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2011-03-06李新英
李新英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发生率达50% ~80%,国内报道发生率达30% ~70%,往往下肢病变重于上肢[1],重者可致残,直接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存质量。其治疗的困难性及晚期的不可逆性,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为了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我院应用灯盏花与甲钴胺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2],选择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19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12例,其中男61例,女51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4±14)岁;病程1~15年。对照组82例,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2±11)岁;病程1.5~17.0年。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精神病变症状,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经病变。血糖水平控制较满意(空腹血糖6.8~8.0 mmol/L,餐后2 h血糖8.0~11.1 mmol/L)。2组性别比、年龄、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和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的基础上,观察组用甲钴胺500μg和灯盏花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2组均连续应用3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胫神经神经传导速度。
1.4 疗效标准 (1)临床症状:显效:肢端疼痛、麻木、乏力明显减轻,夜间睡眠好转;有效:肢端疼痛、麻木、乏力减轻,睡眠略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夜间睡眠无好转。(2)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低于正常,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接近正常为有效,否则为无效。总有效为显效+有效。
2 结果
2.1 2 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2.2 2 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观察组胫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m/s,±s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m/s,±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治疗组(n=112)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治疗前 42±3 38±4 41±4 31±4治疗后 47±5* 44±4* 47±4* 36±6*对照组(n=82)治疗前 42±5 39±4 42±4 30±5治疗后44±5 42±4 43±4 32±7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是多因素引起的,目前一般认为糖尿病代谢和血管性异常可导致周围神经、自主神经以及神经元和髓鞘的损害。糖代谢异常对神经组织的直接影响,可引起神经细胞酶的活性降低,干扰蛋白质合成,使神经组织的脂质合成异常和构成髓鞘的脂质比例异常[3]。最终导致神经细胞肿胀,轴突变性,生理功能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其特征为肢体疼痛,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呈烧灼样或钻凿样疼痛,常在静止时或夜间加重,拌有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蚁行感、发热、触电样感等异常感觉。其发病机制与神经组织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神经对微血管的调节功能降低、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神经生长因子减少、血脂、血流变改变伴发的营养障碍和维生素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
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另一主要因素。糖尿病机体组织血流量增加和高灌注状态使大分子蛋白经微血管外流、沉淀于血管壁,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微血管透明变性、增生,管壁内脂肪及糖蛋白沉积,管腔狭窄导致微循环障碍,缺血、缺氧,神经失去营养。
灯盏花为菊科短葶飞蓬属植物。其提取物含多种黄酮类活性成分。灯盏花不同化学成分及其组合具有抗缺血损伤、促血管生成、抗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血液微循环,增加组织的供血量,降低血清中总体胆固醇、总酯、三酰甘油及酯化脂肪酸,调节代谢和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4]。
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参与一碳单位循环,通过甲基转化反应,可促进神经组织内的核酸、蛋白质及脂肪的新陈代谢。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直接使轴索结构蛋白的输送正常化,是轴突受损区域再生;此外还能提高蛋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髓鞘的主要结构脂质软磷脂合成,从而修复受损的髓鞘,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本研究显示:灯盏花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克服了甲钴胺单一药物治疗的局限性,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灯盏花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1 杨光燃,元甚远,杜燕芳,等.感觉神经测量仪诊断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变临床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62-63.
2 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5-6.
3 韩英慧,郝迎翠.循证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2-43.
4 何蔚,曾繁典.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2,18:458-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