65 0.015恐怖 1.61±0.47 1.24±0.40 2.04 0.054偏执 1.93±0.67 1.44±0.56 1.99 0.058精神病性 1.81±0.22 1.28±0.43 2.08 0.062

表1显示,本组样本 SCL-90各项因子分与国内常模相比,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均高于国内常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精神科值夜班护士与白班护士SCL-90各因子分比较(表2)

表2 精神科值夜班护士与白班护士 SCL-90比较±s)

表2 精神科值夜班护士与白班护士 SCL-90比较±s)

项目 值夜班护士(n=70)白班护士(n=33) t值 P值躯体化 2.87±0.79 2.13±0.84 2.93 0.006强迫 2.77±0.67 2.02±0.54 4.02 0.000人际敏感 2.59±0.61 2.15±0.55 2.25 0.032抑郁 2.49±0.65 1.81±0.56 3.56 0.001焦虑 2.65±0.40 2.17±0.57 3.13 0.003敌对 2.28±0.42 1.78±0.41 3.84 0.000恐怖 2.17±0.34 1.90±0.36 2.42 0.022偏执 2.20±0.36 1.80±0.54 2.62 0.013精神病性 2.24±0.49 1.93±0.58 2.00 0.056

表2显示,除精神病性外,值夜班护士 SCL-90其余因子分均高于白班护士,其中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与白班护士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3 两组护士疲劳发生情况(表 3)

表3 精神科倒夜班护士与白班护士疲劳量表得分比较±s)

表3 精神科倒夜班护士与白班护士疲劳量表得分比较±s)

组别精神科倒夜班护士精神科白班护士t值P值躯体疲劳 脑力疲劳 总分5.81±1.53 3.65±1.68 9.46±2.28 5.84±2.26 3.42±0.87 9.24±3.14 0.53 2.27 2.09>0.05 <0.05 <0.05

表3显示,70名值夜班护士中,有 69名护士有过度疲劳经历,占 98.57%。精神科值夜班护士与白班护士疲劳量表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及敌对 4项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程金莲等[3]相关研究认为护士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基本一致。精神科护士工作繁重、琐碎,护理的对象大都是大脑机能失调、言语行为紊乱的精神疾病病人。处于精神疾病状态的特殊群体不仅合作性差、依从性差,而且随时有可能发生自伤、自杀及冲动伤人等意外事件,护士在工作中既要注意病人安全,又要注意自身安全,长期在高风险、高压力的状态下工作,心理健康难免受影响。

Bourbonnais等[4]研究报道,工作压力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发现,精神科值夜班护士 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白班护士,除精神病性外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值夜班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精神科病人无家属陪护,病人的安全和病情变化全靠护士的观察,特别对伴有躯体疾病的病人,护士值夜班时感到责任大。特别是近年来民众法制意识提高,护士总担心自己事情做不好,过分担心病人出意外,特别对门锁、危险物品过分紧张,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神经过敏、做事必须反复检查和过分担忧等。

精神科最辛苦、最有压力的是夜班护士。一方面,频繁的昼夜倒班,使生活失去规律,扰乱了人体的生物钟节律,影响了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夜间工作人员少,承担的责任大,护士除了做好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外,必须在病房内不停的巡视、观察病人,时刻提高警惕,避免一切意外发生。此外,一旦发生差错事故,护士就要受到一定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因此,夜班比白班更需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体力,承受更大的身心压力,这些因素会影响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有研究显示[5],个体职业紧张水平越高,其疲劳程度越重。本研究也显示,98.57%的精神科值夜班护士有过被疲劳困扰的经历,疲劳总分值高于白班护士。因长期的昼夜轮班造成慢性昼夜节律失调,失眠、胃病、内分泌失调等成为值夜班的阻力,加上个人问题、工作晋升、特别是成为母亲后孩子的成长教育、家庭事务上与夜班生活的矛盾,使精神科护士身心疲惫。

总之,精神科护士,尤其是夜班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需定期为精神科护士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她们的身心健康,使她们更安心的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1] 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出版社,1999:375-378.

[2] Trudie Chalder,bereiowitz G,Terewa Pawlikoyska,et al.Development of fatigue seale[J].JournalofPsychosomatic Research,1993,37(2):147.

[3] 程金莲,李 萍,韩世范,等.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医医院管理杂志,2000,16(2):91-92.

[4] BuorbonnaisR,Comeau M,Vezina M.Job strain evolution ofmental heaith among nurses[J].Jocuup Heath Psychol,1999,4(2):95-107.

[5] 徐朝燕,张振路,林细吟,等.护理职业紧张对个体疲劳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

猜你喜欢

值夜班夜班精神科
上夜班 升血压
路灯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夜班女生怎么保养皮肤
古代官员也值夜班
夜班交心的好闺密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参与式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影响值夜班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