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焦虑问题研究
——以老年知识分子医案为例

2011-03-18武警8630医院天津市300161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求助者评量疗法

(武警8630医院,天津市 300161)

抑郁焦虑问题研究
——以老年知识分子医案为例

朱守兰

(武警8630医院,天津市 300161)

解决老年知识分子存在的抑郁、焦虑问题。采取认知行为疗法,从改变求助者的认知入手,纠正认知上的非理性观念及不良行为,消除抑郁、焦虑情绪。通过分析得知,老年人生理上的改变,也会出现心理改变。老年知识分子中空巢家庭增多,需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和爱好,晚年才能幸福。提醒大家都应关心这类人群的身心健康。

心理分析;抑郁;焦虑;认知行为疗法;医案

解决老年知识分子抑郁、焦虑问题。应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认知上的错误和行为上的偏激。老年知识分子中空巢家庭日益增多,这些人需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和爱好,晚年才能幸福。全社会都应关心这类人群的身心健康。

一、情况与材料

基本情况:杜某,女,78岁,福建人,医学院毕业,军队离休干部。老伴陪同,朋友介绍前来咨询。主要症状:抑郁、焦虑情绪,全身无力,动作缓慢,手颤;家庭关系:与老伴生活,两个儿子都在国外工作;主要病史:83年(50岁)曾出现过此症状,用药一年后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近几年,每年春天出现此症状,但比较轻,吃些中药可好转。平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生活、社会事件的影响:父亲过世没回去,自责。邻居家的桃树遮光,动手锯了,自觉对不起人家。打台球时瞄不好,心理紧张不愿意参与。2006年丈夫的大哥癌症去世对自己的触动很大。个人情绪、兴趣:主要是晚上不能单独在家、怕黑。经常胡思乱想“有病、老了怎么办?”,怕看抓小偷的片子,天气不好,情绪不稳定,易发作。

二、诊断与分析

病因诊断: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求助者个人陈述及老伴补充,证明思维正常、主客观是统一的,精神活动是协调的,人格是稳定的。可以排除精神病障碍。求助者对自己的抑郁情绪很清楚,并为这种情绪的困扰而感到痛苦,说明自知力完整,愿意接受咨询,有主动求医的行为。

根据求助者出现的抑郁、焦虑情绪,全身无力,动作缓慢,社会能力退缩等。考虑为抑郁伴焦虑症。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支持本诊断。

SCL-90测量

躯体化3.15 强迫2.3 人的关系敏感2.5 抑郁3.7 焦虑3.0 敌对1.33

恐怖活动1.71 偏执1.33 精神1.7

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

粗分:65 标准分:81

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

粗分:60 标准分:75

鉴别诊断: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由于该求助者的问题持续时间较长,情绪反应强烈,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受损,因此,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与强迫症鉴别,强迫症是对来自自身的某种思想、观念或行为不克制的想去做,因此,排除强迫症。

三、咨询与治疗

1.方法与原理

一是应用认知疗法,通过对老年知识分子杜某的心理分析,使其了解到,自己目前出现的抑郁、焦虑与生活事件有关。只是个人把某些问题看的太重,对改变不了的事实不能正确对待。解决问题要靠自己。要充分发挥主观作用。二是应用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消除抑郁焦虑情绪。

2.主要采用了心理支持手段,引导求助者充分宣泄负面情绪,尊重求助者个人感受,认真倾听、收集相关资料,留家庭作业

第二次来,求助者讲了回去的感受,觉得特别信任咨询师,从来没有这样被人理解,尊重。表示积极配合,继续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对心理咨询很有信心。

3.利用认知行为疗法,解决怕黑、怕孤独的问题,对残暴的场面先不涉及,恐惧心理减轻

继续做家庭作业,练字和老伴在屋内活动。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把求助者的注意力,引导到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同时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这些看法进行体验和反省。这时求助者能走出家门进行锻炼,遇事已不太激动,学会正确的评判自己的言行。

心理测验结果显示: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结果:

躯体化:2.05 强迫1.3 人际关系敏感1.23

抑郁2.30 焦虑1.8 敌对:1.33 恐怖1.14

偏执1.00 精神1.39

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

粗分:40 标准分:50

焦虑自评量表(SAS)

粗分:42 标准分:52.5

四、结论与体会

1.认知心理学中所说的“认知”原本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情感、意志、动机联系的一种功能

认知可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这一事实[6.7],早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或其他史料中就有记载。关于认知对神经症症状的影响,佛洛伊德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论述。20世纪50年代后贝克的“认知疗法”实际上落脚点是早年形成的不良认知结构。从理论上说,如果改善认知因素的结构、调整认知的逻辑、理顺各认知阶段的联系,就有可能纠正心理问题,而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2.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华生受俄国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影响,继承美国桑代克的方法,建立了“刺激——反射模式”。新行为主心理学家斯纳金建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斯纳金认为:人的现行行为,大部分是先前行为的后果。新行为主义学派杰出代表班都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又称“模访学习理论”。“替代学习”或“观察学习”,“自行奖赏或批判”,“行为自控”。按这种理论将行为治疗定为,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的过程。

3.抑郁、焦虑症表现为适应不良,起源于早期童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并且在人的一生中继续产生行为问题

遇到求助者我首先做到:耐心和真诚,因为许多不良行为已经根深蒂固。本案例中求助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主要是认知的错误,自责来自独立能力差,对自己没有自信,表现怕黑、怕生病,什么事都做不来时行为上的不成熟,心理的压力很大,出现躯体症状。笔者体会:有效的治疗方法。

(1)应用认知疗法,通过对心理分析,使求助者了解到,自己对老年现实生活不适应,在部分人中是可以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认知疗法认为心理问题的病因根源是有瑕疵的思考,根据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就会下不正确的推论。通过改变了求助者不正确的认知。鼓励其认识客观现实,适应生活,确立目标,塑造新自我。

(2)应用行为疗法,改变其不良行为,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按照行为理论:行为反应过剩时,治疗目的是通过社会学习,消退这些反应,反应不足时,治疗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学习增加和强化此类行为。个体既然可以通过社会学习形成那些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这些适合社会环境的行为。行为治疗重点在外显的行为,也包括思维方式和情绪。我们在应用行为疗法时,一定要让求助者认识到,心理咨询和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来帮助他建立更佳的行为摸式,强调家庭的作用,是让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承担主动角色,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4.对咨询效果评估:通过对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效果明显

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不再怕黑、怕孤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做一些家物,恢复社会功能,找到了自我。根据该求助者邻居和老伴的报告进行评估,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邻居的关系变融洽,热爱生活,对空巢家庭能适应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近性评估,完善社会功能,彻底摆脱了抑郁焦虑情绪,增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心理咨询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信任和融洽的关系,信任很重要;其次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是保正咨询效果的条件;选择双方都信任的理论、适合的方法使咨询顺利进行;咨询师要善解人意,乐于助人、令人信赖。接纳、尊重和鼓励比技术手段还重要。各学派、在方法和理论上有自己的长处,但最佳效果还是因人而宜。通过咨询提高求助者自知、自控、自我行为能力。使其能运用习得的新东西,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自如应付周围环境,达到身心健康。

[1]Tekbas OF,Ceylan S,Hamzasogl u O 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 mptoms in newl y recuited young adult men in Turkey.Psychiatr y Res,2003,119:(1-2):155-162.

[2]Vasterling JJ,Brailey K,To mlin H et al.Olfactory f unctioning in Gulf war-era veterans:relationships to war-zone duty,self-reported hazards exposures,and psychological.J Int Neuropsychol Soc,2003,9(3):407-408.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华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2-139.

[4]李雪英PTSD《认知理论及认知行为治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07):125-127.

[5]宫艳芬.《心理干预对抑郁障碍患者治疗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2):153-154.

[6]陈红等.不同年龄段女性负面身体自我状况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学杂志,2007,(08):531-534.

Research 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taking the aged intellectuals as example

ZHU Shou-lan

(Ar med Police 8630 Hospital,Tianjin 300161 China)

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eli minate the depressive and anxious mood existing among aged intellectuals and concludes that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should be adopted,which works to change the cognition of help seekers,correct their irrational ideas and behaviors thus remove their depression and anxiety.Analysis shows that physical changes occurring in the elderly can also lead to their change in psychology.With the increase of empty-nest f amilies,the old intellectuals should continually adjust their life style and interests in or der to lead a happy life in their t wilight years.

psychological analysis;depression;anxiety;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medical record

R395.5

A

1673-582 X(2011)07-0102-04

2011-04-16

朱守兰(1957-),女,天津人,武警8630部队医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医院管理及健康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求助者评量疗法
在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在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拒绝的正确方式
让求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