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耀康教授治疗中风经验1)
2011-02-21赵立新
郭 霞,赵立新
郭耀康教授,主任医师,山西省优秀专家,2003年被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工作40多年,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学验颇丰。郭老提出并运用以阴阳为本,交通任督二脉法的学术思想治疗中风,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随郭耀康教授学习,感悟颇多,现将老师运用交通任督二脉法为主治疗中风的经验总结于下。
1 中风的病因病机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之发生,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各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气血逆乱为其根本。郭老认为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压力增加,大气污染,中风发病率不断上升,是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郭老总结中风的病因不外有四:积损正衰;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虚邪中,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涨,阳化风动,血随气脱,挟痰挟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症候。郭老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虽然比较复杂,但各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为其根本。故郭老提出以阴阳为本,交通任督二脉法为主治疗中风。
2 治则
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3 治疗方法
3.1 主穴 人中、百会、大椎、身柱、承浆、巨阙、中脘。
3.2 配穴 口角歪斜的加地仓、颊车,上肢不遂加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八邪,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风市、悬中、解溪、八风,语言不利加风府、哑门、廉泉。
3.3 针刺操作 大椎、身柱取26号2寸毫针,按45度~60度角度向斜上方缓慢推进1寸~1.5寸,不可用力过猛,余穴均捻转进针法进针,平补平泻,人中强刺激,各穴进针后施行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4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 d。
4 验案举隅
某某,男,47,于2009年4月23日主因左侧半身不遂40 d前来就诊。患者自述3月14日晨起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急至医院就诊。行头颅CT示:脑梗死。经住院静脉输注胞二磷胆碱、丹红注射液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现症:左侧半身不遂,左侧口角歪斜,语言流畅,纳可,眠佳,大便干燥,小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查体:神清,左侧上、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Babinski征(+),示齿时口角歪向右侧,余正常。辨证属肝阳上亢型,郭老治以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依上法针灸治疗2次后自觉病情减轻,5次后左侧上、下肢活动明显好转,无口角歪斜,18次后患者活动如常,查:左侧上、下肢肌力Ⅴ级,余无不适,即告痊愈。
5 临证体会
“交通任督二脉法”是取任督二脉之经穴为主 ,施以相应的针刺手法,以达到调整人身阴阳、通畅经络气血,祛除疾病的目的。郭老认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结果。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从根本上是人体的阴阳失调,因此郭老认为针灸治病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的就是调整阴阳。《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任督二脉均为经络系统奇经八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人体经脉气血有调节、蓄溢作用。任脉行于人体的前正中线,足三阴经与阴维脉、冲脉均聚会于任脉,其统领一身之阴,故为阴脉之海。督脉行于人体的后正中线,手足三阳经、带脉、阳维均与其交会 ,其统领一身之阳,故为阳脉之海。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故与脑和脊髓有密切联系。任督二脉的通畅平衡与否,关系着全身阴阳平衡。《参同契》曰:“能通此二脉,则百脉皆通”。故郭老提出,要调整人体经络的阴阳,就必须要交通任督二脉。郭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阴阳为本,交通任督二脉法的学术思想治疗中风,即取督脉经穴之人中、百会、大椎、身柱,任脉经穴之承浆、巨阙、中脘为主穴。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人中、百会、大椎、身柱均为督脉之穴,百会位于人体之巅,内络于脑;大椎为诸阳之会,可宣通一身之阳气;身柱乃督脉经气所发,可激发督脉经气,故此四穴有调和阴阳、醒神开窍、调神导气之功;承浆为任脉之末穴,乃任脉和足阳明胃经交会穴,有调阴阳气机乖逆之功;巨阙为心之募穴,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运行之功;中脘为腑之会,又是胃的募穴,是手太阴少阳、足阳明与任脉的交会穴,具有协调阴阳、调理中焦气机、行气活血、降逆化痰之功,以上诸穴同用,共凑调整阴阳、醒脑开窍、行气活血、调神通络之功,再辅以配穴疏通肢体经络,以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从而获得满意疗效。